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郁 《语文学习》2020,(1):32-35
郭沫若先生的《女神》不是一本简单的诗集。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尽管此前有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但那是从旧诗到新诗的一个过渡,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第一,胡适的新诗没有对后来新诗的创作起到发酵的作用;第二,胡适的新诗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美学原则;第三,胡适的新诗没有在“五四”时代形成最强音。  相似文献   

2.
1920年,胡适推出了他的《尝试集》,然而,《尝试集》是否就等于新诗呢?或者此后的《女神》这部曾给人以巨大鼓舞的新诗集就等于新诗了呢?显然,文人们是不满足于这个新诗的雏形的。1926年,闻一多先生著文说:“假如诗可以不要格律,做诗岂不比下棋、打球、打麻将还容易些吗?”这实在是一个革命的口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1921年8月,《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文坛,开一代诗风,其影响和意义,都远远超过了1920年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4.
1920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正式出版,评论蜂起,褒扬、学习者有之,批评以至谩骂者亦有之。其实这种争议在几年前胡适提倡文学革命、尝试作新诗时已见端倪,伴随着胡适本人政治思想的变迁,这种争议自然愈演愈烈。我以为对于一部作品,不能仅根据作者的政治思想来定性,也不  相似文献   

5.
俞平伯作为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在“虚除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劳绩。他的新诗集《冬夜》是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史上,继胡适《尝试集》和郭沫若《女神》之后的第三部个人专集。本文在简述了《冬夜》的思想内容后,着重分析了《冬夜》中的情真意婉的意境、清新淡远的画面和和谐悦耳的声律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胡适创作的第一本新诗集《尝试集》在五四理性主义高扬的时代出版,它必然要传递着先进的思想信息,渗透着狂飙突进的精神.但是,当重新考量胡适的诗歌创作,挖掘胡适新诗创作实践中所蕴含的现代精神,即乐观情怀、悲剧意识、民主心绪等时,发现其诗作既有对过去诗歌的消解,又有对新诗发展中的艺术自觉和对新世纪意识的抉择,同时还有对新世纪初新诗推进过程中古典诗写作的反拨.  相似文献   

7.
俞平伯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早在“五四”时期,他就和郭沫若、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等一起,积极地投入了新待运动,成为我国新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春水》.他于1922年5月出版的《冬夜》是新诗史上继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第三部新诗集.此后,他于1924年、1925年又先后出版了新诗集《西还》和《忆》.他又是新诗集《雪朝》的八位作者之一.他是新潮社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过该社第一任职员中的书记.他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俞平伯对“五四”文学革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滋长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 1 92 1年 8月 ,《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震惊了文坛 ,开一代诗风 ,其影响和意义 ,都远远超过了1 92 0年 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 ;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 ,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写于 1 91 6年到 1 92 1年 ,其中绝大部分诗写于 1 91 9年五四运动以后至 1 92 0年 ,是诗…  相似文献   

10.
丛子钰 《东吴学术》2023,(5):135-143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也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进行的文学实验。从《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到“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初版大约正好是一百年,人工智能写作从某种层面上看可以说是实用主义语言学的后代,它试图用确定性的意义来取消模糊的、形而上的情感表达。无论是胡适的新诗还是人工智能诗歌,从理论上都诉诸日常语言的重要性,而这也是1990年代诗学论争的一大分歧。日常语言既关系到诗歌语言的核心问题,也因其实用色彩,关系到“文学是什么”这一本体论之问。  相似文献   

11.
胡适《尝试集》对新诗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新诗集。胡适既以"尝试"白话诗的写作促进其"文学革命"观念的形成,又以"文学革命"观念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他的新诗创作。他重视诗歌内容的"革命",强调诗歌要写生活经验,抒真情实感。《尝试集》部分诗篇触及时事,揭露黑暗现状,表达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一些写景、咏物诗,也都具有新颖的意境和新鲜的思想气息。《尝试集》开创了白话诗的"新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追求自然的音节,铸造平实的意境,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13.
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其译诗《关不住了》被其目为"‘新诗’成立的纪元",成为自己的得意之作。但此诗在胡适亲自审定的由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出版的《尝试集》,以及后来的两套大型文集中都出现了较大的疏漏,与其1919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的同名版本大异其趣,乃至以讹传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胡适白话诗学的研究。本文特此考辨正之,并旁证胡适白话诗学受到美国意象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五四前后集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创造于一身,成为领导当时诗歌创作潮流的重要人物。胡适在新诗史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即:他积极倡导用白话代替文言,并率先尝试用白话创作新诗,为完成诗歌语体的变革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作为自由体新诗最早的倡导者和试验者,以自己的创作显示了新诗作为“诗”的可能性,《尝试集》中出现的“自由变化的词调”式自由体和追求散文美、口语化的自由体,对新诗诗体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倡导的写实主义诗风,成为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支流,《尝试集》平实、清淡、朴素的风格,在早期新诗诗坛上自成一格。胡适的新诗理论和创作,不仅有接受外来影响的一面,还有得之于传统启示的一面,这是常被人忽视,因而更值得注意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30年代,废名在北大课堂对新诗成就的判断颇引人思考,他说:"中国的新文学算是很有成绩了,因为新诗有成绩。"(1)仅此一句,足见废名对新诗成绩的认可。单就文本建树而言,中国白话新诗走过的这一百年——若按林纾印行于1897年的诗集《闽中新乐府》里32首童谣体白话诗为头,百岁早过;若按胡适《尝试集》为头,也已行将百年——很可能是后辈文学史忽略掉的垃圾时间。因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是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以其艺术风格的卓然独步和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被誉为中国新文学史“第一部伟大新诗集”的。“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他有《女神》这部为中国新诗奠定基础的新诗集。“伟大新诗集”《女神》问世以来,文艺界、学术界对其思想内容的研究,以及其他某些方面的专题研究,出现了一些很有见解的文章;但是,研究《女神》艺术风格的专论,迄今似乎还没有过。而那些顾及《女神》艺术风格特征的论著,看法既不很一致又不免过于简略,缺乏翔实的描述,很难使人得到深刻的共识和印象。因此,专就《女神》的艺术风格问题,作些讨论,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胡适的是非功过,历来颇有争议。关于文学革命是如此,对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胡适十来岁在上海读书期间就享有“少年诗人”的盛名。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写过各体诗歌和译诗大约五六百首。其中收入各版《尝试集》的有七十多首,收入《尝试后集》和《胡适手稿》中“未收的诗稿”的有一百二十多首。对于胡适的诗歌,特别是《尝试集》,历史上就存在不同看法,今天仍有分歧,就是在港台和海外也有过一番争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会长期出现评价和看法上的分歧和差异呢?这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想就半个多世纪以来胡适诗歌评价上的分歧和争议,做一点历史的回顾和考察,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历史线索和史实根据。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白话诗理论鼓吹,主要见于《文学改良刍议》《谈新诗》及《尝试集》的三篇自序.《文学改良刍议》所论“须言之有物”等八事全部与诗有关.《谈新诗》的论点有四:诗体必须大解放,诗的进化即诗体解放,新诗语言须有“音节”,新诗语言须“具体”.《尝试集》自序的主要论点是:作诗如作文,文学革命毋庸置疑,打破一切枷锁镣铐,新诗的音节须顺应诗意,旧诗如缠脚新诗是天足.这些理论鼓吹,在当时无不切中时弊,待时过境迁,则无一不可质疑.  相似文献   

19.
本从“我为什么要用白话来做诗”、“在白话诗的试验室里”、“眼力最高心最细,如今何处有斯人”三个方面来重新阐明胡适对创制中国新诗的第一意义;从泛化视角回到学本体视角来“向下看”胡适的白话新诗,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胡适白话诗论和《尝试集》所作出的诗歌外在姿态和诗歌本位意义不对称的误解;从而恢复、重现胡适白话新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20.
<正> 胡适的新诗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一九一六年,从收入《尝试集》第一编里的十五首诗来看,其基本特点是旧诗的格式框套着白话的语言,且充满着民歌的味道,是典型的“白话诗”。第二个时期是从《尝试集》第二编到一九二二年(仅以《回向》一诗为界),胡适的新诗创作摆脱了传统诗歌形式引力的束缚,走向了自由体诗的道路;其基本特点是句式参差不齐,每首诗的诗节、诗行无一定规则,而且每一诗行里的字数的多少也不加限制,甚至可以在同一诗行里安排两个平行的诗句(如《一颗星儿》、《威权》等)。一九二三年以后,是胡适新诗创作的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