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斯通过个案分析,证伪了以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福利经济学解决经济溢出问题的“外部性教条”,开拓了边际分析基础上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了隐藏在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实质,推动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根本性转换。制度分析研究范式的确立,能够加强对经济政策和实施路径选择的研究,保证政策的实施效果;能够强化正式约束,解决市场化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能够注重制度激励问题的研究,努力实现经济改革目标,对于中国转型时期经济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有渊源的人性基础。斯密的“利己心”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戈森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享乐最大化定律。凯恩斯利用人的基本心理规律成功实现了宏观调控政策。贝克尔从人性出发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解决了许多发展难题。制度经济学健全人性:以制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制度的约束机制制约人的消极行为,成为发展的关键。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人性,人性发展对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斯密力图阐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利己本性个人--经济人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并有规律地活动于一个有确定原则的社会之中的.他认为,经济人的活动制约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理性约束之中,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导致了私利和公益的和谐,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而且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 今天,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斯密对经济人的理性约束的理论分析,对构建我国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从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等三个方面去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数学公理化方法江胶宁关键词经济均衡;形成与发展;公理化方法在现代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均衡分析则是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许多重大的经济学命题,如商品价格的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5.
一、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的理论说明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用以界定、规范和协调人们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经济制度”由“正式约束(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两部分组成。正式制度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规则,从宪法、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各种政策规定、实施细则,最后直到个别交易活动的个别契约。非正式约束则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等。制度经济学家在对非正式约束概念的严格界定中,揭示了其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是加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发挥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解决这一制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独立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独立董事责、权、利的平衡;激励和约束机制主要可分为经济补偿机制、声誉促进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第一、过去的经济发展是影响制度选择的条件;第二、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是制度的选择与运作的结果;第三、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第四、制度改善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第一、制度创新必须充分注意经济发展水平;第二、经济改革中必须充分重视制度创新;第三、制度创新必须强调人本主义原则;第四、经济发展中还必须充分注意制度先行。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制度具有建构意义和根性价值,制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重大的时代课题之一。当代中国制度困境呈现出制度认同、制度执行、制度文化、制度传统等若干方面的两难抉择,从经济学视角探究其成因,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逻辑的“道德人”假设过于理想化,对制度选择的成本核算具有短视效应,利益多方的博弈处于失衡状态。破解当代中国制度困境,必须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积极探索制度智慧之道、公正之道和神圣之道,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和动态均衡,实现互利公平和底层正义,以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  相似文献   

9.
对产权的制度经济研究决定了产权内涵的经济学抽象意义:产权是实现效益经济的主体动态经济所有权;是主体独立的经济行为意志;是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主体经济行为界区规定。对产权的制度经济分析和抽象的应用意义在于其主体利益性的经济激励效应;主体独立行为意志的经济创造效应;消除外部性不经济的经济合力效应以及合理安排产权结构的经济节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政治肌体上的恶性肿瘤,是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和国界的一种反明现象。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行就是腐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探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根源,为我们认识腐败、研究腐败、治理腐败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从制度上治理腐败,要尽快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完善对行政机构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确保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正当合法利益的实现,并强化道德约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