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通人之学”成为传统学术追求的鹄的,不仅没有专门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完整形态,甚至连名称也未曾出现。中国教育史作为一门近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创立于20世纪初。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前就没有教育史的研究,而是一直处于潜学科的状态中,虽呈现出缺乏系统的理论表述和自觉的学科独立意识,却累积了丰富的教育史料和资源、有着大量的相关研究等特征,是中国教育史学科建立和发展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2.
教育史学科是我校老一辈教育史学家吴元训、环惜吾、黎顺清、张安民等教授于 1981年创建的 ,是目前西北地区历史最长的一个以培养教育史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重要学科。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开始 ,主要从两个方面加强了本学科的建设 :一是重点开展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81年 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 ,并陆续翻译出版了《西方教育史》、《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教育问题史》等外国教育史名著多部 ,选编了《中世纪教育文选》 ,形成了一支在国内教育史学界力量较雄厚的外国教育史的教学、科研队伍。二是对陕甘宁边区教育…  相似文献   

3.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滕大春先生合作主编新中国第一批外国教育史教材、开创美国教育史研究新领域、积极参与学术组织的创建和指导、培养第一批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教材编写、学术研究、学术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滕大春先生的外国教育史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三部分:构建比较完整的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明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目的;提出以唯物史观、跨学科研究、实地考察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敢为天下先的学术精神、博古通今的渊博学识以及正洁谦和的人格魅力是滕大春先生外国教育史学术思想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跨欧亚大陆诞生。由于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教育史研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准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并形成了有别于西方教育史流派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也宣告结束,从此俄罗斯的教育史研究进入了在向西方史观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方法多元化时期。  相似文献   

5.
当下教育史学危机的根源是现实性的缺乏,究竟这是不是教育史学的危机,要从教育史学学科性质去分析.教育史学是教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学科性质受制于其母学科的性质,教育学下的教育史和历史学下的教育史具有不同的性质.作为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教育史的首要属性是实践性.教育史学在研究取向上要关注现实教育问题,以其独有的方法回应现实,这是教育史学走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从1921年宗白华在德国留学并开始受业于艺术学独立运动的主将马克斯·德索(MaxDessoir)等人至今,艺术学在中国经历了从准备到确立再到繁荣发展的不同阶段。20世纪20年代的宗白华、40年代的马采、80年代的吴火与李心峰等人以及50至6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当时的"一院两所"主持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的艺术学项目等工作,为中国艺术学科的确立作了理论铺垫;90年代,通过张道一、于润洋、仲呈祥等人的努力,艺术学在中国学科建制上得以确立;2011年,艺术学成为中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即一般艺术学,generalart theory)成为一个一级学科,中国艺术学科进入繁荣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  相似文献   

8.
“民族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创立始于2O世纪8O年代的中国。在不断整理、总结前人对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成果中,中国的学者们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与探索,使“民族伦理学”逐步学科化;虽然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法制史和民族法学的视域看,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在法史学的研究框架内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学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法学的兴起,使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拓宽了空间并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史学学科本位的前提下融入历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育符号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代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皮埃尔.布尔迪厄、让.波德里亚和翁贝托.艾柯等不仅对体育事件多有评析,也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自己的体育符号思想,这成为了体育符号学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从70年代到90年代末,体育符号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者中,而且发展得并不均衡。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开始逐渐出现体育符号研究,而国外体育符号研究则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阶段,体育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科学情报所(ISI)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得了美国《锻炼与运动研究季刊》1930年-2009年期间发表的4219篇论文数据,运用文献共被引和内容分析以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育学、人体测量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流行病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等10个分支学科是构成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的主要元素;体育科学学科结构在不同时期所包含的学科要素是动态变化的;体育科学各个分支学科发展的速度不一致,各分支学科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体育科学的带头学科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体育教育学与人体测量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的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学——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运动心理学、流行病学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学科结构经历了从综合——分化——综合的演变历程;体育科学内部新学科诞生和理论的深化是其结构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概念内涵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立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这一研究提高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促进了体育学科的建设,提高体育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国际间体育学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对体育人类学的缘起和发展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19世纪左右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该学科从文化人类学里面派生出来的情况;二是30年代以后,学者之间开展共同研究的情况;三是近二十年来在欧美和日本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围绕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等方面,以学科理论体系的构筑这条主线展开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科书研究应成为治近代教育史者主要考虑的对象.目前学术界对于蒙古民族教科书研究投注精力尚少.对于20世纪40年代内蒙古西、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的编撰使用状况进行了初步梳理,梳理后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蒙古族学生用教科书方面授注了极大的精力,其民族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其控制区内的蒙古族学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中外学者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众多调查研究成果,为云南近代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史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为云南民族史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DBAE是一种以学科为基础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它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美国 ,是对 2 0世纪 6 0年代美术教育理论的沿革和发展。DBAE理论在美术教育目的、教学、评估、资源等方面构建起以四个学科为基础的系统理论体系。体现出美术教育全面、综合、均衡、连续等特征。这一理论对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史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曾出现两度辉煌,但60年代初以后,陷入了长达20余年的沉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命运多舛的学科,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复兴之路,重新绽放繁荣景象,成为新时期的一门"显学"。考察其走向复兴的道路,看到目前存在问题,有利于认识中国社会史的未来发展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兴起了一场以乡村建设为中心的平民教育运动 ,这场运动以“除文盲 ,作新民”为宗旨 ,主张教育救国、教育平等 ,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 ,在定县、邹平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平民教育实验活动 ,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平民教育思想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虽最后终昙花一现 ,归于失败 ,但不失为教育史上值得称道的史迹。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