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资产属性日益彰显,而已有的法律制度与其资产属性呈弱相关,与中央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呈强相关,这就凸现其法律制度的滞后。深化集体土地法律制度改革总体取向应是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经济发展的速度、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综合决策的理念下,来完善集体土地法律、法规建设,使其为农业生产力的组织结构调整保驾护航,为创新集体土地市场调节机制夯实理论基础。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流转是土地承包制的一种衍生制度,依法流转是健全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宏观层面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和流转机制仍处于加紧构建和完善过程中,急需微观层面的创新实践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借鉴.四川省安岳县农村土地流转具有土地利用特色鲜明、推行时间长、流转规模大、流转效果较好等特征,但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户利益难以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近年来,安岳通过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照市过价”制度和“土地再流转”制度,达到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土地流转定价市场化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应加强对承包业主的信用评价与监管,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定价市场化,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不变的土地制度已越来越暴露出规模小、土地流动性不足等深层次的矛盾。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大量关于农业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对中国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具有启迪作用:一是土地产权应进一步明晰,土地流转利益分割应有利于农民;二是土地公有化应是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坚持的方向;三是按照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促进劳动者与土地的和谐关系;四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表述模糊和政策限制,农村住宅的流转风险很大。建议国家制定《农村房地产管理法》,这样既可以促使农村宅基地和住宅的有序流转,又可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阶段,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其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应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规定,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目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宣传,建立切合地方实际和对农民实用的具体流转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虽然河南各地的土地流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土地流转尚处于探寻阶段,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行为不规范、机制不完善、条件不成熟等问题。找到问题之所在,并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度分析,以达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研究了地租问题,其中有许多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配置一般规律的分析,如地租形式演进的机制、级差地租的两种形式、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关系、土地资源配置的特点及使用流转中的利益关系等,这些理论对诠释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变迁趋势及农地流转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制度缺位导致土地争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等问题,需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应当严格法定;取消现行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的限制性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体系;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从国家立法上给予农村土地市场化以规范管理,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贫困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加上人们生活相对保守,非农就业能力低,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规模。不仅流转面积小,而且流转形式单一,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土地的占有模式决定了农业的经营模式。家庭式的小农业经营长期处于自发、无序、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应在正视山区现状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和社会服务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土地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但进展缓慢.同期,WTO中主要市场经济成员,从土地的流转、收益等各个环节,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土地税制,达到了优化配置土地、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国土安全的作用.与WTO运行规则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相比,我国现行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存在不小的差距,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重组土地收益分配体系,对土地价税费体系进行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对于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有效运营国有土地资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租佃和典卖的形成与发展是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主要体现.元明清时期国家基于西南边疆的稳定而对其土地所有权关系予以法律调整,而西南少数民族则在其固有习惯法不能有效维护其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逐步主动移植汉族的所有权制度,二者互动的结果使西南少数民族土地所有权的变迁表现为国家主导下法律的主动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不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在现实中被弱化,需要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欲革除其"主体虚位"、"权能缺失"等弊端,则必须对其进行民法上的构建。农村土地所有权应当符合私法固有的逻辑与价值理念,农村集体应当被视为独立、自主的民事主体,即私法上的人,其权利的行使应当体现私法自治原则,尽量淡化公法化色彩和排除行政权力的干扰。应当将目前的三种集体形式统一为农民集体,并在民法中明确农民集体是法人;应当采用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农民集体法人化改造,并构建农民集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很难与规范意义所有权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秘密宗教法禁政策,继承了唐律中"造妖书妖言"和五代敕令中"夜聚晓散"的规定,发展为"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罪名,并把禁止妖教的法令从地方法规上升为中央法规。方腊事件后,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吃菜事魔"条法。宋政府对秘密宗教的法律治理,深刻反映了宋代官员的地方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5.
买地券是中国古代亡者向神灵买地的契约凭证,具有很强的民间宗教色彩。通过对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宋元时期江西的民间信仰和丧葬习俗,丰富史学研究的成果。海棠花馆藏新出土江西地区买地券共36块,为宋元时期,出土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抚州、洪州等,按其功能分为买地类、告神类、志券合一类三大类型,揭示了宋元时期买地券逐渐走向志券合一的过程,为宋元行政区划、江西地区道教信仰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使学界对这批新出土江西地区宋元时期买地券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竹木税是宋代政府对竹、木贩运所征通过之税,是宋代重要的商业税种之一。竹木税肇始于唐代。不过。与唐代不同,宋代竹木税的征收呈现出了专门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等新特点,如出现了专门的税收机构,明确了征税方式和税率以及规范了税收管理等。竹木务(场)、商税院、市舶司是宋代主要的竹木税收机构,分别负责水路、陆路以及海外贸易中竹木税的征收。抽解和征收货币是竹木税征收的主要方式。在特殊情况下,政府还会选择蠲免部分竹木税。对于竹木税征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政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整顿,从而保证了竹木税的正常征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197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 (194 9年~ 1978年 )土地政策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时期等 4个阶段 ,土地政策在第一阶段带有明显的剥夺性、分配性、私有性和过渡性特点 ;第二阶段“一大二公”成为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第四阶段表现为徘徊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土地金融的三大必备条件是土地产权完整、权利交易自由和农民保障完善。农村"三权"抵押和"三三法"抵押物偿债机制的建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和"地票"交易制度的建立、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的多样化、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重庆初步具备了推行农村土地金融的条件。要逐渐建立"农民土地实物资产交易金融"和"农民土地权益资产交易金融"两类土地金融体系,制定农地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和农村非农地金融开发政策体系,培育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内部积累和运行机制,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树立农村社会"权威",才能有效控制当前我国农村的"界畔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