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借你凑个韵     
林岩 《大中专文苑》2009,(11):74-74
宋朝怀州人王齐叟是个诗词发烧友,在太原做掾官(宋制:路一级的属官)时曾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嘲讽上级——监司(路一级的长官)。监司闻之大怒,在一次会议之后训斥王齐叟:“你小子胆敢作《青玉案》、《望江南》小词讽刺领导?”王齐叟此刻词性大发,整整衣袖起身说:“居下位,常恐被人谗。只是曾填《青玉案》,何曾敢作《望江南》。请问马督监。”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校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既有为世人敬仰的优良传统、治校方略,也沉积了很多旧观念.“人治观”即为其一.所谓“人治”指的是下级对上级,置法规干不顾,不管是否符合规律。是否符合实际,也不管正确与否,仅以上级某人意图办事,甚至看上级脸色行事:上级对下级把自己的谈话和意见都奉为“指示”.不管是否有悖干法规.都得听我的,一律照办。两者相比关键是上一级的执政者。在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有一段文字:“问何以为官?曰……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这段对“官”的解释,活画出剥削阶级官老爷的横暴嘴脸。我们知道,原始的氏族社会中是无所谓“官”的。大概从奴隶社会开始,才有“官”。从那以后,“官”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一提到旧社会中的官,便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使人“侧目视,侧足立”的凶暴形象,也会自然地联想到“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老话。  相似文献   

4.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行:兼官,指比本职低的兼职。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拜:初任命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迁:由一官调任另一官。转:同“迁”。除:再任某官。试:试任某官。摄:兼理,尤指暂兼。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知:同“判”。辟:招聘授官。选:量才授官。举:选拔。阎:任命。…  相似文献   

5.
×××同学问:《榆钱饭》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的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榆钱饭》从时间上看,囊括了40来年。散文的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在结构上靠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这篇散文以“吃榆钱饭”为线  相似文献   

6.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上《石头》(鄂教版自然第三册)一课让学生讨论石头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看图回答,像挤牙膏一样,好半天学生才回答出“石头能做房子”、“石头能修路”。这时,有一个叫刘拓的男生喊起来了:“老师,石头能吃”。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也望着他不吱声。刘拓同学一见这情景,急了,连忙从书包里翻出一本《我们爱科学》杂志说:“不信,你们看,这不是能吃的石头吗?”我走上前一看,上面果真有一篇标题为《能吃的石头》的文章。我扫了一眼内容,原来文章介绍的是盐。于是,我笑着说:“老师真傻,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呢?”同学们听了我的话,…  相似文献   

7.
<正>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道:“袭人道:‘何曾没收着。你?,我就拿出来共算,数了一数,才有五六十篇。这三四年功夫,难道只有这几张字不成。’……”①根据袭人这段话,贾政从第三十七回“择于八月二十日起身”②“至冬底方回”③,在外共计“三四年功夫”。“这三四年功夫”是什么意思呢?两百多年来,红学对此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民百姓,谁的生活能离得开“官”呢?谁又能保证不和“官”打交道呢?所以对“官”,谁都会有一些复杂的感受,或清晰,或朦胧,或深刻,或浮浅。这些感受是需要印证、校证、补充、宣泄、深化、升华的,因而对《胶东文学》’1989年8月号上发表的李德芹同志的《说官二题》这样的小说就会深感兴趣。我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有些急不可待地拜读了这两篇小说。经反复琢磨,只觉得心有所得,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中国美食》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在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课例教学内容不只是识字、写字,没有基于文本内容和特点对接现实生活,围绕年夜饭“吃什么—在哪里吃—怎么吃”构建了“争当年夜饭小小美食推荐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给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解密菜单”为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我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亲切地“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二年级教材《有趣的发现》,这篇课文是一个科学小故事。怎样才能将孩子们领入情境,“哄”着他们多读几遍书呢?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达尔文’,去发现这个小岛上关于昆虫的  相似文献   

11.
《今日中学生》2010,(7):77-77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护:上级官员离职,  相似文献   

12.
“宝宝要是乖,妈妈给你买糖吃!”这算不算在贿赂宝宝呢?这样做对吗?宝宝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时候完全不听指挥,怎么办呢?买点礼物哄一下,也许管用;可这样做是不是在助长他的行为呢?该如何正确利用奖赏这个工具,规范宝宝的好行为呢?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有两篇节选自《红楼梦》。一篇是初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一篇是《林黛玉进贾府》(第三回)。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可联系第四回所提及的那张“护官符”。这不仅是因为“护官符”中的史,贾、王三家中的某些人物将在课文中次第出现,而且,还因为作品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所见所闻,从封建剥削、阶级对立、派系倾轧、思想分歧等方面对贾府作了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质兼美,教学价值很高.面对八年级的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既贴近学情又充分体现本文的文本特征呢?或者说,如何把“这一篇”放到“这一班”来教学呢?我是从三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15.
您的《背影》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怎样发现题材 ?怎样产生意境 ?怎样写成的 ?我写《背影》 ,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 ,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 ,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 ,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困苦的生活会不会扼杀写作的灵感 ?在工作中学习写作是否可能 ?困苦的生活中吃饭第一 ,说不到写作。古人说“穷而后工” ,那“穷”只是不“达” ,就是做不到大官 ,并不是穷得没饭吃。不做官 ,有了闲暇 ,写作起来可以专心致志 ,自然就容易“工”了。怎样润…  相似文献   

16.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上一级”,在逻辑上是上一级概念,在语言学上是上一级语词。本文为避免名词术语的纠缠,简称“上一级”。提出寻找“上一级”这个话题,是因为好多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把“上一级”理解为“上级”,或扩大为“上上级”,也有把“平级”“下级”语汇当作“上一级”的做法。一语汇中的相当一部分词或短语,是有级别的。比方说,诗人、画家、演员的上一级是“文艺工作者”;苹果、香蕉、梨子的上一级是“水果”。这是逻辑学上概念间的属种关系,不加注意,表述上就会出现错误,看下面两例:(1)我们在学习中,要有专…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为上古大禹治水的见闻录。它与《禹本记》(已佚)、《禹贡》一起,记载了禹治水的全过程.《山海经》究竟是禹治水的见闻录,还是“神话之渊府”、“巫书”?这是研究《山海经》必须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被一些学者扭曲、歪曲了.尤其是《山海经全译》,越来越离题.因此,有必要正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上一级”,在逻辑上是上一级概念,在语言学上是上一级语词。本为避免名词术语的纠缠,简称“上一级”。提出寻找“上一级”这个话题.是因为好多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把“上一级”理解为“上级”,或扩大为“上上级”,也有把“平级”“下级”语汇当作“上一级”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王益民 《师道》2023,(2):16-18
<正>2018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也何曾饶过岁月》,回忆了工作34年的心路历程,发表在2018年第10期的《师道》上。这一篇梳理自己从名师到校长的转换,且以旧题表心,献予年岁。(一)“把你一个人的课改,变成一群人的行动。”命运是个顽皮的孩子。1984年开始的职业初期,我想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却发现班主任工作也是我的擅长;于是,1999年去了无锡,“吵吵闹闹”地要当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