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情感。他在创作散文时心态淡泊、自然、平和,善于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人生的欢乐,以儿童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的丑恶,以儿童的心灵去超越人生的痛苦。他的早期散文充满童心、童真与童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之美。这既是他本人的心灵天性使然,也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品性。  相似文献   

2.
悲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在美学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其审美特质便是谐和、中正、自然质朴。在老舍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性和喜剧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老舍创作艺术的形成除了他尊重悲喜剧的审美特质,“半笑半恨看人生”外,还得力于旧北京的市民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中正”、“谐和”的美学取向。  相似文献   

3.
悲喜剧作为一种审美样式在美学领域是独立存在的,其审美特质便是谐和、中正、自然质朴。在老舍漫长的创作历程中,悲剧性和喜剧 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喜剧创作艺术;老舍创作艺术的形成除了他尊重悲喜剧的审美特质,“半笑半恨看人生”外,还得力于旧北京的市民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的“中正”、“谐和”的美学取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5.
儿歌的创作必须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契合孩子审美需求。让孩子通过听儿歌、唱儿歌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又能发展情感、认知、想象力。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我抱着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孙子,轻轻地唱着这首我谱曲的《摇篮》,看得出来他真的很享受,很惬意。这首歌是2005年8月31日创作的,是我创作的第一首儿歌。儿歌,简约不简单听上去歌词和旋律都简单的儿歌,其实创作起来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6.
山西作家孟元勋阅历丰富,文学底蕴厚实,积数年之力创作完成了《海南岛儿歌》,其诗作具有三方面的审美特点:一是诗集总体上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海南做全景式描绘,体现了诗歌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二是儿歌集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创造出了富有童趣的情境,契合儿童的审美心理.三是儿歌集具有宽阔的视野、宏大的胸怀,彰显了现代意识,能够增强儿童之智慧,振奋其精神.  相似文献   

7.
水崇拜是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古代先民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产生了种种水神灵化幻想 ,文化先哲以水为喻阐发宇宙自然之道和人生哲理 ,中国水文化的意蕴异常丰富。独特而丰富的“水乡”人生经历和审美意趣 ,使沈从文对水的精深之义有独到的体悟 ,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个性 ,成为他书写人生的重要参照体系。从创作题材 ,到文本隐喻 ,到语言审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贯穿着水的精灵。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 ,是深入挖掘其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金子美铃是活跃于日本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位独特的童谣诗人,她的创作于卡尔维诺的"轻逸"美学主张不谋而合。轻逸不仅是诗人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学的呈现方式和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10.
儿童画是儿童以绘画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自己眼中的客观世界、独特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的七彩画.它是儿童思维的呈现,具有直观性.在儿童绘画中,表达能力主要指的是儿童绘画上的艺术表达能力,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面对活泼生动的教学对象和近年来日益繁荣的儿童画创作,如何有效开展儿童画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1.
呈现于谢灵运诗篇中的两种倾向——表现览胜趣和抒写寂寞心,前为韩愈所承接,柳宗元的作品则呈现出与谢氏相近的寂寞风容。从韩柳对谢灵运继承和发展的同源异质的风貌来看,柳氏独特的创作个性彰显无疑。在风光景物的地域化色彩、执郁结的情感体验及佛理与山水的融合方面,柳宗元皆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李馀、刘猛在中国文学史上声名不显,但是他们在张为的《主客图》中却被给予了孟云卿的“入室”这样的地位。刘、李二人的乐府诗在当时曾受到元稹的青睐和效仿,他们的乐府诗创作可以被看作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对二人的生平、乐府诗创作、诗歌在后世的传播以及交游等进行详细考述。  相似文献   

13.
宋词有两大流派,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北宋前期基本上都承袭了晚唐五代词风。词至柳永而一变,在内容上常写羁旅行役,男女恋情,辞藻多彩,音律谐婉,风格清婉绚丽,给人以柔性的美。词至苏轼而再变,一扫晚唐以来浮靡温柔的词风。凡身世友情、怀古感旧、伤时叹世、咏史说理、山水田园等内容,均可入词,从而冲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界限,给人以阳刚之美。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谈谈宋词的阴柔美和阳刚美。  相似文献   

14.
蔡琰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琰是中国古代卓著的女子,能诗文,善书法,妙于音律,她的作品大多散失。我们认为,现流传的三篇诗的内容大同小异,写的却是她被掠、没胡、归汉的苦难经历,抒发她的悲愤,是她归汉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写的。有五言诗,有楚歌体;或抒情,或叙事。在文学领域里,蔡琰是个有胆识的通人,敢于择取又善于创新,胡笳的声调、楚骚的抒情,民歌的叙事,都大胆“拿来”,丰富融汇,加强其表现手法。其作品创造了一个深刻动人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15.
贯穿于余光中的主要诗歌作品中的情感红线是深沉、强烈的祖国情结,包括大陆情结、历史情结、古典情结。余诗充分表达了身居台湾的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思乡、怀旧的浓厚情感,以及华夏儿女对祖国历史与化的认同与归属。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歌豪放有力,于中晚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其贬谪生涯中,刘禹锡显示出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他在心有怨愤之时却能不被怨愤所束缚,创作了大量激昂慷慨、豪情满怀的作品,《浪淘沙》九首即是代表之一。这组民歌体新乐府诗通俗优美,韵律婉转,或用画面创造意境,或用哲思发人深省。诗歌中洋溢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会使每个受其感染的读者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7.
潮汕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潮汕古民歌由居住在潮汕的疍、畲、獠、俚等少数民族传唱,但根据潮汕民歌文献资料记载,至迟在明代潮汕地区已经有民歌文献资料存在,而清代以后潮汕民歌呈现了辉煌状态,渐渐被地方文献和文人笔记、诗词所关注.这些民歌呈现了潮汕地区丰富的人文景观,狂欢化的精神便是这种人文景观的直接呈现.本文拟从巴赫金诗学出发,探讨潮汕民歌的狂欢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刘小放是新时期以来中国乡土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其主要来源便是悠久深厚的大洼民俗文化。大洼,是激发诗人才情的家园,大洼的民俗文化使诗人获得了对生命意识和自然的感受力;诗人也通过对大洼独特民俗文化的不断发掘,不断提高理解历史、把握发展的洞穿力,及时掌握了穿透地域文化历史、意会生活的能力,使自己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品性。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作家应担当起为童年而歌的使命,应具有自觉的童年意识和深广的童年关怀,作品中应呈现童趣和美质。刘第红的散文集《白蝴蝶黄蝴蝶》便是作者童年精神集中的诗性呈现,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在大自然怀抱里幸福成长的过程,记叙了其童年时代嬉戏玩耍的诸多欢乐场景,对故乡的农事物语、风俗民情进行了诗意的发掘和书写,作品洋溢着童年之趣,浸透着童年之美。  相似文献   

20.
论觚庵诗     
觚庵(俞明震)是光宣诗坛的一位大家,在诗风、诗技、诗情上都有独到的特色。觚庵在诗风上,并不限于所谓觚庵学简斋,杜味得苍凉;在诗技上,擅长写景,尤其注意光影变化;在诗情上,结合了澹秀和深浓,有真情而无俗欲,多悲悯而少愤激,与同时代其他戮力国事的诗人颇异。觚庵因不像陈散原、郑海藏那样开宗立派,也不像樊樊山、易实甫有较多作品,所以没有显赫的世俗声名。但觚庵诗的独特和精彩,不在同时任何大诗人之下。人称不朽之作家,可谓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