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程杰 《文化学刊》2010,(6):104-106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笔者曾就《文苑英华》、《全唐诗》、《全宋词》、《古今图书集成》、《佩文斋咏物诗选》、《佩文斋题画诗类》、《历代赋汇》等书所收植物题材作品综合统计,位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竹、梅、杨柳、松柏与莲荷。如果我们就植物的历史作用和文化意义进行考察,由此建构一个展示其价值地位和符号意义的"文化丛林",那么上述五物无疑是这一"丛林"中的5强。而在上述5种植物中,梅花是名列前茅的。梅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是梅的生物种性与社会应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生物性、历史性、普遍性、思想性、民族性5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2.
松柏题材常见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其底蕴厚重,文化内容丰富,已经成为我国理想人格的符号。文本针对松柏题材与意象关联性,简要概述松柏题材在我国古代文字中作为意象的繁盛原因及发展过程,主要从墓地松柏题材、连理松柏题材、涧底松柏题材以及怪、老、枯、病松柏题材四个层面探析其与意象的关联性,旨在充分挖掘松柏题材的文化内蕴与比德内涵。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2,(6):164-164
丁露芬在《学理论》2011年第19期撰文指出,传统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没有形成正确的休闲理念,没有延续正确的休闲方式,没有创造公共的休闲环境,没有形成系统的休闲产业,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休闲文化。要构建大众休闲文化,必须发扬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重新挖掘它们的内涵,要结合社会转型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创性的休闲文化生成机制,不断产生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方式。在国家的层面上建立一种休闲文化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政策体系与保护机制,是关键中的关键。挖掘传统休闲文化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重视现代休闲文化建设,必须发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并结合时代特征建立具有生命力和原创性的休闲文化生成机制,建成现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4.
翟学伟在《开放时代》2008年第1期发表的《进步的观念与文化认同的危机》撰文指出:首先,中国文化作为审美文化形态本身更多地倾向价值理性,但是它在近代被中国人所追求的富强目标所取代了,于是传统文化中的实用理性与目的——工具理性在中国社会大行其道,给中国整个社会带来了功利性的运作模式,也功利性地保留下了一些传统;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2,(1):4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回答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突出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文化的视角拓展、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更  相似文献   

6.
彭小军 《职业圈》2014,(15):122-12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形容,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不偏不倚,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凝炼萃取,作为新的文化传承于未来;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运用有浓厚历史韵味的传统文化思想,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从2001到2010年间,我国广播影视在海外传播力不断增强。2014年广电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45部中国电影走进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达到14.14亿元,同比增长33.02%。一批描写中国历史文化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作品在海外畅销,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超级工程》《甄传》《泰》等作品都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像符  相似文献   

8.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历史书写与解读,因为忽略日常生活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导致了理解中国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偏差,也导致了历史书写模式的偏差。通过阅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可以提供一种重新解读中国文化及历史发展的视角,即回到中国文化本身,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及中国社会特有的内在张力,从而真正把握中国社会与历史研究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2):184-184
李雪涛在《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撰文指出,在当代中国,有很多现象表面来看是中国与西方的问题,实则是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换言之,许多看似地域上的不同,实际是时间上的错位。因此。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顺利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乃至”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未来中国文化的形态,应当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胡德宁 《文化学刊》2015,(4):163-165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兴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顺应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借鉴世界各国积极正面的文化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沉淀,经过时代的见证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得到大众的认可.分析文化类、商业类、公益类等不同种类广告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状况,了解传统文化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挖掘传统文化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意内涵,包括传统文化所体现的美育、德育和审美内涵,寻找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价值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应...  相似文献   

13.
王良滨 《职业圈》2013,(31):104-104
乔东教授的《企业职工文化理论与实践》一书,是对传统企业文化的理解,还是对企业文化通过企业职工文化的重塑与建构,都浸染着乔东教授对中国企业文化独到的理解与创新。尤其是对企业职工文化中的核心问题——价值观形成与规范,形成了对中国企业职工价值观的独特见解。企业职工价值观理论的阐释不仅推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此同时还以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职工价值观构建了我国特色企业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4.
高有鹏 《文化学刊》2012,(6):142-148
在我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时期,都存在地域上传统、时尚与民间三足鼎立、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普遍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仅仅懂得时尚,而不了解习俗,那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而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文化的发展、创新、传承与保护,特别是科学地对待时尚问题。同时,要充分注意到对民间文化知识传统的尊重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对中国文化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作出了把文化建设作为支柱产业来重视抓好的大会《决议》,以此为指导又出台了我们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对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成文化强国,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我们企业学习《决议》和《纲要》后也深受鼓舞和砥砺,试就企业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相关建议,谈一点思考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一本全面描述中国竹文化的专著《绿竹神气》,10月23日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上首发。《绿竹神气》全面系统地收集了我国自上古先秦至清朝历代文人写竹的上万首诗词文赋和大量珍贵历史文献中有关竹的记载,充分展现了中华竹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迄今我国惟一系统全面描述中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埃及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自古就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该文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追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埃及文化的历史影响,通过分析中埃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埃及传播的具体现状。从交流主体、项目种类、挖掘深度及交流平台4个方面探究制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埃传播的原因。该文研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加深中埃交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孕育了多样化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华儿女在历史长河中逐步累积的文化结晶,展现着村民的生活特征、景观特征、生活习俗,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我国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扎实技术支持。该文分别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内涵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价值进行详细分析,探究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09,(6):28-28
吴团英在《思想工作》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草原文化是一种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游牧文化是其核心内容。在工业文明兴起之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内,草原文化同农耕文化并列为人类社会两大重要文化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草原文化崇尚自然,坚持天人合一,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联系及其现代性意义。通过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的普适性价值和共通价值观念,探讨它们在人类基本需求和共同经验上的联系。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思想、道德和美学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借鉴之处。同时,从历史的迷障和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探寻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普遍性价值。文章强调了对传统思想文化的真正批判性继承,建立在开放视域和整体导向中进行思想创新的道路。最后,文章指出了从传统文化多方面、多层次挖掘其现代性意义的必要性,以及通过广阔的视角和前瞻性深入现代文化中的重要性。该研究的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超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