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具有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文化功能。语文教学必须以新的目标、形式、过程呈现,才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艺术性地处理教材,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教例《珍珠鸟》———师:(出示课件: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生:我看到作者看着肩头熟睡的小鸟,笑了。师:这小家伙睡得多香呀。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了什么?生:温暖的巢。生:妈妈…  相似文献   

2.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热了)看到这一幅画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师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玩 ,边玩边动脑筋 ,看能不能玩出名堂。 (出示注射器 )玩过这个吗 ?叫什么名字 ?生 :(齐 )玩过 ,针筒。师 :现在我问大家几个问题 ,(抽动活塞 )这个会动的部分叫什么 ?生 :活塞。师 :(指针眼 )这部分叫什么 ?生 :针头。师 :对 ,我们也可以叫它“针眼”。现在我们开始玩注射器。我把针眼放到水中 ,抽动活塞 ,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 :水会进入针筒。师:(演示 )看到了吗 ?生 :(齐 )看到了。师 :如果我用手把活塞推进去 ,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 :水会从针眼里 (射 )出去。师 :(演示 )水真的出去了。师 :(演示 )现在我把水…  相似文献   

5.
师:我们学了课文知道了白云、小鸟、种子、鱼儿的家,它们都在哪里?(学生抢着说出“白云的家在蓝天上”,“小鸟的家在树林里”,“种子的家在泥土里”,“鱼儿的家在小河里”……)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眼前会出现什么情境?(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全都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师:现在请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出示小猪存钱罐,吸引学生注意力。师:“这是什么?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生:……师:“你们有存钱罐吗?它有什么用?那么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说。师:“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我们生活中处处要用到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师:“对!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另外,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课件出示精灵画面(配音)AB:“嗨!小朋友们好!”A:“我是精精。”B:“我是灵灵。”A…  相似文献   

8.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师(:板书:小)这个字,念——生:xiǎo。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生:què。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生:小鸟。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师生讨论对麻雀的印象,最后引出课题)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9.
正一、寻找信息,有序梳理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美丽的田园看一看。(出示教材情境图)瞧,多热闹!师:你看到哪些动物?生:小鸟、鹅、羊。师:这些动物在哪儿呢?生:小鸟有的在……有的在……师:它们分别有几只呢?你想提醒大家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按顺序数,一边数一边做记号。学生独立数,填写信息,汇报。  相似文献   

10.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生:鸽子嘴里有树枝。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生:我知道毕…  相似文献   

11.
正一、词串朗读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生:(齐读第一组)撞灯绳俯下头偏过脸啄手指师: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什么?生:我联想到了小鸟像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惹人喜爱。生:(齐读第二组)扭动挤开钻进去师: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词,描述什么?生:描述了小珍珠鸟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回到鸟笼里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13.
片段一:细读诗句,领悟诗情师:同学们,你最喜欢这首诗歌中的哪些诗句?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师:请大家反复读读这些诗句,想一想它好在哪里?或者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觉得“挂”字用得好,把从远处看  相似文献   

14.
[活动过程]活动一:找春天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仔细看一看,认真听一听。(多媒体播放录像:冬天的景象。)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下雪了,听到了很大的风声。生: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没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案例一:这是一位教师教学《乡戏》(苏教版第8册)的片段: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城里的夜很是熟悉。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乡村,领略一下乡村晚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兴高采烈地齐读课题:乡戏)。读了课题,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戏。生:我好像看到了乡村的戏。师:在你眼前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描述描述吗?(生沉默)师:比如说,看戏的人怎样?舞台怎样?演戏的人怎样?生:老师,乡戏与我们在剧院里看到的戏有什么不同吗?师:那当然不同了。生:老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是乡戏。生:老师,乡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一束玫瑰花。看看,闻闻。)师:喜欢这件礼物吗?生:玫瑰花很漂亮。闻起来也很香。师:玫瑰的“瑰”读轻声就更好听了。师:会写这几个字吗?让我们一起写——板书:玫瑰花师: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来,拿起书,我和你们一起读读这个故事,没读通顺,没读过瘾,别停下来。(学生读书)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玫瑰,可是等它脚伤好了之后,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花都看不到了,我真替它难过。生: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不过黄莺说它看到了,微风说它看到了,小鹿不但不…  相似文献   

17.
《我若是小小鸟》是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三部合唱歌曲。在教学此曲时,笔者在平行班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效果大相径庭。[案例1]师:第二声部是在第一声部唱完哪句歌词后开始唱呢?生:在第一声部唱完“我若是小小鸟”后,第二声部开始唱。师:第三声部什么时候开始唱?生: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唱完“我若是小小鸟,展双翅入云霄”后,第三声部开始唱。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三部合唱。请每位同学看着老师的指挥。[案例2]师:第二声部的曲谱音高和第一声部有什么联系?生1:笫二声部的音高比第一声部的低一些。生2:“展双翅入云霄”的曲…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我听到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它让我想起了两个关键词——“规范”与“个性”。下面是这堂课的几个片断。师:前不久,我们去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两天的训练。在“军营”里,我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板书:说“军营”生活)生:队列训练。师:谁进行队列训练?在哪?把话说完整。生:我们在“军营”里的大操场上进行了队列训练。师:这就说得清楚多了。生:我们还在“军营”里的野营路上惊险地过了铁索桥。……(学生纷纷起立,争先恐后地说)师:那你能用一句最能表达你感受的话概括一下我们的“军营”生活吗?生:我们的“军营”生活丰富多彩。生:我们的“军营”生活充满挑战。……师:在这么多的活动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速降。师:把话说完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速降。师:说得好多了。谁再接着说说?生:我印象最深的是野炊。……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用同一种句式:“我印象最深的事是……”现在胡老师要求大家把句子的形式变一变,比如: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位置变一变,让我们的句子更多样化一些。谁来变一变?生:在许多活动中,滑草是我印象最深的。生:行军,我印象最深。师:两人都变了,谁接着来?生:对于我来说,吃午饭印象最深。师:在哪儿吃午饭啊?生:在“军营”...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先请听录音,边听边思考: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使天上的大雁掉下来,课文哪一个小节告诉了我们这个原因?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读第九小节,思考课后问题)师:更羸看到听到些什么?生: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听到大雁叫得惨。师:文中还有描写大雁飞行的句子吗?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请大家读这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生: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加具体。生:“一只”说明它孤单,它离群了。生:“从远处”说明大雁飞的路程远,时间长。生:“慢慢地”说明大雁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干净"的童话 (出示丰子恺的没有面部五官刻画的漫画) 师:这幅漫画有什么特点? 生:太简单了,连脸部的五官都没有画出来. 师:哈,是的,有人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生:(笑)我觉得丰子恺的漫画非常干净. 师:我很喜欢你用的"干净"这个词.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童话也很干净.这个童话真的很干净,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童话里的两个主要人物—— 生:小鸟和树. 师:而且告诉我们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和树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