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日前,富士施乐首次荣膺2003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评选的亚洲“顶级品牌”。《读者文摘》”顶级品牌”调查旨在明晰亚州市场用户的消费倾向,本次评选活动是继1999年以来进行的第五次评选,评选结果是通过对6000份《读者文摘》的读者调查问卷统计得出。  相似文献   

2.
"保守的创新者",这是《浪潮之巅》(吴军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一书对"蓝色巨人"——IBM公司的评价。作者说IBM公司在经营上相当保守,一直固守自己的核心领域,但是在技术上却极富创新,每年都有几千个专利。因为保守,因此错失了发展机遇,因为创新,它领导和跟踪了技术潮流。因为是保守的创新者,它才能平稳地度过历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月来,对美国《读者文摘》和中国《读者》的比较研究引起了好些同行的兴趣。刘兰在《出版广角》2002年第4期发表《〈读者〉VS〈读者文摘〉》,我的朋友祝得彬在《出版参考》2002年第9期发表《〈读者文摘〉的长盛之道》,他还正在进一步收集资料准备对《读者文摘》的中文版和英文版作比较分析。从《北京晚报》2002年5月5日第5版《相逢一笑泯恩仇》知晓,《读者》主编彭长城和《读者文摘》总编辑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24日,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家庭杂志《读者文摘》(Readerg Digest)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读者文摘》创刊于1922年,被视为杂志业的“旗舰”,曾是全球最畅销的月刊杂志,即便在申请破产保护期间,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0月8日,美国《读者文摘》总编辑利兹·瓦卡雷诺表示,该杂志已经展开了一场"数字转型",《读者文摘》希望借此通过平板电脑吸引更多读者。与其他大众读者相比,《读者文摘》近年来一直表现不佳,2009年的发行期数从12期减少到10期,保底发行量也从800万份减少到550万份,甚至申请了破产。但从2012年1月起,该公司又重新改回每月发行1期。《读者文摘》目前是亚马逊KindleStore中第二畅销的杂志,这源  相似文献   

6.
《故事会》将于2004年改为半月刊,改刊后的《故事会》杂志每月将出版红版、绿版两种,上半月刊为“红版”,下半月刊为“绿版”。 据悉,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期刊——美国《读者文摘》有限公司购买了《故事会》编辑部的《话说中国》书系,为进一步加强合作,《读者文摘》明年每月将向《故事会》提供一篇最新的故事,支持《故事会》改办半月刊,从此《故事会》将收  相似文献   

7.
世界权威杂志美国《读者文摘》2007年度“信誉品牌”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富士施乐在此次评选中摘得办公设备类金奖。这是富士施乐继2003年后,再次获得此项殊荣。“信誉品牌”是《读者文摘》委托“AC尼尔森媒公里跑研究机构(Nielsen Media Research)”开展的跨国性的年度市场调查,能够充分反映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也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名流杂志《读者》的前身《读者文摘》,自创办起至今,已经历了整整23年的成长历程。身为出版界的一员,作为《读者》杂志的读者,从其前身《读者文摘》创刊起就长期关注的读者,目睹了《读者》的成长,也目睹了《读得》所经历的岁月蹉跎,身为旁观者在此简叙《读者》,及其前身《读者文摘》的风雨星辰。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候,众多的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与中国《读者》杂志的两位老总在大洋两岸平等时话。新闻中有这样的内容:美国的《读者文摘》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2300万册;《读者》则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500万册。报道中期刊发行量是以“月”计算的。其后不久,又在一份有权威性的资料中看到了类似的统计,但资料在末尾处设置了“刊期”栏。 《读者文摘》是何刊期,《读者》是否是中国最大的杂志,因未做核实,不能妄加评论,但对于该新闻中期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华尔街日报》推iPhone客户端新闻免费阅读;《读者文摘》为中国变“大”脸;《纽约时报》版面将“瘦身”。  相似文献   

11.
王艺 《编辑之友》2011,(12):49-51
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兴起,作为传统媒体的杂志受到巨大冲击,从2009年美国《读者文摘》宣布寻求预先破产保护到2010年美国《新闻周刊》因连年亏损被迫以一美元的低价出售,这些信号的释放足以引发人们对杂志未来命运的关注,如果连《读者文摘》和《新闻周刊》都要以如此迅  相似文献   

12.
2006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千万,成为中国甚至亚洲发行量最高的杂志。这表明,进入新世纪,已经创刊二十余年的文摘类杂志《读者》仍然非常流行。而2009年,美国《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由于发行量缩水、经营不善向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有报道指出,《读者文摘》发行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兴起后,  相似文献   

13.
1922年2月,美国出版的《读者文摘》第一期,在纽约街头同读者见面,发行3,000册。59年后的今天,《读者文摘》已经在全世界发行3,000万册,增加了1万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里,各种版本的《读者文摘》,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的背景。《读者文摘》远东有限公司经理韦克非,面带微笑,用热情的眼光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我是喜欢追本穷源的。于是,韦克非向我介绍了《读者文摘》创始人华莱士及其夫人丽拉的经历。华莱士自幼喜欢读书。然而,他的家境贫  相似文献   

14.
华莱士时代的《读者文摘》建立了一套轮换的最终编辑制度,虽然轮流值班的最终编辑制看来似乎是一种公平分配权利的民主方式,但实际上它却让每个最终编辑暗地里互相较劲,从而能够持续稳定地保证《读者文摘》的质量。华菜士夫妇从《读者文摘》中拿出部分利润,花高薪聘请了出版专业人才,包括出版高级管理人员和名编辑,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编辑出版班子。这种向雇员支付高薪的做法一直保持至今,成为《读者文摘》出版公司的一大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全球家庭杂志《读者文摘》来说,2009年8月24日,无疑是个黑色星期一——这家生于1922年的“百年老店”,被22亿美元债务压垮,它选择了提请破产保护。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月7日,《四大名助》在东方卫视开播,号称国内首档社交服务类爆笑减压节目.《四大名助》节目的出现顺应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新变化,也是电视社交服务类节目语态上的创新.“电视语态”的概念是2003年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要降低电视媒体说话的口气,尝试一种新的语态,也就是新的叙述方式”.电视语态的变革要符合电视传播规律,不断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四大名助》体现了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社交服务类节目语态与时俱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发布“2013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成果”,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处于新常态,其标志之一就是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而对创新成果——版权进行保护,是维系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石.也就是说,版权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反映国家创新驱动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8.
路艳艳 《传媒》2011,(3):53-54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包括期刊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巨大冲击。2009年,曾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杂志《读者文摘》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而2010年,更是传出了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由于连年亏损,最终被收购的消息。面对新媒体的挤压,期刊等传统媒体就此陷入绝  相似文献   

19.
作为曾经被《时代周刊》评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电视节目之一”的《鲁豫有约》在开播15年后迎来了新的转型,打造出的全新真人秀武谈话节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于2016年8月起在东南卫视开播.走出演播室的“真人秀”式对话毫无疑问成为了该节目的最大亮点,而短时间的收视成果和强有力的节目效应也是创新的成功体现.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着手,分析电视谈话类栏目《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海外文摘》今年第一期刊载董鼎山的文章说:在美国知识分子圈中有一句常听到的话:读书人不看《读者文摘》;不看书的人才读《读者文摘》。这句话一语道破了《读者文摘》在杂志界成功的秘诀。天下不看书或没有时间看书的人还是多于读书人,而《读者文摘》就是为了迎合这些人的需要而编印的。据介绍,《读者文摘》的创办人瓦莱斯就是自幼对读书不感兴趣,大学时辍学,以700美元起家,与新婚夫人一起创办了这份杂志。该杂志第一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