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一篇课文,有时候往往需要教师选出一个最佳“突破口”,以引导学生由此深入学习课文,而这“突破口”必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局”,必须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其创造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这方面曾有过一点心得。教学《过万重山漫想》时,我向同学们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第十自然段中,作者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设想了四个问题。但是,作者认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你对此有何看法?难道他真的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想吗?”这一问题,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他们又再次认真读…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2学习用联想、想象拓宽写作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创造力;3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勇当“第一个”。教学设想:以作者的联想与想象、首创精神为重点,以开发学生联想、想象能力为难点,以作者思路为点拨教学的“引爆点”。教学安排:45’×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式点拨1文题“过万重山漫想”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明确:a文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同时也交代了缘起。b万重山:不是某一座山的名称,而是作者经过雄伟、瑰奇的三峡时所见到的万…  相似文献   

3.
一个圆     
今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语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说:“你们看见这个圆,知道它是什么吗?”我想了想,连忙站起来说:“老师,是地球吧?”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小明站起来说:“是泡泡吧?”红红说:“是足球!”……过了一会儿,老师又问:“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王洁站起来回答:“我们在操场上吹泡泡,泡泡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又不见了。同学们吹着,笑着,玩得可开心啦!”我也大声说:“中国的足球队员团结一心,终于走向了世界!”老师连声说:“同学们想得真好!”同学们都纷纷发言……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语文课。评语这是…  相似文献   

4.
苗欣 《中学文科》2007,(6):57-57
余秋雨的《道士塔》共分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文路教学法”分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一部分文章开始并未谈“道士塔”,而是说莫高窟大门外的景象,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及时提问学生:文章开始部分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引出“道士塔”)如何引出“道士塔”的?(门→河→地→塔→道士塔)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好处是什么?(使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这就是简单的文路教学法,下面按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一部分的线索图。  相似文献   

5.
蒋岭 《云南教育》2002,(28):34-35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清新、隽永的散文,篇幅虽短,却把小艇勾勒得活灵活现,富有情趣。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跟威尼斯城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针对教材特点,我设计以读为主线的四环节流程。即:第一环节→第二环节→第三环节→第四环节↓↓↓↓整体→部分→整体→新整体↓↓↓↓预读→细读→议读→练读↓↓↓↓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学习课文写法第一环节,整体预读。预读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能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初步养成边读边想…  相似文献   

6.
怎么办?     
渠子源 《顽皮娃娃》2006,(11):28-28
一天,小熊维尼在百亩林里散步,走着走着觉得很没劲,它想到百亩林外面的马路上去逛逛。它就要走到马路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苌着函画的脑袋、长方形的身子、长长的手臂、长长的腿的家伙。那是什么?它想:这可能就是猫头鹰讲过的科学书里的“人”。  相似文献   

7.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生:我猜想,“我”可能是一样东西。生:我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的,然后猜出“我”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总结与展望     
彤彤  玉儿 《小学生》2006,(12):32-33
怡然晚上记日记的时候,猛然发现,又是12月份了,再往前想,马上就是2007年了。小小的怡然坐在窗前开始感叹起时光如梭了:哎呀,这么快啊,一年马上要过去了,一个人即使能活90岁吧,也是这样“嗖”、“嗖”地一年一年地过,要是什么都不做,光吃饭睡觉的话,这一辈子也太短暂太没有意义了。怡然想到这里,脑袋里面冒出一个词来——“总结”。  相似文献   

9.
竞赛题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更多的共鸣:“这个地方和我想的一样,还有这里也和我想到一块了,…….”讲解与学生能想到的重合部分越多,说明这种讲解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对竞赛题的感受便越有可能发生积极的变化:竞赛题很难→竞赛题并不很难→困难只有→点点→我有信心挑战竞赛题.  相似文献   

10.
“线形”教学模式旨在实现学生自能读书,为其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线形”教学模式的基本式1.基本式图示导入铺线→初读理线→细读循线→深读悟线2.实用课例评析课文题目:《别了,我爱的中国》第一课时主要教学过程实录:犤板书课题,简要谈话犦犤扣题五问犦师:课文题目中的“别”字是什么意思?生:告别,分别的意思。师:“别了”,课文中指谁跟谁别了?生:“我”跟中国,也就是作者郑振铎跟祖国分别。师:在什么时间分别的?生:1927年“4·12”反革命大屠杀后。师:在什么地方别的,要到哪里去?生:在…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句子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各个年级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在讲读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虽然句子所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但很多时候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领会其深层含义。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两句话:①“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为什么作者要把西沙群岛说成是“鸟的天下”,这就需要联系后面的几句话作理解。作者行文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成为鸟的天下的客观原因)→鸟多(树多必然鸟多)→鸟蛋多(鸟多必然鸟…  相似文献   

12.
泪奔ing     
《中学生博览》2012,(10):29-31
1.网银是我爸帮舞的,用的时候发现验证信息是:“女儿努力!” 2.妈说:“想你的时候,就一个人去逛街,就想着那些漂亮衣服穿在我女儿身上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我就开心了。”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下午,上完一堂语文课.我匆匆赶回办公室,陈明同学从后面追来说:“高老师,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四大悲剧分别是什么?”我想了一下,告诉了他四大喜剧,可四大悲剧只想到三个,便对他说:“另外一个悲剧我晚上回去查一下,明天告诉你,  相似文献   

14.
可惜,我错了!《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是那样打动我的心。第一次读是偶然翻到的,本来很忙在找资料,没时间看,但看了开头就丢不下了。一口气看下来,感觉很不一般,连忙看作者,原来是林清玄。难怪。看到后来有一种冲动,想和作者一样与时间赛跑,走到时间前面去。先前淡淡的伤感现在变成了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那天听四年级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上课,她正好上这一课,我好高兴,她的课一定能让我再一次被感动。可惜我错了。她大体思路如下:1.板书“时间”两个字,问学生想到什么。学生说出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引出课题。2.作者怎样和时…  相似文献   

15.
周中全  张韬 《云南教育》2003,(28):38-38
教学思路一:紧扣标题循序教学先引导学生索解标题含义。“军神”一词有什么含义?所谓“军神”,是指能力和德行高超、性格刚毅的军人,带有褒扬、庄重的色彩。次引导学生说出“军神”指谁?作者是怎样紧扣标题展现“军神”形象的?通过预习,学生不难说出“军神”指的是刘伯承。难点是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依循什么线索、紧扣标题来记叙和描写的。通过阅读课文,启迪学生思考,知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线索来写。求治——镇定自若。刘伯承眼睛受伤,来院求治,反映了他虽受重伤仍然镇定自若,保持临危不乱的军…  相似文献   

16.
云崽儿 《音乐世界》2013,(14):93-101
姐姐也可以叫我“偶吧” Q:如果有女朋友的话,想怎么约会? 东海:给她MP3耳机的其中一个,然后一边散步一边一起听音乐。或者很想在早上.她还在睡的时候为她做早餐,等她起床的时候就能吃了,并且告诉她:“你想吃什么?我都可以为你做。”  相似文献   

17.
培养小学生写作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呢? 一、想到位 想到,就是感觉到、意识到、认识到。想到,是写作前提;只有想到,才能更好地写作。想到,就是写人时能想到要写什么人,写事时能想到写什么事,写情感时能想到那是什么感受。想到位,就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进行扩展思维的训练。以此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获得更多的写作信息,从而为“想清楚”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两个笨贼     
两个盗贼在一家旅馆偷东西。第一个说:“我听到警报响了,快跳吧!”第二个说:“但是我们现在在第13层啊!”第一个尖叫着回敬他:“都什么时候了,还这么迷信!”  相似文献   

19.
谜语     
一天,动物王国举行猜谜语比赛。主持人百灵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左右相反而且老爱摹仿别人?”“镜子!”猴子一听就猜出来了,他获得了特别聪明奖。百灵鸟接着提第二个问题:“青了一大片,却一点也不疼。这是什么?”“是蓝天!”小兔子指指天空,抢着回答。她也获得了特别聪明奖。“那么,醒着的时候看不到,只有睡着的时候才看得到的,是什么?”百灵鸟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一回,动物们想了很久也没有答出来。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这是什么东东吗?(答案在本期找)《谜语》参考答案:梦。谜语@莫彬  相似文献   

20.
蒋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48-49
“实验贯穿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制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思路为:“实验导入→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或规律→验证结论或规律→应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四节“渗透作用”为例来探讨这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