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体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展开。这就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转变“教教材”的单一、封闭的落后方式。“用教材教”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必须关注,领会教材编撰的意图(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把教材内容定位于实现课程内容的凭借,手段和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旃丽芬 《云南教育》2005,(20):31-31
参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师多有这样的感受:新教材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书本”。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元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教材亲切、自然,从而激起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情感。怎样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丁云能 《学语文》2011,(1):28-29
一、理解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理论.把握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语文教材价值的实现.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之中,这一活动过程实现的是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需。下面谈几点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一、利用教材,设置疑点,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现今通用的语文教材突出体现了中国语文几十年来“例子”理论的思想与要求,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示范性。这样的教材优点是明显的。教师易教,学生易学。但有一利也有一弊。这样的教材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即容易形成模式,制约学生思想,东西太“完美”了谁还去怀疑呢。对于高中学生,这种缺点更明显。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最活跃期,思维…  相似文献   

5.
《中等职业教育》2004,(3):43-43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升入职业高中的渠道日益畅通。面对差异显著的学生,传统的基础文化学科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职校学生学习的瓶颈。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的指引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起推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实验本教材,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的母语课程往往通过渗透于教材之中的“国民主体性教育”来培养学生对本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以塑造学生的精神与人格。《美国语文》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教材编写的方式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语文教师也应树立“国民主体性教育”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出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个舞台更加多姿多彩。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这不是语文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语文课程的一系列理念更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这就需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的对话者”作根本位移,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本文谈谈对于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曾扬明 《云南教育》2008,(11):13-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1-6年级的“语文同地”以范例的形式编排了“展示台”这一栏目,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学语文,用语文,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展示台”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新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要认真领悟这一栏目编排意图,切实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其中,语文要素承载着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落实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以笔者进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语文要素实践研究为例,具体论述立足大单元设计,从“认识新鲜感、交流新鲜感、仿写新鲜感、积累新鲜感”四个层次推进教学,引导学生探寻“新鲜”之旅,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从“挖掘教材中的资源”“推荐适宜的课外书目”“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以及“依托各项语文活动”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有效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乡土教材提高学生素质宣州市教委曾应杰1993年秋,我市在宣城行署教委于1987年推行的小学语文“直呼代拼,提早读写”实验的基础上,在市区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配合“义务教育”教材《语文》,开始使用地区新编的乡土教材《注音自读课本》。实践证明,这一颇...  相似文献   

12.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2,(10):26-27
叶老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近修订的小语教学大纲第一次课外阅读提出了量化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就启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要树立动态的教材观,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认识理解教材,挖掘和运用教材,从而形成辩证的教材观,以彻底改变传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立地为牢、学生以教材画地为界的现象,实行教材全面开放,向学生展示广阔的阅读空间,对阅读进行内容的提示和方的指导,做到以一点引一篇,以一篇带一组,从而借助丰富的人类文精品,来滋养学…  相似文献   

13.
刘关军 《小学生》2010,(4):38-39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并熟记于心,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学生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文阅渎教学远未能达到素质教育所期望的目标。是“授之以鱼”,还不是“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教学课堂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今年秋季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全部作了修订。理清教材的主要变化,进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人教版五年制第五册教材“思考·练习”谈点粗浅认识,供老师们参考。五册教材课文依旧,“思考·练习”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学生的学为主,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新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新大纲这一精神的指导下,修订教材开始由过去的教科书转变为学生的学本,力图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  相似文献   

15.
寓思维训练于语文练习之中袁茂华(新建县教育局教研室)新编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的练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吸取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一反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着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练习设计有三个明显的变化,这就是:变“记忆型”为“思维型”,变“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中考阅读题材料由课内转向课外,这一方面摆脱了以教材命题的束缚,一方面扩大了试卷文化内涵,增加了学生阅读面。但同时又使师生渐渐产生了“学教材无用”的疑问。如何既照顾教材,又能推动语文阅读能力向纵深发展呢?语文界同人颇具创意地提出了“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思路。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促进学生“反三”,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自己去探索。为了达到这一功效,教师必须立足于课内,着眼于课外,从而肩负起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思考问题能力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要想真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精神。必须加强教学预案设计的研究,真正带着学生意识走进教材,怀揣课程意识走出教材,彻底改革教材研究的传统方法,创造性地落实用教材教的目标任务。笔者在这一方面作了初步探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因而,毕业班的语文复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复习过程应该凭借教材、突出重点,让学生融会贯通、自主建构。既要立足于12册教材这个“点”,又要涵盖学生6年的语文学习这个“面”,以达到举一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语文教材的内容,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流。这一教材内容的重大调整,既是语文教育改革的结果,也是各书局市场竞争的结果。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在叶圣陶编写的《开明小学国语读本》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与叶圣陶身兼语文教育家和儿童文学家两种身份分不开。“儿童文学化”的教材特征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