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是,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逝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没有赞颂死者的功德业绩,而是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与死者当面痛哭倾诉,有时甚至泣血带泪,委曲哀怨,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是,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逝去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作者没有赞颂死者的功德业绩,而是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与死者当面痛哭倾诉,有时甚至泣血带泪,委曲哀怨,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古文观止》的选编者,在评价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说道:“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  相似文献   

3.
《祭十二郎文》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韩老成)写的一篇祭文,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韩愈三岁丧父,靠兄嫂抚养,与侄儿十二郎  相似文献   

4.
《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苏轼曾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可见它所具有的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因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下面就这篇文章的抒情特点做一些简要的分析。一、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从身份讲,十二郎不是什么英雄人物,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丰功伟绩,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只选择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如叙家常,娓娓道来,作者的感情正是在这种絮絮切切的诉说中表达得曲折入微。从全文思路看,作者先写少年孤苦“:吾少孤”“,惟兄嫂是依”“,中…  相似文献   

5.
被古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自唐代以来传诵不衰的抒情散文《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他的亡侄韩老成而写的。以琐细的家庭往事和平凡的生老病死为内容的祭文,《祭十二郎文》决不是仅有的。那末,它为什么被人称为祭文中的“绝调”呢?“绝调”之说,我们当然不应同声附和。不过古人对它评价如此之高,却很值得我们深思,有必要对这一类文章,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三年)秋冬写的。这篇祭文,追述了韩愈与十二郎自幼及长多年相依为命的可悲身世,伤叹十二郎的天折与自己日益憔悴衰老的可哀境况,叙写十二郎死讯传报的经过,以及十二郎的善后处置、自己的后半生将如何度过,等等,“意只是平平”(《古文观止》评语)的内容。初读此文,如同古代多数哀祭文一样,除了伤感悲凉之外,从中很难找到比较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是,如果联系到此前韩  相似文献   

6.
娄立 《考试周刊》2012,(64):19-20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作者从内心深处里流淌出来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代茅坤语)。文章追叙他与侄儿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抒发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无比哀痛。《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那么文章的悲情究竟源于何处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恩之情,无以为报  相似文献   

7.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杰出散文家韩愈祭他亡侄十二郎的一篇祭文,这篇文章是古代祭文的名篇。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祭文者,祭奠亲友之辞也。古之祭祀,止于告飨而已。中世以还,兼赞言行,以寓哀伤之意,盖祝文之变也。”祭文由于所祭的对象不同,有的主要在于称项死者,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不幸失去亲人时,悲痛至极,往往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甚而至于痛不欲生。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是倾诉此情此景的一篇哀婉动人的散文。文章是身为长辈的韩愈为先逝的晚辈十二郎(老成)写的一篇祭文。韩愈三岁丧父,靠兄嫂抚养,与侄儿十二郎自幼相守,情同骨肉,亲如手足,历经患难,感情深厚。韩愈19岁离家赴长安求官,十几年的宦游奔波,使他未能与老成共同生活。正当韩愈官运好转,  相似文献   

9.
《祭妹文》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这是作者为悼念因婚姻不幸而早逝的妹妹所写的一篇祭文。该文既没有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音韵节律,所写的只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家事,点滴感恩。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以至于前人这样评述它:“祭妹”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古文论者更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并提,的确,本文虽然选材角度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0.
《祭十二郎》是一篇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的祭名作,苏轼曾评价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而不堕泪,其人必不友。”可见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下面就这篇章的抒情特点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文观止》评价韩愈《祭十二郎文》时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这篇祭文最突出的就是全篇自始至终贯注着一个“情”字,作者因情而写,所写皆情,言有穷而情无终。行文中的“情”是逐层加深的。先回顾特殊的家世,言叔侄关系非同一般;再回顾叔侄相处,言疲于为生活奔波而不能常聚;再回忆得到噩耗的震惊,言心中无限的悲怆;最后为此进而陷入长长的悔恨之中,流露出遭受巨大打击后的失望。学习这篇文章须着重在对这“情”的体会上下工夫。两世一身,形单影只。文章…  相似文献   

12.
《祭妹文》是清代中叶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代表作,这是作者为悼念因婚姻不幸而早逝的妹妹所写的一篇祭文。该文既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优美的音韵节律,所写的只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家事,点滴感思。它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以至于前人这样评述它:“祭妹”受人推崇,在于“情真”二字。古文论者更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并提,的确,本文虽然选材角度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情真意切,这对当今那些总是抱怨生活平淡,苦于无话可说的中学生而言,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匡吉 《语文知识》2002,(1):35-36
祭文作为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上是赞颂死者的言行,兼寓哀伤之意;形式上则以四言或骈文为主。韩愈的许多祭文,笔法上虽然多有变化,但并未脱尽旧格。惟有《祭十二郎文》(现收入试验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内容上屏弃了颂扬之词,形式上也破骈为散,尽脱前人窠臼;加之“语语从至情中发出”(清人章懋勋语), “情辞痛恻”(金圣叹语),被后人誉为千古“祭文绝调”。  相似文献   

14.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催人泪下的篇什之一,苏轼说过这样的话:“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的说法不一定很准确,因为世界上的痛苦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非要用眼泪来证明。但苏轼确实指出了该文所蕴藏的巨大情感风暴。本文打算从十二郎之死给韩愈心头带来的震动这个角度去体悟这篇祭文的悲痛感情。  相似文献   

15.
祝宇  李朝霞 《现代语文》2011,(8):102-10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感人肺腑。教学时,教师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自己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二是应指导学生结合朗读,  相似文献   

16.
一古文论者将袁枚的《祭妹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王文濡《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指《祭妹文》)乃鼎足而立。”在祭奠类文章中,这三篇不愧是经典之作,千古绝调。不过,这三篇并不都是祭文,其中,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在《古文辞类纂》中被姚鼐列在碑志类。其实说到祭文,自然让我们想到哀祭类的文章。哀祭类的文章不仅只是哀悼死者,也有祭告鬼神的。常见的哀祭类文章有诔、哀辞、吊、祭文等。它们虽然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诔”是专门用来表彰死…  相似文献   

17.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以下简称韩文)与袁枚的《祭妹文》(以下简称袁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都是以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从而强烈地叩击人们的心扉。下面就两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略作比较。 首先,文章的感情基调相似。两文自始至终贯注着至亲的拳拳爱心和绵绵亲情。两文都以痛惜、内疚之情来叙事。事件中饱含着天伦之常理与人情之底蕴。韩文写他与十二郎的情谊和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袁文写与三妹素文情深意淳和三妹命运乖蹇,身葬异处。两篇祭文看似平淡,却饱…  相似文献   

18.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是历代祭文中的名篇,向来被评论家誉为“悼念文章之绝唱。”苏东坡将《祭十二郎文》与诸葛武侯《出师表》、李密《陈情表》媲美,并称为“至忠”、“至孝”、“至友”之至文。袁枚的《祭妹文》也被公认为他的散文的代表作,已选入我国现行六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本文拟就这两篇祭文作一些审美探索。  相似文献   

19.
蒋龙侠 《课外阅读》2010,(12):212-212
一、说教材 《祭十二郎文》是第五单元中的文章,第五单元主要是卉代散文,和前面的《陈情表》一样,《祭十二郎文》也嗣绕着一个“情”字。在文体上《祭十二郎文》属于祭文,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的选编者茅坤也曾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与十二郎,名为叔侄,但从小情同手足。长大之后,韩愈长年飘泊在外,两人见面甚少。贞元十九年五月,在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突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