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仲淹、欧阳修同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但透过《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我们却发现他们两人有显著不同。范仲淹可谓之“仁人”,欧阳修可谓之“达人”。在范仲淹的笔下,景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则“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春和景明,  相似文献   

2.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官邓州,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落成之后,修书求记范仲淹。深知滕子京的莫过于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挚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在文章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苏教版),有篇古文《岳阳楼记》,文中有两句话,一句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另一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教  相似文献   

4.
北宋的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藉此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楼以文名,文以楼传,《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岳阳楼成了千年名楼,可是滕子京修楼过程中有无贪污行为,这个疑点因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一句话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写滕子京为建楼筹得“近万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矣”。根据“自入者亦不鲜矣”这句话,有人给滕子京定了个贪污犯的罪名,有人却以此认定滕子京是个真正的大清官。 滕子京的形象关系到《岳阳楼记》的传世价值,关系到文章提倡的“先…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5):119-119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谪邓州。仕途的坎坷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岳阳楼重修落成之际,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好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6.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谪邓州。仕途的坎坷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岳阳楼重修落成之际,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好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一直以来,众多论者总倾向于说是范仲淹借滕子京求记之际,借题发挥,抒写了远大的政治抱负。拙笔以为,《岳阳楼记》称誉滕子京是其重要内容,因为滕子京是先忧后乐这一精神的践行者,而范仲淹只不过是这一精神的传扬者而已。具体论述如下:滕子京在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到庆历七年初调…  相似文献   

7.
一、假设想象这种想象是在假定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少科学研究也往往是从假如开始的。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相似文献   

8.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谪邓州。坎坷的仕途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岳阳楼重修落成之际,滕子京修书求记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好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9.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语言,一是真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学习、理解。一、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情”在文中的作用《岳阳楼记》,宋代革新派范仲淹应盟友滕子京的函请而写。当时滕子京被贬湖南岳州巴陵郡,作者也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被贬为邓州(现在的河南省邓县)太守。滕子京上任一年后,重修岳阳楼,并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环境气候、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作者,请他作记。作者即凭借书画中介绍的景物情景,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改革失败后出知邓州时应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当时滕子京贬官岳州,政治上很不得意,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景物的描绘批判了一些迁客骚人登楼览胜时所产生的患得患失情绪,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今年第3期《气蒸波撼常如此,后乐先忧今有人》一文的作者认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了滕子京虽属迁客骚人之类的人物,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椎,理由如下: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先是赞扬滕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继而委婉地批评滕不应象一般迁客骚人那样“以物喜”,“以己悲”;最后规劝滕应该具有“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抱  相似文献   

12.
义教初中语文第五册《岳阳楼记》的练习(理解、积累)第三题中第1题是:“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第343页中的答案是:“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阔大胸襟,跟一般的‘迁客’不同。”笔者认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是以此来展现他的政治才干,对其“谪守巴陵郡”而愤愤不平,从而说明他仍是“以物喜,以己悲”的一般“迁客”。依据有两点。一、从《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人物来看。可以肯定滕子京是一般的“迁客”。文章开篇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  相似文献   

13.
斯人何在     
读《岳阳楼记》,我们不难发现,文章要紧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而发人深思之处却在结尾问句———“微斯人,吾谁与归?”问谁呢?问滕子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的政绩是值得称道的。但能否保持这种“春和景明”的局面?创业难,守业更难。警语是深刻的,警示是深邃的,滕子京当然会明白范仲淹的勉励之意。问自己?众望所归,归向何处?范仲淹精通文韬武略,沙场官场,皆有作为,但也难免有得有失,有进有退,然则念念不忘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他未登岳阳楼,先写登楼记,一气呵成,淋漓尽致,文质兼美,…  相似文献   

14.
相传岳阳楼快建成的时候,滕子京写信请范仲淹作记,还特地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说:“山水没有楼阁是一种缺陷,楼阁没有文字题记同样也是一种缺陷。”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台的狭境,将自然界的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议论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因为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同榜进士,两人交情很好。当时,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公款而被贬到岳州(今岳阳)的,终日郁郁寡欢。别人都庆贺岳阳楼即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这有什么?又多了个触…  相似文献   

1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从北宋开始就广为流传,北宋人王辟之曾说:“庆历中,滕子京谪守,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餗撰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所谓四绝,是指经过滕子京重新修缮了岳阳楼,范仲淹作文,  相似文献   

1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文情并茂、经世不衰的散文佳作,现被收入北京市职工初中语文补课教材的下册。我们仅就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作些新的探索。笔者认为,要想准确地把握住《岳阳楼记》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和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是范仲淹青年时期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是语文课本中"常驻"的经典范文。作者范仲淹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与一般"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卑微情感如高山深谷,形成鲜明对比,鼓舞和感染着无数"仁人志士"。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可谓百花齐放,但在分析作者对滕子京的态度上大都趋向于赞扬和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选用了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对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课本注译为“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这与“太守”这一官职的发展变化和称谓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9.
导语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扬天下,也让范仲淹、滕子京等人声名远播。那么,在这篇文章的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这三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阅读《岳阳楼记》,"阅读"范仲淹、滕子京。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百代绝唱。但在论及《岳阳楼记》的诸论中至今却有一种看法,认为范仲淹并没有到过洞庭湖。范公是凭对太湖的观感,和滕子京函请范公作记时附的一幅《洞庭湖晚秋图》而描摹出巴陵胜状的。读范公的《过庭录》等有关历史资料考证,笔者对这一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