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表演—体验教学法只是我们发展儿童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之一,本文以《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对该模式作具体阐述。表演—体验教学法构建的基本理念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多元、个性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德纳的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遵循“为发展儿童多元智能而教”、“运用多元智能发展原则来教”的理念,不断加强学科融合,追求方法多样,注重个性发展,脚踏实地的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发展儿童多元智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99年我校开展了“儿童多元智能发展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我们遵循“为发展儿童多元智能而教”“运用多元智能发展原则来教”的理念,不断加强学科融合,追求方法多样,注重个性发展,脚踏实地的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逐步形成了一些以发展儿童多元智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长此以往,学生就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藩篱,让学生也能走上讲台,展示才华,体验初获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成为老师式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陈伟  蒋雅琴 《江苏教育》2007,(24):35-36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这种“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中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7.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参观回来的路上,学生们显得很激动。当天晚上的日记,学生写得可生动了,有写参观过程的,有写参观所得的,还有的干脆就给我写了一封信,说这样的课最难忘了。接着,我趁热打铁,发动学生通过看书、查资料,进一步了解蜜蜂。第二次再画蜜蜂,学生画的蜜蜂可传神了。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得来的体验,这种获得是积极的、深层的。这种“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增进学生的发展。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呼唤体验教学,理想课堂召唤体验教学,语文教育更需要体验教学。正如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这个词语在语文新课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一共出现16次。可见,“体验”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的学习体验即学生那种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基本结构是多元的,并研究出人的智能(力)是由语言、音乐节奏、逻辑数理智能等九种智能(力)构成。我国语文教改的目标指向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理念。本文在于解读分析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运用多元智能主要理念,探讨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改的辩证关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科学而合理地落实语文课改的新理念,意在提高语文教改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设计理念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新的音乐教育观。确立审美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强调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共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美”。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新课程中“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达到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奠定坚实基础的目…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课程标准》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教案编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的单独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世举 《中学文科》2009,(16):19-20
学生的个体生命价值和个体发展潜质是同等的,学生的个体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多元的。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照下,积极构建高中语文创新智能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人人发展、个性发展、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方案”研究旨在以心理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和完善指向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特别是研究指向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课程。目前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为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重新构建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活动设计和组织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传统课堂上实现差异教学的局限。通过阐述网络课程实现差异教学的优越性,提出了网络课程中若要成功地实施差异教学,需要构建四个关键性系统:“多元智能观察”系统、“学习方式选择”系统、“弹性分组”系统和“多样化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一、“以人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注意力得到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许多儿童在上课或从事某项活动时,不能集中注意力,面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正如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指出:“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地,他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便于学生人人参与,畅所欲言并能联系实际生活,模拟生活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技。如此循环往复,锻炼其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发展。如我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把教学课文分成四段:(1)激趣阶段。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示图片、竞猜谜语、演讲故事……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励其说话的兴趣。(2)指导阶段。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3)调节阶段。宜由动而静,让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充分消化,为说做好必要的准备。(4)练说阶段,设计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教师引说、指名小组说、“接龙”说、表演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是阅读,只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领略优秀文化的美,领悟其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深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升审美境界。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教育界走俏,欢欣鼓舞有之,反思质疑也有之,但不论何,都将“泊来”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瑰宝“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前将多元智能理论“本土化”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后则将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相映成辉”,以证明中国“古已有之”,并点评加德纳“不尊孔、不宗中国的经”,责言国人“只倡西方的理论,不知先人的智慧”。我在这里无意臧否何,只想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绕过这个问题,谈谈多元智能、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些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性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根据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其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