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吴锋 《新闻实践》2007,(1):8-10
与电视业的高调繁华、网络业的胜利凯歌和广播业的逆市上扬相比,2006年的中国报业就显得寂静。报业广告增幅仍旧较低,竞争更加惨烈,来自网络等其他媒体冲击愈发明显。如果说,当2005年报业广告增长首次大幅下滑时,中国报人显得惊慌失措、大呼“报业寒冬”的话,那么,2006年的中国报人则显得沉着冷静。表面平静的报业市场背后却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以来的5年时间里,中国报业广告收入增长幅度,有4年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过去的一年报业广告的增长首次低于GDP的增长幅度,报业经济开始萧条,于是业内人士纷纷感觉到了报业经济冬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董宽 《新闻三昧》2006,(10):1-1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受众资源、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不得不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报业广告收入仅仅比2004年增长了11%,成为中国报业近20年快速发展中广告增幅最低的一年。如果依照清华大学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中心和央视市场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增长的幅度更是只在5%到6.59%之间,中国报业已经第一次呈现出广告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危险趋势。与报业广告急剧减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中国网络业的广告收入比2004年增…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10,(4):4-4
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实际营业额平均增长2.75%。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情况调查报告》披露了“2009年报业广告投放十大行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5,(1):48-48
<正>报业新闻采编、纸张和印刷的巨额成本来源于广告收入,广告是报业经营的第一大业务,由于WTO的加入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中国报业面对的市场格局和竞争对手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报业的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之近年来媒体行业广告业务量的迅猛增长,广告经营模式与策略、业务生产管理都已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作为报业经营的一大支柱一报纸广告,在经历了2002、2003年高达30%%的黄金增长期之后.增速开始逐渐放缓。2005年,传媒业更是拉响“报纸广告寒冬来临”的警报,报纸广告的增长速度甚至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被称之为“中国报业广告发展的拐点”。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广告形势还在下滑,出现负增长的报纸越来越多,报业广告再次陷入衰退之中。  相似文献   

7.
招志蕴 《新闻界》2005,(3):111-112
作为报业规模化的一个产物,厚报时代为中国的报业广告市场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世界最大的市场研究报告发布商研究与市场公司于2005年4月份发布的《中国报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里中国报业广告市场以每年21.5%的速度高速增长。对于报纸出版商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可喜的数据。但对于广告主来讲,在报业广告市场增长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厚报时代给广告投放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昉 《新闻实践》2006,(6):36-38
2005年至2006年初,一股生活服务类周刊的创办浪潮,在二线城市掀起。有人认为生活服务类周刊,已成为中国报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告赢利空间, 将成为传统报业广告赢利空间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4年我国报纸共有1926种,广告总收入231亿,比1983年增长了360余倍.依然雄踞于第二大广告媒体的位置,广告超亿元的报社也首次超过了100家。2005年报业广告经过了几个阶段:一季度基本保持了上一年度的增长,二季度逐步放缓甚至有较大幅度下滑。三季度逐渐回升,四季度进入迅猛增长阶段。总体来说,2005年中国报业并没有出现有些从业人员和专家所说的“中国报业的寒冬”。反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当然,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报业的外部环境、读者和广告商、报业自身情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一些新兴媒体发展速度很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报业应该居安思危.时时刻刻去审视变化.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来变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10.
报业转型     
《青年记者》2012,(25):8
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报业广告收入持续下滑,报业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外,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持续增长并首次超过广告收入,给报业的经营增添了一抹亮色,让支持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更有了底气。面向未来,中国报业的出路何在?新的经营  相似文献   

11.
媒体管家     
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投放十大行业披露2009年中国报业广告实际营业额平均增长2.75%。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情况调查报告》披露了2009年报业广告投放十大行业。  相似文献   

12.
刘燕 《青年记者》2009,(16):101-102
20世纪70年代末,报业重新经营广告和国家确立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后,我国当代报业的产业化迅速发展起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报业产业化跨过了以广告和发行为主体的传统模式,逐渐进入集团化、品牌化经营阶段。自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首家报业集团,中国报业迎来了集团化改革热潮,报业改革进入集团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的春天刚刚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勇 《青年记者》2006,(3):13-15
2005年上半年,伴随着国内各主要大报广告的普遍下滑和以三家门户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广告的飞速增长,一种悲观的情绪开始在整个中国报业的经营者之中弥漫。“中国报业的冬天提前来到了!”在这种低落的氛围中,一声来自北京的凄厉的叫喊,让那些在报业改革的洪流中趑趄前行的业者,更感到了几分悲凉。中国报业的冬天真的到来了吗?就在报业“冬天论”话音未落之时,2005年报纸广告旺季也随之到来,各地的报纸广告陆续恢复生机。到2005年国庆、元旦前,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多份主流报纸单日、单月广告收入连连创下新纪录。进入2006年,随着对2005…  相似文献   

14.
崔保国 《声屏世界》2013,(3):100-101
仅从2011年的数据看全球媒体广告格局,新媒体无疑超越了传统媒体。按全球广告百分比来看,报业大概占20%左右。而在中国,报业占比会更少,大概12%左右。2011年,全球广告从某种方面反映出传媒产业的这样一个格局:40%广告份额还在电视,15.9%在网络,20%在报业,9.4%在杂志。从这个趋势来看,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纸媒遭遇增长天花板中国报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顺风顺水的快速发展之后,近几年颇生坎坷,从2005年起,报业广告增幅下滑,从2007年至2009年,报纸广告增长率从两位数降至一位数,其中最低的2007年增幅仅3.2%,2009年,虽然国家在刺激经济上下了大力气,但中国报业广告经营额依然只增加了8%,报纸广告占广告总额的比重也呈现下滑趋势,从最高时的1/3降至不足20%。传统纸媒出现滞涨,从市场的角度看,它首先受制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多年以来,在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出口、投资这三驾马车中,我们过多地依赖出口,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2007,(8):48-48
2006年中国报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有关部门的最新统计,2006年中国报业的广告经营额为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6.6亿元,增长百分比达22.1%,增幅之高位列各传统媒体之首。在各报业集团中,目前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18家,其中超过20亿元的有7家。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中国报业广告市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扑朔迷离。感觉良好的市场,却在逆向下滑;颇具危机的市场。又出人意料地好。人们将眼前传统报业广告经营的滑坡,归罪于新媒体的崛起和其对传统报业广告市场的分流,而又很少有人拿得出新媒体大幅赢利对传统报纸广告冲击的足够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不平凡的2008年给中国报业广告带来了与往年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说前些年报业广告一直在快乐分享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成果,2008年多变的经济形势和频发的大事件则给中国报业广告带来了酸甜苦辣的感受,曾经的期盼和喜悦转为悲观、紧张、不安甚至忧虑.特别是在2008年9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并逐步影响全球未来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和消费者蒙上一层心理阴影,市场信心受到打击,报业广告的前景更让人心生忧虑.在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前,中国报业广告的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广告年鉴>的数据,我国报业广告经过2001年增长7.67%的低潮后,恢复了快速增长,2002年和2003年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9.52%和28.93%,但好景不长,2004年报业广告又一次进入低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04年报业广告的增长率仅为9%.  相似文献   

20.
报业广告经营从无到有,从低速运作到快速发展.广告经营对报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目前报业竞争激烈、政府已经终止或终止部分财政支持、报业多元化经营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的背景下,广告经营对报业集团的发展至庆重要,而体制改革也成为报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