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快速朗读作为读书的一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文言文的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快速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手、脑、眼、心、口的合作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快速朗读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内容、感情、特色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张淑芬 《考试周刊》2014,(52):42-42
<正>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童年是人生的起步,也是学习的起点。一本好书能让孩子的快乐更持久,应让读书成为习惯,改变我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呢?一、校园读书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朗读,培养语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通过有效的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3.
丁灿 《快乐阅读》2011,(7):82-83
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阅读时喜欢东张西望,不能入情入境。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切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以及平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朗读、吟诵,喜欢陶醉在诗词优美的意境中,喜欢徜徉在文言雅炼的词语中,喜欢沉浸在小说生动的描述中,喜欢游走在喜剧迂曲的长廊中……我喜欢以不同风格的角色站在学生中间,我们一起吮吸文学的雨露,沐浴在文学殿堂前和煦的阳光中……在每一次课堂读书之前,我都会首先给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读书态度,让学生明确读书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54):94-95
针对基础中等偏下的学生不重视朗读、不喜欢开口读英语的状况,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提高朗读兴趣,养成朗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作者对英语课文教学中指导朗读这一环节进行了反思,探讨了高中英语课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旨在加强朗读训练,解决学生中长期存在的"不读书"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永霞 《考试周刊》2013,(87):35-35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朗读能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写作能力。教师应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爱美的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激发学生英语朗读的兴趣,在学会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出兴趣,读出水平。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不会朗读英语、不喜欢朗读英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们必须从学生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训练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词语和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注重读书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紧紧抓住"喜欢"和"能读"两个方面,也就是一定要突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情趣。通过朗读,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领悟语言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每一节阅读课中,我们都在朗读。学生们喜欢朗读,更喜欢融进自己的感悟来有声有色地朗读,当他们朗读完毕,用期盼的眼神望着老师,等待老师给予评论时,我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脑海里快速地搜索着得体的评价语。因为学生们朗读后不给予评价或只是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还可以”等评价,不但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而且非常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朗读学是关于朗读的专门学说,在阅读学、语文教学论的视野下研究朗读非常重要。从语言角度看,朗读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是语音的外显、语音的"复活",因此对语音性质的研究,是朗读理论与朗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语音的社会性质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其内涵不仅在于字符词语语音形式的表"义",更在于其表"意",更在于有声语流的语音形式如何"传情达意",对朗读起决定作用。朗读者遵循朗读的科学规律与艺术规律,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使之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和技巧,努力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英语教学中朗读被忽视这一现象,本文探讨了朗读与其它语言学习技能的关系,阐述了朗读中应该注意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定位偏颇、朗读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朗读指导方法机械等,使得朗读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渐行渐远。教师要想让朗朗书声重新回归到语文教学的行列,必须从改变观念、放远眼光、精选教材、优化形式、激发兴趣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强化朗读指导,让学生透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蕴,在朗朗书声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  相似文献   

15.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只有发出声,才能掌握书面语符号,才能加速书面语的内化,才能“复活”书面语的生气,熟读成诵,能积淀书面语的语感,提高对语文的敏感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想象力、概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它与朗读的区别在于指向、适用、要求、结果、对象等方面。诵读是一种出声响亮而稍有节奏感、重在熟读、意在积累内化的读书法。  相似文献   

16.
朗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朗读对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感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功效。文章针对当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朗读教学和训练应该纳入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语音教学内容的教学理念,并探讨了朗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准确、敏捷语感的首要途径是语感实践,而朗读是进行语感实践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朗读对于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英语教学重要的环节;强调朗读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朗读教学质量,便是英语教学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朗读能帮助学生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三个方面阐述了朗读的意义以及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形成朗读的习惯,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朗诵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有声语言和体态语的运用,许多的人把精力放在了有声语言的运用上,而忽略了体态语其实也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就体态语的运用、技巧及现存的一些问题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