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加礼物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所有的礼物是在圣诞节的早晨派送。异中有同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籍国的风俗。不过,在圣诞时  相似文献   

2.
<正>在美国,即使互联网科技已被广泛普及,但美国人仍然更依赖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这与国内大部分人更倾向于相信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所以,在美国,电视仍然是"客厅主流文化"。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的新媒体发展滞后,或者说新媒体在美国没有生存土壤,美国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角色关系跟我们国内的还不太一样,尤其在电视媒体领域,与其说是受到冲击,不如说是锦上添花。如何锦上添花?让我们来看看凤凰卫视美洲台台长吴晓镛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名刊要览     
美国《新闻周刊》★让我们的伤兵失望目前,美军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出现的伤残军人数量大约已有5万人,但美国对他们并没有兑现一些最基本的国家承诺和责任。战争的  相似文献   

4.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中美作家会议。在闭会后的酒席上。两国作家喝了一些茅台酒,兴致盎然。酒席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让我国著名作家蒋子龙猜个谜语,并"吹嘘"说:"这个谜语我讲了20年,没有一个人猜得破。"蒋子龙也对他"吹牛"  相似文献   

5.
正"卡通画这名词,在中国只有十年以下的历史。但是,大概没有一个爱看电影的人不知道华德·狄斯耐的《米老鼠》吧?"1937年,17岁的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年刊《凤藻》上发表了《论卡通画之前途》,她预言并坚信卡通画在将来有美好的前景。那时,年轻的米老鼠红遍美国后又风靡全球,也毫无意外地吸引了中国观众,在上海,"米老鼠的画像成为圣诞的商店里最好  相似文献   

6.
名刊要览     
拉登阴魂不散 在一盘录音中,拉登警告美国及其盟友,“基地”的反美信念没有动摇。圣诞期间赴美的法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5,(7):12-12
布什:美国失约《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2月16日正式生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最终仍然没有加入。美国政府15日表示,今年将拨款58亿美元用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但拒绝《京都议定书》的立场依旧不变。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相应的减排义务"为理由,宣布退出。布什宣布退出后,曾让美国在舆论上一度处于"众矢之的"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古巴的年轻一代被教导说"宗教是错误的",现在政府又让他们参加弥撒。政府对美国保持着警惕,但古巴并不排斥美国文化哈瓦那海滨大道4公里的长堤常被人称作"爱之墙"。古巴人戏说,如此长的堤,让全古巴的情侣们都来谈情说爱,也不会显  相似文献   

9.
又近年底。对于美国片商而言,一年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电影档期——圣诞档期一过,就可以对一年的影片大盘点,开始琢磨哪些片子有能力角逐明年的奥斯卡了。所以,许多重量级影片都会赶在圣诞档期上映。但是,一部有实力问鼎奥斯卡的影片却早在7月就跃入人们的眼帘,这就是以赛马为题材的  相似文献   

10.
微记录一则     
正年轻的卓别林在艺术上成熟与舆论环境的宽容有关。有一次,他去美国演出。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这让卓别林很宽慰,多年后,通过努力,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圣诞老人穿红色衣服?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穿一身红衣服的圣诞老人是圣诞节不可缺少的角色。据说圣诞老人是一个名叫圣尼古拉斯的圣人,每年的12月,他都会给孩子们分发礼物。后来,人们以圣尼古拉斯为原形塑造出圣诞老人这一形象。不过,圣诞老人最初并没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都说德国人的性格传统、刻板,但在我看来,德国人的传统实际是一种成熟的品质,是一种自量的美德尽管圣诞和新年接踵而至,大小城市张灯结彩,但欧洲人头上的阴影只见浓不见淡。法国和德国破天荒如此紧密地拥抱在一起,团结深陷危机的难兄难弟们重建欧盟,英国则成了一个唱反调的离心力。一度威风凛凛的欧盟内外交困,迫使欧洲人猛回头,急反省。欧洲人肯定有自己的问题。在布达佩斯的酒桌上,朋友们讨论时事,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套用宗教"七宗罪"的说法,列数了欧盟国家的诸多毛病,幽默之中不失尖锐,让我对欧洲的疾患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3,(1):63
美国公布"水门事件"机密档案美国政府近日公布了"水门事件"机密档案,其中包括对涉案人员的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私密对话和刑期评估。这些公开的资料内容并没有对40年前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许多白宫高级官员和政治助手遭到刑事起诉的水门事件提供任何新的重大披露。但这些文件揭露了负责审理这一案件的美国地区法院法官约翰·西里卡以及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的幕后考量,从而为历史学家们提供了有用素材。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关于媒体舆论监督与执政为民的言论,被许多媒体转载与关注。他的那句名言,应该成为"2007语录"式的东西——"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没有不可为人言者。让人说话,天也不会塌下来"。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07年度全球十大新闻,其中与我们中国密切相关的,有"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别了,哈利·波特"、"中国玩具回收事件"。虽然没有我们的"嫦娥奔月",但这一来有其政治目的,二来我们的"嫦娥奔月"让他们感觉到了中国强盛起来的巨大危机,害怕再宣传了。  相似文献   

16.
画中有话     
"我们没有这个兴趣。"美国称不反对中国驻美使领馆公布关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妈咪,谢谢你让我们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感到骄傲!"查尔斯王储在庆祝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的庆典上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在40多年前关于电子媒介社会的许多预言,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等等,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他提出的"内爆""图像时代"等许多概念已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演绎为重要的思想。尽管麦克卢汉的许多论述遭受了争议,但他那先知般的预言,不得不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8.
郝克远 《青年记者》2008,(16):27-30
早在上世纪末,就有很多都市报人吆喝着要办"主流大报",如今十来年的时间过去了,放眼望去,有几家都市报真正办成"主流大报"了?不能说一家没有,但确实寥寥.许多都市报人早已不再提这个话茬了,有少部分人虽然还在继续念叨,但多数也只是自说自话而已,并没有多少人给予认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都市报人在新闻把握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极大地制约了进入主流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名刊要览     
被补贴的国家如今,几乎没有人会宣称自己仍钟情于"大政府"的理念。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1996年就曾宣布:"大政府的时代已经终结了。"但就在美国公众对于政府信任度逐渐滑坡的同时,对于政府的依赖度却在继续增加。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医疗保险、社保和抵押贷款利息扣除等,都已经无法离开政府。  相似文献   

20.
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像奥普拉·温荚瑞一样,让普通的美国人对人生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