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南档案》2006,(1):40-4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晋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十恶”最早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决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3.
当这个时代的人们更多地是在消费明星时,有关明星的报道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陈坤:不吃牛肉》、《陆毅:女友是最忠实的》、《刘若英:不爱奶茶,爱可乐》、《许巍:吃饭不忘打拍子》、《粱静茹:最爱大闸蟹》等等,都在明星的生活细节中寻找“非常”。更有名为“目击”版的明星报道打出《足球队员从“头”做起》的标题.刊出上海中邦球队队员在美发厅精心打理的大照片.内容着眼于他们集体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4.
“假新闻”是一个怪现象。《新闻记者》杂志连续多年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给人提供一个反面教材,有关比尔·盖茨遇刺、“小”百万富翁抱得美人归、施拉格是中国姑爷、“中国印”设计专利被抢注、“武汉大学女生卖淫成风”等等假消息都曾风靡一时。有趣的是,该杂志将“假新闻特别奖”授予搞“非典”不实报道的某大报,每年还为当选的“假新闻“提供丰厚奖金,但至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厚颜无耻地去领奖。  相似文献   

5.
“双碳”议题报道对于“双碳”政策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文章以2020年9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人民日报》的86篇关于“双碳”议题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双碳”的关注度比较高,这些报道大多数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报道的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报道信息来源重视本报话语,报道体裁以通讯为主,多为中长篇报道,报道方式多采用图文结合。同时《人民日报》的“双碳”报道存在现实情况揭露匮乏、科普内容缺失、民间话语弱小、监督预警能力不足、报道情感倾向失调等问题。未来,应通过揭露现实问题,加强科普力度,聚焦民间信息来源,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平衡报道情感倾向等,更好地落实“双碳”行动,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6,(9):32-3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近日报道:“2006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九类十大流行语”发布,其中综合类主流报纸的十大流行语是:自主创新、“十一五”规划、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丛飞、消费税、青藏铁路、德国世界杯、双核。  相似文献   

7.
季耀华 《视听界》2006,(3):85-85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江苏新时空》2006年“两会”报道获得圆满成功,其间亮点频现。一、宏观把握正确导向,点击关键词,抓住“主动脉”。做好重大新闻报道的关键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从新闻富矿中挖掘出最本质、最有时代性、最有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主题思想,做到政治性强,针对性好,立意新,起点高。《江苏新时空》“两会”报道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胡锦涛总书记3月4日在对政协委员的讲话中首次谈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时空》除当天节目对此作出及时报道外,还及时反馈了委员们对此的反响,并在“两会”结束后就此进行集中宣传…  相似文献   

8.
姚明绮 《新闻记者》2004,(11):30-30
风秋雨愁煞人,这样一个惆怅的季节,却是众多女孩子的钟爱。薄如蝉翼的轻纱垂垂落下,抚慰着易碎的心。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段优美的文字出自南昌航空科技学院2004级新闻系学生严瑶的情感散文集《爱热的冰》。正值18岁花季的严瑶,曾是东方网首批小记者之一,她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思路开阔,曾多次在作文比赛中获奖。至今,已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国少年报》等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爱热的冰》由香港语丝出版社出版,全书以“情”线穿珠。“生活情致”“都市情调”“童年情趣”“故事情节”“校园情景”“思想…  相似文献   

9.
《台账压垮“小巷总理”》被评为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这篇仅有833字的消息看似批评报道,实则是为最基层组织——居委会减负的报道,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0.
江南竹 《新闻天地》2006,(11):21-23
去年《好想好想谈恋爱》成为各地热播的都市情感剧,剧中风情万种、野性大胆的毛纳的扮演者梁静更吸引了许多人目光。而在此之前,梁静已经出演过《女子特警队》等多部电视剧,被誉为警花专业户。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看上去大大咧咧、爽朗豪放,对爱情不屑一顾的女孩,其实在爱的道路上很执著,她坚守对爱的信仰,从陷入“三角恋”的漩涡到遭遇“第三者”谣言,感情道路虽多艰,但她丝毫也没有动摇对爱的追求。现在,梁静已经嫁作他人妇,角包转变为温柔可爱的小娇妻,先生管虎乃著名导演,曾拍过《黑洞》、《民工之生存》等多  相似文献   

11.
10月18日,著名导演谢晋在故乡上虞魂归故土。尽管此前十多年他已经淡出了媒体的视野,但他的遽然谢世,媒体的“内存”也随之突然被激活,一轮又一轮的报道、评说,让他备尽哀荣;而曾经伴随着谢晋电影走过青涩岁月的现今的中年人,记忆中的复活则是被他的电影连缀而成的。《红色娘子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最后的贵族》《鸦片战争》等等。这些承接着一个时代记忆的电影,也使谢晋成为人们心中的“蒙太奇”。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两会”吸引了超过3000名海内外记者采访,每天向世界提供大量的新闻。各媒体或辟出大量版面,或腾出黄金时段,派出大批记者挖掘这一新闻富矿,以其吸引读者,占领“两会”报道的新闻制高点。笔者仔细翻阅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15种报纸,发现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两会”专刊报道亮点频出:更强化报告解读、更注意民生报道、更注重话题报道;  相似文献   

13.
“每逢大事看晚报”,“两会”是大事中的大事,《齐鲁晚报》对“两会”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更是提前精心策划,紧扣民生话题,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声势。具体说,《齐鲁晚报》的“两会”报道有以下特点和突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刊启事     
2007年12月6日《南京晨报》报道,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去年首次试行面试招生,被业内称为中国高考改革的“破冰之举”,并引起很大争议。东南大学在江苏省内率先宣布,将在2008年的自主招生中设“特等”级别,对通过面试入围的帅才直接录取,其高考成绩只作为分专业的依据。无独有偶,12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对“偏才”、“怪才”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型”学科特长学生,即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相似文献   

15.
庄向阳   《今传媒》2006,(5X):31-32
网络:倾听读意见的新通道 报道《金领辞职当全职“猫妈妈”》是一条社区新闻,刊登在2006年3月1日深圳一家报纸社区版的头条位置。该报道讲述了居住在福田区长城盛世二期的爱猫人周小姐的故事。全4个小标题,基本上勾勒出一个爱猫人的形象——“猫就像我的女儿”、“辞掉工作专心养猫”、“把主人房让给猫住”、“与猫结缘始于童年”。  相似文献   

16.
武宁电视台自2000年起开办了新闻类专题节目《月季花》和《啄木鸟》。这两个栏目以“关注百姓冷暖、解答百姓疑难、匡扶人间正义、鞭鞑社会丑恶”为宗旨.运用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对百姓身边事进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拥有一大批收视群体,被群众称为武宁的《焦点访谈》。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体会,我们觉得《月季花》《啄木鸟》栏目之所以受到大家关注,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归根到底是因为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并以平民化视角真实报道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两会开幕式的报道,各媒体可谓穷尽所能,做足了章。但是同样是开幕式的侧记写作,会因媒体自身的特点、选择的报道角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一样的新闻风景。笔选择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三大媒体所采写的两会开幕式侧记进行比较,分析三大媒体侧记的行特点,写作异同。新华社所作侧记为《务实的措施必胜的信念》,《人民日报》则是《春和景明听议政》,《中国青年报》的两会开幕式侧记名为《大会堂前堵“明星”百米路上追热点》。  相似文献   

18.
季节性的工作报道,在我们的媒体中具有突出地位。它最大的价值在于指导性,难点是相似性。新闻追求的是一个“新”字,媒体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季节性工作中报道出“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闻来,犹如要把一首传统的《四季歌》  相似文献   

19.
任晓润 《视听界》2005,(1):70-72
十二年前,在中国电视新闻走向蓬勃发展的起步期,深度报道以其不同凡响的超越为观众瞩目,也成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中的事业殿堂,当深度报道所涵盖的理念对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时,曾经作为深度报道代表性载体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却遭遇到来自受众的“寒流”。《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法治现场》、《第一时间》、《西安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等“新闻超市”①类栏目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其受观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创办者当初的期待。有学者认为此“新闻超市”类栏目以其“民生”特质而堪称“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②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节目过于媚俗,降低了新闻性栏目的品位。③本文从“主体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年年“两会”,如何在报道上不断创新,确是一个难题。《浙江日报》在今年的省“两会”报道中,立足于“在互动中创新”,受到业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报道对象的互动——从代表、委员到普通百姓就“两会”而言,它既是代表、委员行使职责、参政议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