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分四个区域对四川民族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民体育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凉山地区农村体育人口为3.26%,与全国水平差异显著,彝族、藏族体育人口略高于汉族体育人口。其原因是:1)整个凉山地区经济发展滞后;2)凉山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丰富,但开发力度欠缺;3)农民的体育参与意识淡薄;4)农民体育场地器材匮乏;5)农民体育的组织和管理薄弱。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文化背景,它影响着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传统"和"文化、"节庆"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对农村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庸"思想阻碍现代体育在农村的开展,"礼制"观念限制农民对体育的参与热情,"小农意识"影响农民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和体育价值观,"封建迷信"制约现代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纵观农村传统文化的变迁轨迹,传统文化对现代农村体育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农村体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民政治参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实施村民自治之后,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政治参与形式更加多样。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对农村基层政治的稳定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中国农民参政的历程、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目的、形式与绩效,探讨了中国当代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围绕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体育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和分析了贵州省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不发达、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人口的大量流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等因素对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出应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民族节日及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和村民自治的推行,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日渐增强,政治参与活动不断增多。但是,社会转型期,农民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往往诉诸失范、无序甚至违法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严重影响到农村的政治稳定乃至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因此,分析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因,探讨实现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基本路径,提高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政治发展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发展农村体育,增加投资,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利益集团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整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诸多误区:法制教育目标抽象化、空泛化,法制教育内容德育化、智育化,法制教育价值取向手段化。为增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区分法制教育的"应然性目标"与"实然性目标",必须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重构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要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制定目标,增强村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要积极引导返乡民工加入农村文化建设,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要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新农村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民族农村地区的特点,建设特色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农民体育开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陕西省,在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中,把发展农村体育和开展农民健身活动作为小康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在实际工作中以"体育竞赛"为杠杆,坚持抓农村"民间体育"和"节日体育",体现了当前农村全民健身的一般特点与规律.现阶段,依靠"政府行为"和以开展"乡土体育"为主体的农村体育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性.并就如何开展农民健身问题提出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制约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农民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指导工作薄弱、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落后、村落社区体育人口偏少、农民参与健身意识淡薄等。并针对性地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村落社区体育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因地制宜,发展村落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张家川回族自治县P村劳动力的转移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转移行业以餐饮业为主,具有文化程度偏低、转移地点主要在西部地区等特点.农民纯收入低、人均耕地少、自然环境恶略是促使P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充分挖掘民族地区优势、建立民族特色小城镇、转变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观念等优势再造之路,能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其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之一。然而,法制教育收效甚微,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而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中国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我国在总体上进入到了"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最大的突破口选择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9亿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这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增加他们的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来,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健康权益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等因素仍制约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运行。通过提高救助水平、拓宽医疗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优化救助资金的结算办法和注重疾病预防,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平稳运行,这对于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处置,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转户农民"①自愿退出土地的比率较低。影响"转户农民"退地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有:配套政策未及时跟上、历史遗留问题、现行政策欠完善、土地利用未明确、改革资金周转困难等。"转户农民"退出土地,利于农村、农业更好地发展,利于其在城市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也利于缓解改革财政压力;而农民转户不退地,可能形成"城乡三元"人口结构,使农村、农业发展陷入僵局,也会阻碍下一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应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宣传,尽快落实户改配套政策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现行户改政策和退出土地利用政策,拓展改革资金来源,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并允许"转户农民"退回农村,消除其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是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和推动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首批推进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的地区,赣州市的"空心房"整治实践具有示范和借鉴等作用.在对相关政策文件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践,发现赣州市在"空心房"整治过程中,存在补贴资金匮乏、村民参与度低、整治效果不佳及农民地位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村民、企业等各种力量的参与,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科学规划整治工作,拓宽保障筹资渠道,实现农村精细化治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以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特征及农村增收长效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已初步得到缓解,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应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6字方针,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真正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活力。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素质是"三农"的薄弱环节,它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我国农民素质虽然存在着地区差异,但整体素质偏低,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均相对落后,农民素质教育更是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研究如何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重视提升农民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开发是我国广大地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举措。但对于多民族杂居的欠发达民族地区,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少数民族脱贫步伐,采取适宜本地情况的措施,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积极意义。农民收入增加;扶贫攻坚压力减轻;新农村建设积极因素增强;劳动力价值优化;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生育观念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但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为民族地区"三农"服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现状的综合分析,论述了远程教育是发展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措施.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农村远程教育教学网络、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