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老子之道     
老子创立的道论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老子之道是反条文的,侧重于本原的、形而上的含义。同时,老子之道也是一种正确的在世方式,老子倡导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反对主观故意与刻意。形而上的道下贯于形而下的经验世界的路径是:道→德→仁→义→礼,此即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2.
<老子>一书文约意丰,晦涩难解.从道之有无与器之有无两个层面对老子"有无相生"的现念作出分析.指出应该从时间与空间、道与器的双重角度来理解老子这一思想,或许可以更切近老子玄奥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老子与屈原的宇宙观进行了比较分析,老子认为"道"为宇宙之源,以阴阳二气说明万物之生成,屈原对阴阳二气的存在亦持肯定态度,他们对宇宙生成的认识表现出一种唯物主义倾向。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虚空之体却有着无穷的作用,屈原则认为天地构成了一个球体,太阳围绕着这个球体运动,且带来了昼夜,在那个时代,这应该可以代表我国学者对宇宙认识的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老子"道"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天地万物的本原和人生的法则,来论述"道"的自然哲学思想,并通过对"道"的阐述揭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进而丰富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5.
试论老子的圣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81章中直接论及"圣人"的达26章31处,占全书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圣人作为道最深刻的体察者和最完美运用者,寄托了老子全部的政治理想和哲学思考。在深入探寻老子圣人之道精髓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内容,重点发扬圣人之道无为中和的政治理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博大深沉的人文关怀、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老子怀着对时代、社会和百姓的忧患意识,以道体为前提,以自然、无为为价值原则,以圣人与百姓的关系为主线,提出了道家与众不同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愚民"、"弃智"思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其著作《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其中关于“道”的阐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德经》的核心。“道”是宇宙的本体,是自然无为的,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一书饱含智慧和人生哲理,虽然《老子》以"道"贯之,论及"身"的不多,但老子并没有轻视身体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贵身"的思想。老子的身体观通过"无欲无求"的修身功夫,和"没身不殆"的精神追求,达到"道身合一"的最高境界。老子的身体观是"贵身"和"无欲"的对立统一,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具有警醒和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9.
道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一生二,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物壮则老,极则反,事物总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事物的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的原始状态。基于此,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论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0.
"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同一性特质:"无"与"有"的同一;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境界与意义的同一."道"的这种同一性的不同表现又具有其不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建树的奠基者即是老子。本文首先论述了"道"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即"道"是"先天地生",为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二即"道"无法用语言、言说来表达。然后对"道"的本体论做了简单的探讨,最后得出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虔诚地相信上帝,对老子之道非常推崇,他认为老子的"道"是指与通向上帝的"道路",多次引用老子的道论印证自己的上帝观。托尔斯泰如此认识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上帝"与"道"都具有本源性,"上帝"之意志和"道"之规律都具有必然性,"上帝"之门与悟"道"之路都依赖直觉排斥知识。但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思想是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万物化生之源,是“气”的总汇.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热大爆炸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阴阳二气和“有”生于“无”是“道”的理论的核心.“天人合一”的正确含义和理论依据,正确理解人和宇宙的关系,按照“道”的规律认识宇宙和自我,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从必然中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4.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重要的一部科学技术文献。从技术生成观角度看,守中之"道"可执、可用、"为天下式",它是体验和把握合乎事物自然本性的、合理的、最优的途径或方法。在技术价值论方面,老子更为重视"无用"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老子抱持"知和曰常"的技术发展观,强调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是老子探索宇宙、社会、人生的哲学理论著作,书中"无为"思想成为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一般认为老子的"无为"是消极的、悲观厌世的,是对现实的逃避。从"无为"思想的含义出发,辩证地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它对我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宇宙都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老子》认识论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中包含有丰富的认识论思想。其认识论结构由三个前后相关的认识环节所构成。第一个认识环节是“道的提出”,第二个认识环节是“体道”,第三个认识环节是“以道观物”。其中,第一个环节是基础,第二个环节是关键,第三个环节是目的。三个环节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确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消解研究存在的内在紧张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面对的基本问题。笔者以老子道论的现代哲学诠释为例 ,揭示这一问题情境的存在 ;同时表明 ,针对这一问题的进入路径和解决策略 ,既影响和制约着包括老子思想在内的传统哲学的具体研究 ,也规定了中国哲学研究向前推进的真实之路。  相似文献   

20.
老子养生观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老子的遵"道"顺律的生命观入手,分析他"形神合一"、"清心寡欲"、"守中"、"虚静"——身心健康的指导思想,挖掘老子的身心健康思想,旨在对人们实现"健康第一"的愿望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