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校园网建设热潮延续至今,掐指一算已有十多年。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校园网发展非常快,已经成为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与之相对应,校园网主干带宽升级的脚步也未曾停止过。校园网主干带宽走过了从百兆到千兆再到万兆的轨迹,校园网接入带宽也从64K、2M发展到现在的千兆甚至双千兆。最近,北京大学校园网出口的外部访问流量已经超过双千兆,面临再次升级的需求。2002年万兆刚出现时,成本居高不下,那时我就主张大家一定要理性面对升级,不要盲目攀比,是否升万兆一定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一定要将升级和校园网…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万兆以太网进入校园的步伐渐渐加快,几十家大学开始把校园网升级至万兆。到2006年,不仅越来越多的重点高校开始建设万兆校园网,甚至有少量中学也加入万兆大军。至此,万兆成为校园网带宽升级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硬件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建成了覆盖四个校区的万兆校园骨干网络,实现了千兆光纤到楼宇、百兆到桌面。基于校园网的业务系统不断增加,如:邮件系统、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图书馆管理、精品课程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万兆在校园网井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还在讨论网络速度的提升,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变化的时候,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势力已经慢慢渗透到高校校园网中。在众多高校的校园网改造计划当中,能否支持万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考量标准。目前在笔者所接触到的十几所全国重点高校,都已经在两年前,开  相似文献   

5.
上海交大校园网已经建设成为国内首个采用WDM技术的跨城域万兆校园网.作为"985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校园网建设完成了校区间高速主干网.  相似文献   

6.
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所披露的情况,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可喜的成绩。通过对315所普通高校和民办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建校园网的高校占92.7%,正在建设的高校占6.6%,计划建网的高校占0.6%。这就是说,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只有少数高职院校,民办高校还未建立。在本次调查的315所高校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占64.9%,已成为主流,部分综合大学和理工类院校已经升级到万兆校园网,百兆校园网的比例已经大幅度降低。另外,综合类高校接入校园网的计…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发展到今天,已经从单纯的运营阶段逐渐过渡到应用普及阶段。大家对网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了。随着校园网应用的丰富及多校区建设越来越普遍,对校园网的可靠性、带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日益恶劣的网络安全环境,校园网的万兆升级改造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11,(10):66-66
校园网发展到今大,已经从单纯的运营阶段逐渐过渡到应川普及阶段。大家对网络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和网络了?随着校园网应用的丰富及多校医建设越来越普遍,对校园网的可靠性、带宽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日益恶劣的网络安全环境,校园网的万兆升级改造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西安交通大学于1994年开始校园网的建设,是国内最早接入互联网的高校之一。经过20年多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大、管理良好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在国内高校处于较高的水平。共完成光纤铺设94公里,校园联网机器超过50000台,网络出口带宽2.5GB。2013年,通过国家CNGI项目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子项目的建设,学校校园网已经为万兆主干互联、千兆到楼、百兆交换到桌面,覆盖了所有的教学区域、学生宿舍、3个附属医院以及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信息化进展 山东大学校园网已经成为连接济南、威海两地7个校园的大型高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电信级、多业务的承载网。校园网核心网采取万兆路由器+光纤(专线),运行BGP协议,部署了MPLS和跨域组播及其应用,实施了流量工程,对IT服务管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大学自1996年10月用微波设备以126K带宽接入CERNET华北节点到2006年的十年时间中,校园网经过两次大规模建设升级,发展迅猛。建立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基础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2.
校园网结构状况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覆盖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区和部分家属区,基本架构为双万兆核心环网、干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IPv4/IPv6双协议上网,公网出口带宽300兆、教育网出口带宽1000兆,用户达30000余人。无线网覆盖教学科研区、学牛宿舍区及室外空场,其建设规模及利用率位皓全国高校前列。  相似文献   

13.
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始终把建设信息化校园作为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努力之下盐城师范学院干兆校园网巳初具规模。我们先后完成了校园网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使得盐城师范学院校园网完成了从原来的64Kbps的DDN专线接人校内10M主干网到目前155M光纤接人干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改造。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扩大校园网的覆盖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又计划在年内完成学生公寓、教师宿舍联网。我们的目标是把学校南区和北区的学生公寓、教师宿舍连起来组建一个干兆主干的宿舍子网。  相似文献   

14.
辽宁大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法、外、艺、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辽宁大学校园网建设历经十年,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试验到实践,在赛尔网络的支持下,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运用先进的技术成功地将校园网升级至万兆,在国内大学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走在了前列。桥梁:平台的需求和规划在二期“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校园网子项目中,辽宁大学的核心技术采用了万兆以太网,这是辽宁大学校园网建设的一个飞跃。校园信息化首先考虑的是网络应用的需求及发展方向。网络应用的需求集中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令大连海事大学感到骄傲的事情有很多。不仅是它那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它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为“享有国际声誉”海事院校的荣耀,不仅是江泽民同志亲笔写下的校名……这一切在今天看来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海大在校园网建设中率先成功地应用了万兆以太网技术和产品,此事正成为海大新的骄傲。由锐捷网络承建的海大万兆校园网成功运行已有半年多,用户方对网络在稳定性、安全性、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表现非常满意。海大新一代万兆校园网具备高容量的网络吞吐量和对各种业务的完善支持,除实现对现有业务(视频、语音和数据)的良好支持外,还实现了对IPv6和MPLS、loadbalancing、NAT、VPN、Firewall、webcacheredirect等业务功能的扩展支持,满足了学校现有和未来的不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一、项目的建设背景盐城师范学院作为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始终把建设信息化校园作为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努力之下盐城师范学院千兆校园网已初具规模。我们先后完成了校园网的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使得盐城师范学院校园网完成了从原来的64Kbps的DDN专线接入校内10M主干网到目前155M光纤接入干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改造。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为了进一步推动校园网建设的发展,扩大校园网的覆盖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条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大学万兆校园网日前已经正式开通,由安徽省教育厅、省网络中心、安徽大学、华为3Com公司的嘉宾与数百名安大师生共同参加了开通仪式。在安徽大学网络升级工程中,华为3Com公司使用高端路由交换机Quidway(r)S8505作为校园网骨干层核心设备,通过10G端口互连,形成了一个可以容纳数万师生同时在线,跨校区互连的万兆校园网。组网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范大学校园网从1995年开始建立,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校园网已经基本覆盖全校所有的楼宇,学校总出口达千兆。校园网服务范围为除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宿舍外的其他所有楼宇。学校采用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无线采用802.11b/g自适应AP。目前网络设计的原则是,每20平方米一个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近日,由华为3Com承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万兆校园网全面竣工开通仪式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逸夫馆举行。作为隶属于国防科工委的重点院校,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现已成为我国“三海一核”等科研领域的重要基地。据悉,此次工程共投入资金1500万,建成后的校园网将实现从光纤到桌面,并支持数据、语音、视频等综合数据传输。据悉,此次方案采用三层组网结构,以万兆为骨干,千兆到接入交换机,百兆到桌面。双核心设备采用华为3Com Quidway S8512系列万兆核心路由交换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已经发展到万兆主干网,百兆到桌面的校内宽带互联,为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高速的网络环境,同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主流视频直播技术与硬件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直播技术在系统稳定性、视频输出质量、编码效率、直播延迟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视频直播技术不断成熟。校园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