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频发的现实,结合昆明市三家医院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医疗纠纷档案在推动医疗纠纷后续处理、促进"医闹"妥善解决、推进医院规范化管理、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评定与提升医护人员工作业绩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实现这些作用提出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以公平博弈平息“医闹” 今年云南昆明出现了一个新兴“职业”——“医闹”。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寻找医疗纠纷,然后和患者一起,向医院索赔、提成。一个“医闹”团体少的十余人,多的百余人,多为无业人员组成,他们“举着横幅、穿着孝服来到医院又哭又闹”,严重者,甚至与医务人员发生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3.
从医改视角分析“医闹”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鸿文 《大观周刊》2011,(34):42-42,2
医疗纠纷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严重干预了医疗秩序的正常运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医改视角出发,“医闹”的定义、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及危害,进而提出解决“医闹”现象的医疗体制改革及第三方机制建立等方面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医闹”事件的时有发生,治安管理部门对于“职业医闹”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医院也陆续出台具体对策和“医闹”抗衡。  相似文献   

5.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实用主义作用下.“医闹”成了一个新兴“职业”,而其“私力救济式”的实质反而被遮蔽。随着公安部门的强力介入,这种实用主义“维权”将更加陷于两难  相似文献   

6.
《传媒》2020,(10):6-7
司法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刘振宇:人民调解是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调解优良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具有方法灵活、程序便捷、不伤感情、不收费用等特点,在我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肩负着化解矛盾、宣传法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职责使命。近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大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成效显著;二是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三是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四是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五是人民调解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宁波市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患矛盾不断加剧,严重地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秩序,也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2008年,宁波市成功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保险理赔机制和人民调解机制,出台了《宁波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将理赔和调解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依法规范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一实践被誉称为"宁波解法"。它最鲜明的特色是建立了理赔协商和人民调解机制,创新了医疗纠纷处  相似文献   

8.
医院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闹行为;而地方政府“绝不允许因为处置不当而引发更大的矛盾、将医患间的纠纷转变为患者家属和公安机关甚至政府的矛盾”的担心,以及这种担心下的做法,则在客观上成了对医闹的一种纵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汶川大地震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表现,总结在危机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媒体不同功能的体现,并对媒体在地震中的报道予以反思.在危机频发的时代,有效发挥媒体功能,有助于预防危机或更好地化解危机,对我国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庞英 《传媒》2020,(10):19-21
人民调解是我国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电视民生调解类节目属于非常特殊的一种节目样式,节目的生产仅仅依托于广电系统是不能完成的,必须依托合法参与社会管理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因此,调解类节目团队必须跨界,要求从业人员有着媒体属性和参与社会管理的双重属性。那么,地面频道的民生调解类节目应该怎么做才能发挥出特点、优势呢?重庆都市频道用8年时间实践,走出了一条“媒体+”电视人民调解之路,也为移动互联媒体时代的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做好宣传与应用探索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超 《编辑之友》2016,(10):66-7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乌尔里希·贝克所提到的“风险社会”.一方面,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新媒体为风险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盛行的环境下,信息发布的主体、信息数量、信息的敏感性和信息发布的时间都有可能放大风险.此外,社交媒体上关于风险事件的争鸣也会放大风险,而风险的化解则依赖于社交媒体的风险沟通和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12.
常晔 《青年记者》2012,(2):38-39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电视媒体作为电子传播时代的“宠儿”,也正经历着“失宠”的危机.为了应对冲击,化解危机,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都被搬到了网上,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传播.节目上网后,许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受众特性、传播手段等都变得和以往传统的电视传播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注视”下。医生被扣、被打、被捅伤,组织自救后还被迫赔钱;医闹一方围攻医院、封路,却获21万“赔偿”,最终酿成了数百医护人员的示威和静坐  相似文献   

14.
万莹 《青年记者》2017,(28):52-53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播方式的革新带来了无限可能.新型传播形态和传播机构也随之涌现.“媒介融合”“媒体融合”“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等概念也由此产生.无论对于学界还是业界,正确理解这两个核心概念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宋思邈 《今传媒》2016,(9):26-29
近年来由农地冲突、拆迁补偿纠纷等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其背后折射出农村法治的严重缺失与不足。法治为公正、理性与有序地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最佳途径。本研究以晋宁“10·14”事件报道为例,主要考察分析媒体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媒介表达状况及法治进路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媒体优化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提升其普及法治精神、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深度功能的策略路径,如在农村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法治价值取向”上,还应加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多元主体利益关系分析、以及化解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法治思维路径探讨;在危机传播模式上,还应加强蕴含“可辩驳性”法治思维的“双向式对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八毛门”报道的教训持续了近两个月的“八毛门”事件暴露了媒体在医疗纠纷类报道方面的不足.医疗纠纷是指在一定的始发和诱发原因的作用下,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或是对其服务结果有异议,而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不满,提出各种权益要求,医患双方认识存在分歧,形成的一种暂时的、特殊的医患关系状态的过程.医疗纠纷是一个中性词,它不必然体现法律责任和损害赔偿等法律属性,它只代表着一种责任不确定的争议状态,而真正体现法律意义的应该是其下行概念,如医疗合同纠纷、医疗损害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等.①在医患矛盾尖锐的当下,尽快健全医德建设中的媒体报道规范,显得格外重要和急迫.  相似文献   

17.
李丹 《青年记者》2020,(6):40-41
“后真相”时代新媒体新闻失实频发的原因在“后真相”时代,保障新闻的真实性是提高新闻公信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网站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都需要不断提高,让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破镜重圆”。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以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为起点,新媒体盲目跟风、以偏概全,自媒体以“吃瓜群众”心态引发舆论狂欢。这次事件中,造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还是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与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金璐 《传媒》2016,(8):33-35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或地区雾霾气象灾害频发.其影响范围之广、污染程度之重、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史上罕见的.治理雾霾已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当下的紧迫任务.本文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主流媒体助推雾霾治理的新路径和内容侧重点,以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为民意的“沸腾”提供了条件,媒体及时反映与引申,网民的刨根问底和紧追不舍导致事情的真相被披露,如此前的“躲猫猫”、“邓玉娇”、“开胸验肺”等等重大事件都是沿着这被称为“第二条”的民意伸张的路径。在传统的上访、上诉等“第一条”路径效果不太明显的境况下,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三条”路径正在成为各大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20.
及时快速的应急反应、公开透明的信息呈现,使我国媒体在这次“甲型H1N1流感”报道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对此次疫情的相关评论表现出更加理性、建设性、导向一致性等特点。对公众心理的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引导以及高效的社会动员能力,使媒体担当起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的职责,为促使危机的化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