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第3课《电热》的教学内容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将铁丝连接于电池的正负极,组成一个短路电路,然后让学生用手触摸连接的铁丝,体会有什么感受,由此让学生初步体验电热现象。再让学生用铜丝做同样的实验又体会什么感受。从而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由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  相似文献   

2.
由于铝、铁、铜等金属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教材把铝、铁、铜知识并列介绍 ,使学生在学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后 ,比较系统地学习金属元素。本章的教学内容 ,大体可以分为五大块1.铝和铝的化合物 ,2 .硬水与软化 ,3.铁和铜 ,4 .金属冶炼 ,5.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本章共有 18个实验 ,做好这些实验 ,对学习铝、铁、铜和原电池原理等知识十分重要。因此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做好这些实验。  一、实验分析1.铝与非金属反应演示实验 ( 4— 1)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 ,是用火柴预热铝箔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好 ,即火柴快要燃…  相似文献   

3.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修订本(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48页[实验2—7]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操作时是将盛有金属钠的燃烧匙加热待钠燃烧后,伸进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本实验操作有时不易成功,也不能补救;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加热点燃时,由于燃烧匙是铜做的,易产生Cu的焰色);实验过程中,未反应完的氯气易溢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4.
题目 为了验证铜生锈(钢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图1的实验。一个月后,才发现B中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严重;而A、C、D中铜丝基本无变化。根据图1铜丝生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演示实验《铜在硫蒸气里燃烧》的改进陈美珍,张志祥(上海市民本中学202157)高中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讲到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跟氧相似、容易跟金属、氢气和其他非金属发生反应、硫跟金属的反应,是通过《铜在疏蒸气里燃烧》这个实验来证明,如果按照书中[实...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 ,第 16课《热传导》实验 2 - 2 ,采用三根铁丝 ,其中一根铁丝是整根的 ,其余两根铁丝是断开的 ,断开的铁丝分别用装有水和空气的玻璃管连接起来。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铁丝的左端 ,让学生观察三根铁丝右端用凡士林粘着的三根火柴棒 ,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个实验装置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到水、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铁丝是热的良导体。但是若按该实验插图的方法进行实验 ,结果成功率低 ,所需时间长。这是因为加热位置距离右端的火柴棒太远 ,只凭酒精灯的火力要加热到铁丝右端发热 ,需要很长时间 ,…  相似文献   

7.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方法取直径约2mm,长度约40cm的铜、铝、铁导线三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要均匀。在距离A点15cm处的B点将三根导线呈30度角分开延伸;每根导线从B点起,每隔3cm用锉刀…  相似文献   

8.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9.
在济南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中,关于"血液组成"的教学,有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以前一直没做过这个实验,这几天因为公开课的缘故,我们做了这个实验,演示效果好,学生对"血  相似文献   

10.
空气对流瓶     
自然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文,在做空气流动成风的实验时,要用到空气对流箱(图1)。 这种空气对流箱是用有机塑料做的,价高且受热易变形,磨擦后清晰度降低。购买  相似文献   

11.
铜丝在硫蒸气里燃烧的实验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做演示实验。但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化学课本(第52页)上和参考书上(第146页)所说的方法去做,成功率极低,约为10%左右。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反复实验,经过改进后,本实验的成功率可达100%。能明显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中剧烈燃烧,并伴有少量火星,红热状态可保持较长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关于金属的电化腐蚀的实验改进中师化学课本第二册(人教版)“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节里,关于电化腐蚀的演示实验是这样图1备的培养皿中。如图1。(4)实验现象经过约1min左右,在铜丝部分溶液出现红色,在铁钉的其他部位溶液出现蓝色,《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4卷2008年第3期现象逐渐  相似文献   

13.
一、氯气与铜反应氯气与铜的反应作为氯气性质的经典演示实验,各教科书一直采用一束灼热的细铜丝与氯气反应,该演示实验存在着三个问题:①由于灼热的细铜丝在移入集气瓶时热量容易散发,反应达不到所需温度,有时只产生棕色的烟,而达不到燃烧现象;②实验在敞口的集气...  相似文献   

14.
正1教具装置图(见图1)2制作背景电解水实验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中的一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认识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可进一步学习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但教材实验存在着以下不足:(1)电极、试管均不固定,不便于气体的收集。(2)试管没有刻度,不易准确地判断电解所得气体的体积比,无法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化学实验到底有什么功能价值?怎样挖掘这些价值?这是值得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反思的问题。"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是新课程的新增实验,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科学探究"栏目。这个实验到底探究什么?教材写到:"铁不能与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否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一套简单的实验装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第8期介绍了甘发柱老师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读后很是敬佩甘老师的创新精神,因为此实验我也曾用好多材料做过,如去纸后香烟的铝箔来做,均没有成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化学老师的进修研讨中,很多老师反映人教版《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硫酸亚铁的制备》这一实验很重要,但却很难做成功,尤其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更是只能体验步骤,看不到晶体。课本和教参上也没有特别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药品用量的介绍,所以很多学校都不打算做这个实验了。我自己经过多次尝试摸索,找到了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最佳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得了硫酸亚铁晶体,并带领全年级共五百多名学生分班级做了这个实验。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本来是很紧张枯燥的,各门课的实验量也有所减少,而这次实验让学生很兴奋。  相似文献   

18.
铝热反应是高二化学重要的演示实验,而一线教师在按课本或教参介绍的方法试做该实验时,往往不易成功。我校化学组把这个实验教学难点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研究,经过认真思考、反复试做,终于成功地克服了课本上的不足。在全  相似文献   

19.
初三物理 (人教版 )第十章《生活用电》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这一节通过图 1、图 2分别演示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及“总功率过大”实验。图 2这两个演示实验缺陷是 :仪器过多 ,组装费时 ,在讲台平面上演示不够直观 ,易触电不安全 ;若用电教板则不能用 2 2 0V交流电 ,用小灯泡等代替又无说服力 ,学生不易接受。为此 ,我做了一个教学板 ,把两个实验在此板上分两步进行 ,用于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制作材料一块长 6 0cm、宽 4 0cm、厚 1 5cm的木板 (漆成白色 ) ,一个安放木板的支架 ,一个闸刀…  相似文献   

20.
1硫和铜反应的防污染实验(1)实验装置(见图1)(2)实验关键加热温度要高,铜丝要细且擦得很亮。(3)实验操作①取少量硫粉加入具支试管,在玻璃棒-端固定-束擦亮的细铜丝,插入涂有凡士林的橡胶塞孔内,塞好带玻璃棒的橡胶塞,把玻璃棒向外拉至端点,导管E插入盛有碱液的烧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