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强调课程对学校及地方的适应性.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四川省教育厅于2009年重新制定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在四川开发了“生活·生命与安全”、“家庭·社会与法制”、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地方教材《生活·生命与安全》以丰富实用的课程内容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受到了学校的欢迎。2011年,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对这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区内各校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如下问题:第一,课时安排存在困难,在国家课程和校本选修课之外,学校很难保证小学每周3课时,七、  相似文献   

3.
生与死,爱与恨,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热爱生命,所以我们《用"长镜头"看生命》,我们看到的是《镜下的生命》和《生命的三视图》;我们热爱我们与之共生存的自然,所以我们会有《水与火的遐思》,我们会《聆听月亮》,我们想《就做一棵树》; 因为我们热爱生活,所以会《在挫折面前》《勇于体验》并长寻找快乐》,会在《观望》中《学会承受风雨与彩虹孰镶远的感悟》《征服与感谢》《因你而感动》·····一连串的标题,显示了我们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我们歌唱生命,因为我们热爱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富色彩;我们感悟生命,因为我们珍惜生命,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如诗,生命如歌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关怀,黑龙江省教育厅决定将《生命教育》作为地方课程于2008年9月秋季在全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开设。2008年8月19日-21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学院承办的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课程·教材·教法》创刊正好30周年。为了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科学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课程·教材·教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术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将于2011年10月在北京举办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但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生活引入和交流,而是价值引领的生命历程。只有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基础,实现课堂与生活对接,提炼生活中的品德内涵,提升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价值,才能促使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其对生活的责任和热情,使品德课堂走进生活,真正彰显生命  相似文献   

7.
面对如火如荼的地方文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实现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以教学地方课程《印象·湖羊》为例,探析地方文化与课堂教学的互助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简析】《生命只有一次》是三年级《生命·生存·生活》教材中生命部分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知道生命的伟大与美好,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懂得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是一切的基础,所以这课在本单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聂静 《中小学电教》2011,(5):143-143
环境课是地方课程的一个部分。山东省小学三年级地方课现行课本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三本书。地方课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个性发展的特色课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本文以《环境教育》为例,说明电化教学在提升学生素质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威廉姆·E·多尔(WiliamE·Dol),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课程理论博士导师。1993年在论著《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中,威廉姆·E·多尔提出新的控制理论:一种“从构成所有生命的动态相互作用之中产生的控制观。”威廉姆·E·多尔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提高小学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地方实际,努力开发绘本课程、地方课程、特色课程等拓展型课程。  相似文献   

12.
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研发和编写、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验教科书《生命与健康常识》,是基于当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支持,整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相关教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愈加重视其选修课课程的建设情况.但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之后,高校学生却很少能够从选修课中获得有利于其发展的相关知识.因此,为了提高高校选修课的教学效率,本文以上海地区高校选修课中《化学·生活·趣味实验》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课程的内容、目标与实验方法的设定方面对高校《化学·生活·趣味实验》选修课课程的建设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到今年,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10年的历程,《课程·教材·教法》创刊正好30周年。为了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科学推进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发挥《课程·教材·教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术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我们将于2011年10月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了六年多的时间里,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以下简称《经济生活》)改进了不少。不过,在近几年的政治教学实践中,《经济生活》还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在"课程整合"课题研究过程中,这点体现的尤为明显。研究之初,教师们对课程整合的对象——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与社会》以及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学科进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的课程名称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就可以知道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和社会。儿童的生活和儿童所生活的社会,是品德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发、整合、研究并运用品德课程资源呢?一、开发资源,做加法——合成智慧课标指出,我们的课程必须和生活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有机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方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形的、无形的,静态的、动态的,物质的、  相似文献   

18.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教育部门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文化传播模式以及发展现状设置的地方性学科,主要是以培育学生的发展能力、综合能力为主。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开放性、综合性、特殊性以及实操性特征,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所以,此文简要地阐述了地方老师在教授《人·自然·社会》有关内容时运用的具体教学措施,以此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进程,强化《人·自然·社会》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有综合性质、关乎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学科之一,《生命·生态·安全》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多方重视。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创新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令学生全面了解生命健康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例,深入分析情境教学法是如何应用于小学《生命·生态·安全》课堂当中的。  相似文献   

20.
我与博客     
《湖南教育》2009,(2):52-54
唐泽霞,小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2003届教育硕士,长沙市开福区花城小学英语教师。曾参与教育部《国耻国难读本》、省《品德与生活》教材、省编地方教材《生命与健康常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等编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