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汉民族与西方民族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成长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审美方式和艺术传统.这些文化上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思维方式不同,它一旦定型便对一种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弥漫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汉语和英语诗歌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抒发情感的功能上具有共性,但同时这些作品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西神话自然观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二分"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地位的不同感受。神话自然观的差异通过作用于原初形态和思维方式,对中西体育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思维与语言相互影响,但他们彼此间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通过语言获得的价值观影响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这一观点正在被更多的学者接受。英汉文体确也存在着文体上的差异,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避免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错误完全归咎于中国式思维,即认为中西思维的不同导致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用失误,汉语文章注重意合,而英语文章注重形合。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英汉词汇使用和句式结构等不同角度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希望帮助英语学习者培养洞察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崇高"是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核心词之一,该词的基本涵义东西方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也就意味着,不同文化的不同民族,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中西方在"国家的大思维"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思维方式的培养:双语教学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解双语教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大学生的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应是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分析了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的主要差异和中国高校双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大学生中西结合的思维方式为目标的双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西体育文化差异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西方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体育的思想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西体育文化形成差异的文化根源,论证中西方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运动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8.
文字与文化密切相关。一方面,民族文化选择了文字,另一面,文字体现着民族文化。文字不仅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同时还塑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方式、思维模式,并导致不同的世界观。因此,了解了一个民族文字的性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认识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实质。本文通过比较汉字与西方文字的特点,并分析中西文字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探寻外国学生学习汉字困难的深层原因,希望对汉语教师从事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思维的艺术,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出不同的语言.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以及对英汉语言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谈吐礼仪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本文对比中西方谈吐礼仪的差异,并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剖析中西谈吐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思维模式在英语写作中对于词语选择﹑句子结构和语篇构建等方面的表现,指出其对策是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注重读写译结合和语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中西语言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比较突出主语,因而英语中的绝大部分句子都必须有主语;而汉语注重意合,突出陈述的主题内容而非主语本身。正因为此,"无主句"成为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依据主语的可寻性程度和隐藏性程度,"无主句"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又可分为:相对无主句和绝对无主句。对于不同类型的汉语无主句,英译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处理。本文就常见的汉语无主句的英译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酒自出现以后,就与文化密不可分。文章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文化维度对比中西酒文化,发现二者在起源、种类、酒器、酒德、酒礼、酒功、酒诗以及酒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化主要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了解差异并追根溯源,是促进中西酒文化交流发展,推广中国酒文化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体育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由于其演进和转型的路径不同,风格各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体育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上.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理念的中国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节制、谨慎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道德价值观成为了中西体育文化选择的趋向,同时也决定了中西体育的基本存在方式.通过对中西体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利他原则和利我原则,中西体育文化的教育模式--"羊"性教育模式和"狼"性教育模式,中西体育文化的竞技观--"射不主皮"和"认识自我"等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层面揭示了它们之间的一些实质性的差异,回答了中国为什么没有滋生竞技运动的土壤和竞技运动为什么只能在西方产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语言的基础或者源头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反映在汉法语言句法结构上也不同。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对比找出法汉句法结构的差异,目的在于探讨这些外部因素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进而找出汉法句子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西哲学与文化的交融是本世纪哲学与文化发展的主调。在中西哲学融通中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将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重要契机,而中西哲学的互补将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化实践基础上,中西哲学的融合将使中国哲学向更具时代性的实践功能的方向迈进。融合是中国哲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途径,也是世纪之交哲学发展的趋向。在中西哲学的关系上,“求同”不是主要的,明异而求通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常常会因为文化差异问题而在礼貌用语:矛面产生误解。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导致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招呼、称赞、称呼以及感谢等方面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了跨文化比较,并对这些礼貌用语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举例分析。最后。阐述了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对荚汉礼貌用语的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英文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所造成的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中英文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英文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了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加强目标语言的输入及对英文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有效反馈,从而达到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外语和汉语在词汇内涵、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导致跨文化交流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语用失误。本文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外语教学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寻了中西传统体育文化,发现从根源上存在:开放个性与封闭保守、神本位与人本位、征服自然与顺应自然、着眼局部与考虑整体的差异,在社会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社会契约与伦理宗法、冒险竞技与养生娱乐的不同,在“身”与“心”关系的发展过程具有相似性:“身”“心”对立与统一。分析了当前中西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困境,西:过度竞技忽视了对人本身的关怀、过度商业化导致体育道德异化;中:体育文化自信丧失、养生传统被忽视,最后提出中西体育文化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