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创作的视角出发,描述“五四”时期女性创作在女性表现领域、精神探索上的特点,探求女性作家对自身命运从觉醒、抗争到迷惘的精神历程,“五四”女性创作在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发展史上具有开启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手法“陌生化”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深入剖析了“陌生化”的概念内涵,提出应将“陌生化”同“陌生感”加以区分,同时采用“新鲜化”和“陌生化”相结合的方法翻译源语的“陌生化”语言,从而更加有效地传达源语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作品意象丰富,题材广泛,在五四新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观鲁迅的作品,始终有两个隐藏的主题——“怕”和“爱”,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这两个内隐的主题的涵义、关系及本质,揭示鲁迅作品深层的思想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是唐代具有独特思想的文人,其忧心家国民生的思想多流露在文学创作中。论体文大都是柳宗元的政论性文章,包含着他与众不同的“圣人观”“天人观”与“国家观”;其逻辑严密,善用对话与故事阐述思想,以排比和反复增强语气,气势强大,令人折服。从柳宗元的论体文中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其政治观念,理解其文学创作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巨匠莫泊桑、鲁迅的笔下有两位女性形象——“克拉丽丝”与“杨二嫂”。她们常被人们简单地冠以“小市民”的形象,莫名背上种种“坏名声”,却少有人从男性作家本位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她们。为此纵观两位“大家”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从“叙述视角”与作家“生活体验”等来分析她们对“克拉丽丝”、“杨二嫂”形象定位的影响,进一步理解这二位活跃在教材中,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形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研究文本。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创作构思的程序上,作家自始自终不能脱离对形象的塑造。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最主要是看其中的“典型形象”塑造的是否成功,特别是人物典型是否成功、是否“典型”。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证明,凡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小龙女是金庸名著《神雕侠侣》的女主角,白色是金庸赋予小龙女的代表色,也是小龙女的象征。本书中,小龙女几乎总是与“白衣”同时出场,金庸大量运用“白衣”妆点小龙女的形象,意味着“白衣”是通过小龙女形象折射出的金庸女性理想中的一种“意象”。它与女性形象的纯洁密切相关,它指涉着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无瑕,它代表了金庸性别乌托邦世界对女性纯洁的渴望与守护。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 7月 ,由“发展妇女和社会性别在文学文化中的学科建设项目组”主办 ,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的“女性文学与文化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美国及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学者们就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高校女性文学教学方法、性别文化与现代教学手段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一、关于女性文学批评基础理论新时期以来 ,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日趋兴盛 ,但文学理论界对女性文学批评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显模糊。在本次会议上 ,一些专家借鉴西方女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躯体化”文本叙事范式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女性文学所描摹的女性形象切实不再是以柔弱无力、羞羞答答、半遮半掩的身份忸怩呈现而是洋溢着对权贵、金钱、性欲的强烈希冀并演进为“颇能折腾”的一代精英群体而充满了野性、生机和魅力。可以说,“身体写作”、“欲望话语”、“裸奔叙事”、“隐私窥探”等女性躯体文本叙事范式正渐趋演绎为众多女性作家的创作性灵、叙写姿态、生命意趣和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0.
楚辞是楚人“以属诸夏”之后的文学创作,其以华夏文化为基本思想内容并且反映了华夏文化的精神成就,是熔冶南北文化而新创的精神产品,也是华夏文化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1.
“出走”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姿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女性出走”是个永久的话题,并由此引出诸如社会改革,人的解放之类的思索,女性对“旧家”的叛逃,在社会中的无奈挣扎,对“新家”的渴望等构成“女性出走”题材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2.
“底层文学”热是21世纪出现的文学现象,文中围绕底层文学创作,对其进行文化透视和反思。揭示了底层文学成为“热”的文化动因:契合了当前社会现状的迫切需要;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期待视;现实主义的品格和刚毅质朴的文风满足了相当部分评论家、批评家的审美期许。同时,底层文学也存在着作家缺乏对底层生活的挖掘及底层经验的表达、“题材决定论”倾向。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来双扬对事业、知识、价值、情感以及对待困惑的态度,分析了电影《生活秀》中 来双扬形象的时代特征;并结合当前女性文学创作现状,呼吁女性文学创作要有广阔的时代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封建礼教的统治和儒家思想的浸染下,传统封建妇德要求女性的道德修养和举止行为遵循“贞顺”、“守节”、“三从四德”的准则与规范。但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女性在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妇德的顺从和守贞要求相悖的“出格”举动,呈现出魏晋女性妇德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中“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错位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中“女性教育意识”的缺失和错位,导致女性在教育中的弱势地位,严重影响了女性潜能的发挥,妨碍了女性的成长。因此,在师范教育中构建“女性教育意识”,充分遵循女性发展的固有规律,促使女性自主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后现代小说叙事理论,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小说中运用的“重写”和“戏仿”叙事策略.从而揭示了这种策略对解构传统男性中心叙事话语和建构女性主体性话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创作中,不少作家常常感到一种“语言的痛苦”,审美感受与表达之间的非同步性是造成这种痛苦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文学在创作中只有通过情感定势的确立,才能真正地下笔有神,尽可能地排除这种痛苦。  相似文献   

18.
摘要:女性主义或称女权运动在近现代女子体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中曾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在推进女性体育及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中片面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最初就使得女性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就被赋予了超越“体育运动”本身的别样意蕴,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发展中女性参与运动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步被符号化为“性别平等的重要进步”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领域的性别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片面追求与男性的所谓“平等”,特别是以女性参与奥运会的人数及项目作为衡量体育领域性别进步的标准,事实上无益于性别平等的进程,由此,提出女性体育发展中应承认差异,超越狭隘的“平等观”,并提出应修改部分项目规则以更适应女性生理、心理特点,改变现状的核心是有更多的女性进入领导和决策层。  相似文献   

19.
一、内容分析“借物言志”,是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含蓄与凝练,其影响深远,直至当代。此类文学作品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某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独特的价值取向、深刻的人生哲理等深层意蕴。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借物喻人”类课文中,作家一般用语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作为通俗文学家和小说理论家,首次提出了“情教观”的文艺思想。“三言”的编纂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无不反映他对真情的追求和通过真情教诲众生、改良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