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文学史中不乏著名的导师级的伯乐,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发现并培养过T.S.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千里马: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则帮助提携过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弗兰克·诺里斯等年轻作家.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伯乐是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他的两个学生也是赫赫有名--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威廉·福克纳--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世界文化》2010,(5):17-18
美国文学史中不乏著名的导师级的伯乐,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发现并培养过T.S.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千里马;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则帮助提携过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弗兰克·诺里斯等年轻作家。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伯乐是著名作家合伍德·安德森,  相似文献   

3.
张凯 《世界文化》2006,(3):26-27
萨德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他一生中有27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原因就是他那种对色情及暴行的极端狂热,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一个正常的社会是容不下他的。他有许多作品传世,但是里面对色情及暴行的描写使这些作品一直被当做禁书,同时萨德本人也一直被当作一个色情小说家和变态色情狂。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城堡为活动背景的,而且这些城堡里充斥的全是罪恶,可以说对他而言,“城堡”就是“恶”的代名词,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对城堡有如此多的关注,当然一方面是萨德的生活经历所致(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是在城堡里度过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他把…  相似文献   

4.
林夏 《寻根》2001,(2):42-45
一九二八年农历九月九日凌晨,余光中出生于南京。重阳节,“这是个诗和酒的日子,菊花的日子,茱萸的日子”。余光中,就是茱萸的孩子。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余光中过早地失去了童年;而逃难又占去了他少年生活的绝大部分。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至台湾大学,他在动荡的年月里完成了学业。半个世纪以来,余光中在教学之余,以过人的聪颖(作家思果戏称他瘦小的身材里“全身每一钱都是脑”),丰硕的才学,挥动璀璨的五彩之笔,驰骋于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瑰丽生动的一章。余光…  相似文献   

5.
中短篇小说     
《上海文化年鉴》2012,(1):73-74
2011年上海本地作家(注:上海籍作家与在上海生活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总体态势是平稳中有突破。上海中短篇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创作态势,是因为上海有一批作家一直执著于中短篇小说创作。像滕肖澜、薛舒、朱晓琳、王小鹰等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盛的创作力,如滕肖澜2011年创作了4篇中短篇小说,分别是中篇《拈花一剑》(《上海文学》第4期)、中篇《大城小恋》(《收获》第3期)、短篇《正在害喜》(《江南》第5期)、短篇《天堂再见》(《作品》第4期);  相似文献   

6.
美国与欧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欧洲的浓厚兴趣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前往欧洲,马克·吐温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欧洲旅行,甚至生命中六分之一的时间都选择在欧洲度过。同时,作为那个时代成功的游记作家,马克·吐温尽最大努力把旅行中所看到的一切付诸笔端,因而,他笔下的欧洲显得别有韵味。  相似文献   

7.
<走进视野>(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大理白族作家张乃光的散文新著.使我产生阅读兴趣的就是这本书的书名,它叫我想起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张乃光一定是想让更多的生活素材走进他的创作视野,在比较、体验、感悟中,创作出有真实内容的散文作品.待我一篇篇读下去,便印证了我的这种猜想.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对它的兴趣永不会消失,不管是王子或贫民、学者或文盲、智者或傻子、富人或穷人、囚徒或自由人,概无例外。总之,这是一个人人都想看一看的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在哪里?一百年前,马克·吐温在他的长篇小说《赤道圈游记》中给出了心目中的答案:印度!他笃定地说:看过一回之后,即便是匆匆一瞥,也不愿去和世界其它各地的风光做交换!《赤道圈游记》是马克·吐温在1895年环球旅行后写成的,于1897年出版,记述了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非洲等地的见闻。在这本以游记为题材的书中,以对印度的描写最为具体和生动。作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独特的眼光对印度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作出了细致入微的描写,使人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更让读者久久沉浸在印度所独有的厚重历史氛围中。  相似文献   

9.
野间宏(1915-1991),日本"二战"结束后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战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日本战后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作家。当我们思考日本现代文学时,都无法绕过这位反思"二战"、试图革新日本现代文学文体、改变日本文学创作内容的求新变革的作家,他的创作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巨大且深远。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曾经说过,一本名著犹如一个制高点,只要占领了它,大片的领域就可以尽收眼底.有的作家甚至声称:作家=阅读名著+生活阅历+经常思考+勤奋练笔.可见阅读名著有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一个立志从事创作的人来说更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珍藏父爱     
在我内心深处,一直珍藏着一件事,每当我回想起它,就有一种深深的悔恨涌上心头.   我的父亲是一名下岗工人,后来父亲经过努力找到一份在工地施工的工作.每天他面对的是数不尽的建筑材料,他必须快速又要保证质量地完成工作,父亲才能挣点钱回来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9日,对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瑞典文学院这一天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给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报中称赞他“将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险精神融入创作,是一位善于、创新、喜爱诗一般冒险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其作品对游离于西方主流文明之外和社会底层阶级的人性进行了探索”,赞誉他的作品是“新的开端,富有诗意的探险,充满感性而忘我;完全超越当今的文明,探索极其深邃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使用的别名。不少外国作家常以笔名闻名于世,而他们的原名反而被人们遗忘了。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原名“彼什科夫”。“高尔基”一词在俄文里是“痛苦”之意。高尔基家境贫困,他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不忘记自己的经历,所以取笔名为“...  相似文献   

14.
<正>18世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因创作《鲁滨孙漂流记》而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笛福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一些学者认为他是英国第一位小说家,堪称小说之父,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小说作为一门虚构的文类,在问世之初便遭受过非议。笛福面对虚构的态度较为复杂,他钟爱历史真实甚于虚构性的故事,但同时他又孜孜不倦于虚构的创作,其间的缘由得从虚构的两重含义说起。  相似文献   

15.
正吉本芭娜娜,原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7月生于东京,日本著名小说家,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与"日本文学天王"村上春树齐名。其作品以"治愈系"风格深受读者追捧。吉本芭娜娜是家中次女,父亲吉本隆明是日本著名作家及评论家,吉本芭娜娜从小便受到父亲的文学熏陶。她上高中时深深着迷于太宰治和斯蒂芬·金的文学作品——这两位作家都善于通过"死亡"来表达他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这对芭娜娜的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罪与美——韩国金基德影片的暴力美学与死亡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基德电影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息。宗教哲学对人的命运的不可把握的悲剧意识。深深影响着金基德。在他的电影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往往都是通过暴力与死亡两种隐喻意象实现的。我们于其中常常可以读出一种无法排解的悲哀、痛苦、忧伤、绝望。这种无法排解的情绪一定意义上来自金基德对人生命运不可把握的理性思考,来自对人性本能及社会现实中意识形态与权力结构对人性情的异化与扭曲的无情批判。在他的电影世界里,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里,总是隐藏了某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寂静世界里潜伏着震撼人心的罪孽。  相似文献   

17.
凡尔纳创作丰赡,仅小说就撰写了104部,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于是,人们便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家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了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巳。听了这个传言,有位记者特地前去看个究竟。凡尔纳得知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记者领进了自己的工作室,指着靠墙的一排柜子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吧!”记者傻了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法国的圣埃克苏佩里,作为一个飞行员兼作家,在飞翔中体验人生,在写作中探求人的生存真谛。创作于二战期间的一部童话——《小王子》记叙了“我”被困在撒哈拉沙漠时与来自B-612行星的小王子一周的生活经历。其间,小王子讲述了他从家乡出走,途经6个小行星最后到达地球这一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9.
苏金鸿 《大理文化》2013,(6):109-111
对于山地,我甚至有些陌生,至少不会比好友刘绍良对山地有更切身的体会,他新出版的散文集《山地的事》就我的创作领域而言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他对山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诚挚和真爱,是个性化的.他用他的那支笔写下的华章佳句所传达给我的"山地的事",在我的心灵世界里打开了一扇独特而新奇的窗,让我看到和读到了刘绍良内心世界里令他朝思暮想、相偎相依和无怨无悔的那块山地里的许多人和事.尽管这些人和事有时不值一提或微不足道,但细细一想必定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