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莹 《学语文》2005,(2):46-4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文言文收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文中“毋吾以也”一句 ,历代注家解释相当分歧 ,归纳起来 ,大致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 ,释句义为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话了。”这一解释可以汉孔安国、宋邢、朱熹为代表。孔安国注说 :“言我问女 ,女无以我长故难付。”邢疏说 :“言女等侍吾 ,以吾年长於女 ,谦而少言。”“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朱熹《论语集注》…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字、词的注释,体现一部教材的质量。199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字、词注释比旧教材精当、可信,对其中错误作了较多修订,某些条目词义歧义重作决断,疏略之处有所增补,以及详略得当。但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个别词条的释义有待推敲,个别词义当注而未注,吸收新研究成果不够,某些字词释义有前后抵牾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少解释文言词义,我们就要求学生把课本注释当作“工具书”来用。并且在教学文言课文时,注意指导学生看注释、用注释,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我们告诉学生,注释中的翻译有直译与意译的区别。直译能做到字字落实、句句交代,但有时在语气上难以同上下文连贯。意译语句通顺,但往往不能字字落实。  相似文献   

4.
趣味注释     
《好同学》2005,(4)
1、自满:拿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作比较时得到那种感觉。2、世故:不张嘴就能打哈欠的能力。5、不幸:因相信别人都是幸福的而产生的那种感觉。4、道歉:犯错误后说的正确的话。5、自私:唯一离开营养也能滋长的东西。6、时间:人们总想扼杀它,但最后被它扼杀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注释质疑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1992年10月第一版、1993年4月贵州第一次印刷语文第一册和1993年4月第一版、1994年10月贵州第二次印刷语文第二册,两册书中的文言诗文注释,笔者认为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欠确切、欠完整,有的词语需要加注而未注。但所见未必正确,爱质所疑,以就教于编注者、广大语文教师和读者以及专家们。 (一)、《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初一册课本注:“村外有绿树环绕(近景),远处有青山。合,聚。郭,城。斜,这里是立的意思。”这对“绿树”两句的意思说得既不完  相似文献   

6.
注释析疑     
一、《梅岭三章》中的“须”和“应”“此头须向国门悬”的“须”,解释为“定要”比解释为“必须”要妥当些。因为“必须”只能显示主观方面的意愿,而不能反映当时设想的客观方面的趋势。而“定要”则能同时反映主客观两方面的情势。和起句联系起来看,作者回顾一下,在广袤的南方展开的轰  相似文献   

7.
古书的注释     
一、古注概述 我国对古书的注释工作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古注的雏形已经具备。独立的先秦古注早已亡佚,但在先秦传世文献的正文里,却保留着“传”、“解”、“说”、“记”等古注形式。注释的内容也较丰富,既有对单个词语的诠释,也有对句意章旨的说明。一些常用的古注术语也大体具备,如“谓之”、“之谓”、“曰”、“为”、“言”、“犹”等。  相似文献   

8.
中师教材第五册选入《学记》三则。我对课文注释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大学”的“大”的读音“大学”的“大”教材没有注音,似应读为大小之“大”。但是, 据《经典释文》:《学记》中所有的“大学”之“大”都应该读为“泰”(tai)。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四十六引阮峻《礼记涤除》亦云“音当从太”。这是什么原因呢?《骈雅训纂·释名称》里说: “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遂分而为二矣。”可是,今人高时良《学记评注》里说:“古籍‘大学’、  相似文献   

9.
一、食、飨、餐。《诗经二首》中有“不素餐兮”、“不素飧兮”,“不素食兮”三句,课本注“素餐”为“白吃,指不劳而食。下文‘素食、‘素飧,(sun)意思相同。”这条注释欠精确。“餐”,是吃,成语“餐风饮露”即为此意。“不素餐”释为“不白吃”尚无不可。“食”也是吃的意思,讲“食”与“餐”意思相同是可以的。但“飧”本作“餐”,《说文》“食  相似文献   

10.
古书的注释     
古书的旧注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不仅有生词难句的解释;还有思想文义的分析,各种名物、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介绍;历代学者的研究心得也常常写在有关古书的注释中。这些,对于古代作品的教学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注释指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第一册课本(必修)里有处文言注释有点小错误,现予指正:“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释为:“皇帝狎近宠爱之臣。”此注释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结合课文内容,就不难发现,蔺相如授璧之后,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且于列观见相如,礼节甚倨……对  相似文献   

12.
注释青春     
青春,是三月争奇斗艳的花朵,是七月色彩缤纷的太阳雨,是十月灼人眼目的红叶;是喷薄的旭日,是竞发的百舸,是搏击长空的雄鹰;是弹着欢快的琴弦,一路坎坷,一路执着地奔向大海的小溪;是挺直了躯干,热烈拥抱蓝天的白杨……青春,是一个又一个簇新的梦幻,编织着岁月的美丽;是一次又一次汗水淋漓的播撒,让憧憬的田野不断地传递收获的喜悦;是驿动的心,在穿越一道道迷人的风景线;是探寻的双足,在踏响一条条辉煌的征途……这就是青春———为一道难解的方程而蹙紧双眉,从不轻易地放弃;为一篇精彩的作文,久久地沉思无语,决不潦草…  相似文献   

13.
注释杂谈     
一似是而非中华书局《宋诗一百首》选有邵定翁一首《插田》。诗句是: 明朝早早起插田,东方未明云漫漫。阿婆拊床呼阿三:“阿三莫学阿五眠。汝起点火烧破铛,麦饭杂菽炮鲞羹。邱嫂拔秧哥春耕。田家何待春禽劝?一朝早起一年饭。饭萝空,愁杀侬!”这首小诗,写田家生活,情真语挚,绘影绘声。作者不是名人,作品过去也没能广泛流传。编者把它选入《宋诗一百首》中,是很有见地的。但在“注释”方面,却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4.
细读注释     
注释的形式有三种: 一是眉注,即在一篇文字的上方作注; 二是夹注,即在文字中间作注,或用括号标示,或用小号字指出; 三是脚注,即在一页文字之下或一篇文字之后作注。 从功能上看有三种注释: 一是提示性注释,主要交代文章出处,简介作者,或提示时代背景,概述作品主要内容,或解释题意,点明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戏弄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注:“弄臣,皇帝狎近宠爱之臣。”  相似文献   

16.
从分形的产生过程、分莆思想的经典数学观战两方面去认识分形这门新兴学科 。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注释     
生命是什么?是刚出生的婴儿?生命是什么?是春天的花蕾?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它像什么。生命像春的吟唱,鹰的展翅,树的葱绿。更确切地说,生命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没有富贵、权力,我们也不能说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没有亲情、友情,我们更不能说自己的生命是大片的荒漠:没有成功,我们万不可说自己是弱者。站起来,挺起我们的腰,生命会因我们的执着而美丽的。生命的过程由我们创造。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了我们同样的生命,同样的归宿,但他不能赐予我们美好的一生。走好人生路,却要靠自己的奋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星星,不,像流星…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语文必修本(以下简称《语文》),在注释方面有一些疏漏之处,现归纳辨正如下。1.卢橘《南州六月荔枝丹》(见《语文》第一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课本注曰:“枇杷。”这种注释是不真实的。《上林赋》云:“卢橘夏熟,黄柑橙楱,枇杷樵柿。”司马相如在此文中将卢橘、枇杷并举,可见二者并非同物。再查《辞源》,“卢橘”条注:“果名,一名金橘。生时青卢色,熟则金黄色,故有卢橘、金橘之名。”这说明卢橘是金橘的一个异名,并非枇杷。2.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见《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注释已相当准确、周密,但细加考究,仍有可商榷之处。现对三则注释略陈浅见。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高六册《荆轲刺秦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版) 其中“中庶子”教材编者注为:“管理国  相似文献   

20.
一、闻寡人之耳者(高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闻”《辞海》第四义项为“达,传报。《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可按《辞海》第四义项作解,“闻”后如果补出省略的介词“于”,就和《鹤鸣》中的“声闻于天”结构相同了。那么“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成现代汉语就可为:“能在公众场合议论(我的过错),传达到我耳中的,受下等赏赐。”课本原注将“闻”解为使动用法,绕得圈子似乎大了些。二、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高一册《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