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化学课本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因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而成为一难点。笔者经过反复实验,经改进装置、方法后实验效果明显,成功率达95%以上。现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2操作步骤及现象a.将烘烤后的木炭和氧化铜以质量比为1:9或1:10的比例置于研钵中研细、混匀。b.将混匀的混合物装入球形小试管中,约为球形体积的2/3,并在距离药品2~3cm处塞上一团玻璃毛,右手持试管夹,加热(约1min)至混合物开始出现放热反应即混合物开始出现红热现象时,立即移开试管,左手将备好的大试管罩在球形…  相似文献   

2.
1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在较高温度下,能夺取氧化铜里的氧,使氧化铜还原成单质铜(2CuO+C=2Cu+CO2)。这是向初三学生揭示碳具有还原性的重要演示实验。中学化学课本对这一反应的反应物的具体用量、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都没做详细说明,很难掌握。实验结果看不到光泽性好的块状金属铜。后经发现,药品的配量、混和、加热及石灰水的使用,在实验操作时对实验有影响。a.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3,若按此量,木炭用量实际不足,这是由于木炭本身会吸附水蒸气和空气,还有无机盐等杂质。试管中有空…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简易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云南曲靖师专化学系(655000)肖楷章,付仕勤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难做的一个实验.经笔者多次实验,用以下方法,可以在5分钟之内得到光亮的铜镜,适合于在课堂上演示.1.演示前的准备(1)取1张废报纸在...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化学全一册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是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一个难点。演示的成功率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反应速度慢,所需时间长;现象不明显。为了克服上面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该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实验操作步骤和装置11 制取氧化铜:取适量碱式碳酸铜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至完全分解(课前准备,约需3~5分钟)。图112 将新制的氧化铜粉末与木炭粉(或活性炭粉)按11∶1的比例混合并充分研磨均匀装入试管中并按图1装置好。13 用酒精灯加热到试管内的混合物出现红热现象时,立即停止加…  相似文献   

5.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提出人:山东莒县二中程永灵孙振娟荆亚林验证人:浙江省温州瓯海梧田中学黄海孟李阔斌木炭还原氧化铜是初中化学较为重要的实验之一。若按课本装置操作,生成物不结块,产气量少,澄清石灰水几乎不变浑浊。但按附图装置操作,实验效果良好。一、...  相似文献   

6.
向庆华  李慈 《化学教学》1999,(12):12-12
初中化学中关于木炭和氧化钢的实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已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但在反应中需较高温度和较长的加热时间,常使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甚至有些资料上也认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笔者将它设计成一个类似铝热剂的反应,姑且叫做“铜热剂”吧,不仅可获得足够的金属铜,而且也从实验上证明了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①实验装置:同“铝热剂”②将木炭研细(越细越好);烘干;也可用活性炭粉代替.氧化铜烘干,与木炭粉按质量比10:2混合均匀,装入用两…  相似文献   

7.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无论从实验准备、实验条件上,还是从实验效果上来看,都是初中化学中比较难做的实验之一。常见的做法一般有:先将刚烘烤后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氧化铜,一起混合均匀后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一般为1:(9~13);或在课前用水把混匀的木炭与氧化铜调成糊状,用玻璃棒将糊状物均匀涂在试管底部内壁上,晾干后加热:或加热硝酸铜产生氧化铜薄层,再加入烘烤过的研细的木炭粉并加热这些做法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很烦琐,并且对实验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三化学课本要求用木炭还原氧化铜,按课本操作,现象不够明显。我仍按课本介绍的装置,仅作两点改进:一是用活性炭代替木炭,二是活性炭与氧化铜以1:10质量比混和,并在研钵内研细拌匀后再装入试管。实践表白,用活性炭还原氧化铜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若按课本或教参所述的方法操作,很难从黑色混和物中辨认出被还原出的红色的铜,现象很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终于找到一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办法,下面就介绍改进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装置。取一束红色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焰中加热至全部变成黑色(用以代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然后埋入研细的木炭粉中,置于试管底部,让部分覆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露出炭粉,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如下图: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12.
(一)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反应管,可用硬质玻管,两头都用橡皮塞代替。(二)教材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我们打算改用启普发生器或如图所示的装置。(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很快,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中木炭用量一般相当于氧化铜重量的1/5-1/4,远远超过理论所需量;②反应前,需将氧化铜与木炭粉混和均匀,药品颗粒都要很细,  相似文献   

13.
三个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比较山东临沂师专(276005)张苏民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本有三个还原氧化钢的演示实验1.氢气还原氧化钢(教科书P.55)2.木炭还原氧化钢(教科书P.84)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教科书P.98、P.99)同时又展示了...  相似文献   

14.
氧化铜与碳或氢等作用还原成铜的反应,有人认为是吸热反应,而实际上是放热反应。例如氧化铜与木炭在高温时能剧烈反应,产生燃烧现象,即可证明氧化铜还原成铜是为放热反应。这个反应的实验作法如下: 称取氧化铜粉3克,木炭粉1克,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和均匀。木炭粉是用泡木炭(如杉木炭)充分研磨得非常细制成。将研磨好的氧化铜与木炭混和物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初中化学课本109页图3-4装置。试管口稍向下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装置安装好后,即用酒精喷灯加热,当混  相似文献   

15.
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由于演示实验效果较好,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碳还原二氧化碳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却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增开碳还原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则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以下两个实验,可根据实验条件,任选其一)。实验一a.实验装置。取1根直径约1.5cm,长约40cm的硬质玻璃管,两端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端连接贮氧装置(导气管带有活塞),另一端连接尖嘴玻璃管,在硬质玻璃管的中部放置干燥的木炭粉,约占25cm,在另一端塞满细铜丝,约5cm宽。(见图1)b.…  相似文献   

16.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按初三化学课本第91页[图7-9]的要求进行,如果时间和温度掌握不好,往往还原出来的铜粉混于炭粉内,现象可能不够明显。我们的做法是不把黑色氧化铜粉末与木炭粉末混合在一起,而是先把试管内壁用水润湿,然后将黑色氧化铜少许倒入试管,旋转试管,使黑色氧化铜粉末均匀地敷在试管内壁上,然后将此试管在酒精灯上烘干备用。演示实验时,将木炭粉装入敷有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可加铁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盛药品的部位加热,…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很难做成功原因的探究,分别选择了不同比例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物,以酒精灯及铁网等辅助装置作为加热热源,在小试管及立位姿势试管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为体系提供持续的高温并恰当选择混合反应物的比例及试管的位置是使本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实验完成时间短,现象明显等成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谢京光 《广东教育》2002,(11):44-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排水法制氧气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撤去酒精灯。原因解释为:避免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1)另外,有关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停止时的步骤为: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原因解释为:避免灼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图2)据此,我展示用碳还原氧化铜并检测产物的装置。(图3)提问:这个实验怎样停止?学生们互相讨论。稍后请学生代表总结:1.若先把导管移出烧杯,则灼热的铜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则实验失败。2.…  相似文献   

19.
把"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作为一个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效果理想.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按照改进方法如①把木炭改为活性炭;②活性炭与氧化铜配比:活性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1:(7~13)的范围内;③把研细混匀的活性炭和氧化铜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实验,现象不明显.一次无意中用乙醇把混合物调成糊状后加热,1min出现现象,继续加热至2min,试管内壁出现铜镜,试管内黑色混合物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中有几个难点:一是氧化铜的系列还原实验,二是喷泉实验,实验要求高,成功率低。笔者从实验的省时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原则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实验装置和方法做了改进。实验证明:改进后,实验易于操作,成功率高,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1氧化铜系列还原实验H2(或CO)还原CuOa.实验装置。(图1)b.操作步骤及现象。①用砂纸将一块2cm×6cm铜片打磨光亮,并将之固定在橡胶塞上。②将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插入H2(或CO)微型反应器中,并不断旋转橡胶塞使铜片在气流中转动。待铜片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