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古代课程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西周时期表现为以"六艺"为主的文武兼备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伦理道德为主的多元化思想,汉唐时期表现为以经学为主导的思想,宋明时期表现为修内与践行并行的思想,明末清初到鸦片战争前期表现为经世致用的思想。中国古代课程思想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德上艺下、重和谐、重世俗轻鬼神、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自然观察等方法,从哲学、美学、教育学等多重视角分析与归纳了体育课程美的发展形态.美的境界在于以有限表现无限,言说有限.超越有限.根据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在有限的"在场的东西"中的呈现水平,我们将体育课程美区分为"以美育体"、"以美育人"和"游戏中人"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分别代表了体育课程的手段美、体育课程的目标美与体育课程的境界美三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课程建设机械化、无人化、零碎化的现实乱象,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启示,致力于相对完整地建构有机课程体系,为中小学课程建设提供参照。有机课程以"儿童中央、自由成长、互赖互依、共荣共生"为目标指向,以"普遍关怀、普遍联系、普遍交互"为依据,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统整,提出大奠基、大渴望、大探索三大相互关联的课程系统,表现为静态的嵌套式结构与动态的螺旋式结构,强调通过交互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小游戏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共同体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发展、电脑普及,学科基础课程常常被大家忽略,使学生的视觉表现力在传统艺术表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本文以"书籍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书法艺术如何与设计课程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笔墨艺术方面的视觉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中的四用和四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这一核心任务.文章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四用"原则,做到"四结合",探讨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74):11-12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展开的教育,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的人际沟通方式、自主意识、创新思维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立足生命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步骤,弥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陈洁 《生活教育》2014,(21):59-61
当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主要表现为活动"程序性"研究,即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么学?缺少对课程特质的深入发掘。本文尝试基于"领域融合"的课程发展视角,从《纲要》、研究者观点与个人实践反思层面逐步探究课程领域之间交融互摄的外显特质及实施要素,以助推课程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课作为"微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建筑表现课程微课教学为例,运用微课的主要特点,融入传统面授教学实践,结合实践经验和体会来探讨微课模式下的建筑表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大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摆脱以往以获取固定化知识的价值取向,根据知识的实践性对既有课程进行前瞻性的改造以满足知识应用的多元化要求,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旨归的大学课程话语转向,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中普遍性话语体系的消解;课程内容中程式化话语体系的解构;课程实施中单向度话语体系的隐匿;课程评价从"自证性"话语体系向"他证性"话语体系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的重要性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存在着成熟感与幼稚性共存的心理变化特征。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教学的体验形式,能够有效解决初中生半成熟心智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身"与"心"的共同发展,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既属于活动体验性课程的形态,又有着综合理论性课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特征,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这一根本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框架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与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资源配置与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应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治理理念转变等方面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优质、包容与公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本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来源的基础上,提出音乐表现教学的目标应该为"想表现、爱表现","会表现"及"享受表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和信息超载时代,在允许人们自主式管理、碎片化学习的同时,对教学内容的离散化、微型化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建构主义视阈下"教育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互联网+"背景下透视与设计表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内容,探索透视与设计表现在线开放课程实践改革,研究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改革目标与应用策略,以优化透视与设计表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4.
公共教育学是高师院校非教育学专业师范生必修的基础课,在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转向存在于现实与网络两重世界,表现为现实的、想象的和虚拟的三种课程实践形态。必须坚持课程实践的时空观、文化观、审美观与价值观,通过实施"四年一贯制",从"做中学",解决公共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起点问题;通过以校为本,拓展途径、创新机制,解决课程资源的整合问题;通过实施课程团队共建制度和改革课程评价,解决教育公平与课程民主的落实问题。这些改革举措彰显了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实践转向的以学习者为本、倡导学习化课程、实现课程团队共建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力学系列课程"三四二"教学体系,首先阐释了工程素养的内涵和创新能力的本质,接着对"三四二"教学体系所包括的"三阶段""四维度"和"双目标"进行了解读,并就东北林业大学力学系列课程"三四二"教学体系应用的具体效果进行了总结,主要表现为教师受益、学生受益及专业收益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图像优势,"图文战争"现象正在迸现:浅阅读、课程设计中对教材可视化效果的追求、"媒介课程资源"在课堂实施中的广泛渗透,均对传统的以纸质媒介为主的课程结构提出了挑战。课程中的"图像转向"引发了人们的教育焦虑,表现为电子媒介对学校教育的三重风险性,即课堂直观能力日益凸显、累进式取代因果式成为建构课程知识的逻辑、教育与娱乐的界限变得模糊。通过课程资源管理来实现图文互补利用是应对上述张力的一种现实选择。具体措施为:课程设计应强化开发、利用与评价的筛选功能;课程开发权利下放需要技术细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7.
课程文化历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新时代正在推动着课程文化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十四五"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2035进程、后疫情的教育生态等方面的诉求。具备"新常态"的课程文化,总体展现出共生性、智能性、自觉性、协衡性、审美性等特性。课程文化的"新常态"要持续发挥对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积极效果,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能动性,即需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技术等维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协同一致,形成合力,筑牢课程文化的"新常态",以更加契合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12,(11):8-10
"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的校训是上海市大同中学百年文化的积淀与总结。追本溯源,大同中学发展到今日之"名",得益于几代大同人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学校的文化自觉,表现在对学校办学传统的传承与创新上,表现在学校与时俱进的品格上,表现在学校坚持改革的责任与勇气上,更表现在学校对"人"的研究和关注上。本期,作为连载五期的收官之作,我们聚焦该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文化的发展,以此祝贺大同中学百岁生日。  相似文献   

19.
"水课""金课"已写入教育部正式文件,这是近期高等教育的热词。文章描述了"水课"的表现,分析了"水课"存在的原因,并对"水课""金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评估设计,通过评估剔除"水课",以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标准建设"金课",提高课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当前文科类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所在,指出模拟面试引入公共关系学课程考核体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堂表现+模拟面试+期末成绩"的考核体系构想,并对模拟面试设计相应的操作方案,为文科类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