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 早在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前,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华侨抗日救国斗争也日益高涨。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使我三千万骨肉亲人蹂躏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使千百万海外侨胞和国內四万万同胞一样义愤填膺。华侨立即行动起来,各种华侨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而是认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群情激愤,纷纷行动起来,组建了各种形式的华侨救亡团体,如德国华侨反日救国后援会、旅比华侨反日救国总会、古巴侨民大会、缅甸誓用国货十人团、加美华侨促进国货调查委员会等。(《时事日报》第6卷第1期,1932年1月)这些组织分布的面很广,差不多凡是有华侨的地  相似文献   

6.
1931年爆发的“九·一”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垄断资产阶级急剧向外扩张这一经济、政治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进行武装抗日的开始。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之间,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这个气势磅四、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一再阻挠下进行的。那么,这个运动是由谁在不断号召、组织和领导的呢?历史的结论给以肯定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一、“应该认识认识祖国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北京、天津即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北京、清华、南开三大学合并,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文学院设在南岳。闻一多先生是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我是文学院教育系的学生(当时因为各系学生少,就把哲学系、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关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问题,人们通常以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叙述也是模糊的。我认为,“九·一八”事变只能说是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而正式形成,则应该是一九三六年广田内阁成立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前的一个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部已法西斯化,并在内阁中具有影响国策的作用,但它还未能达到完全控制内阁的程度。所以,“九·一八”事变只能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党组织在贵阳地区团结了各族人民。各界同胞,救亡团体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推动了贵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本文拟对贵阳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初步的探讨。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上海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10.
《窗》作于1939年4月,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噩梦来临的时代。刚刚结束满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和接踵而来的军阀混战的中华民族,却遭到了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的入侵。日本侵略者首先在“9·18”事变以后,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紧接着“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先后攻  相似文献   

11.
“一二·九”运动,是我国学生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和里程碑,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在“一二·九”运动中是重要支柱之一。它和当时的其他学校一道,在这个推进了中国历史进程的革命运动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 45年前,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1931年的沈阳事变,开始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变中国为共独占的殖民地的阶段。在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不抵抗主义的政策下,1933年起,日本又大举向关内进攻。3月,热河事变,国民党将领不战而弃承德,热河沦陷,日军逼近长城。5月,塘沽协定签订,造成日本吞噬华北的局面。 1935年的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中国的重大步骤。“何梅协定”、“香河事变”、“冀东自治”、“华北五省自治”……日蒋狼狈为奸,大小汉奸粉墨登台,一幕幕侵略与卖国的丑剧在紧锣密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 2 7页《“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 7年 7月 7日夜间 ,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 ,193 7年 7月 7日只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 ,其实 ,战斗的第一枪是 7月 8日早晨打响的。193 7年 7月 ,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 ,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内地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 ,7月 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队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 ,提出到宛平城内查找的无理要求 ,当即被我军拒绝。日军在 8日早晨向我宛平城发起攻击。于是 ,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了 ,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也宣布开始了。《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纪念赵登禹烈士的《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一文说 :“七月八日凌晨 ,日军步兵一营 ,附山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 ,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得知后 ,立即向守军命令道 :‘...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政府“北进”苏联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敌视和进攻苏联是日本侵略远东计划之一。为建立北进的军事基地,日本迫切希望占领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中国的抵抗和苏联军队的强烈反击,日本“北进”战略计划破产。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对这一事件日本天皇究竟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近年来史学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m日本天皇对此事一无所知;也有的认为,天皇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在这件事上身不由己.但笔者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天皇的怂恿下发生的.作为日本民族向征的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最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5.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2001,(Z2)
1.全民族共同抗日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共同抗日局面的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41页 :“在国民党五中全会上 ,蒋介石说 ,他的‘抗战到底’的‘底’ ,就是‘要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这种表示 ,意味着可以放弃东北和华北的主权……”193 1年“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亡 ,全国人民怒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 ,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继续推行向日本帝国主义妥协的政策 ,进一步助长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后 ,对华北又发动了新的侵略扩张 ,193 3年初日寇占领热河省 ,并对山海关等长城…  相似文献   

18.
日本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流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形象处于意识形态化与乌托邦化所构成的张力之间,作品中既有对日本的否定、批判与丑化,同时也对日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仰慕、迷恋与美化。“九·一八”事变后,作家对于日本的集体想象迅速滑向了意识形态化一极,日本失去了它在前一时期文学中的某些可爱之处而演化为一个妖魔化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20.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耿绍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华,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海外广大爱国侨胞毅然回到祖国,以各种形式开展航空救国活动。仅美国就有华侨1000多人回国,其中飞行员120多人。抗战期间,广大爱国华侨踊跃捐资捐机。据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