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的故事】刘备起兵以后,在各路诸侯混战之中,始终站不稳脚跟。好容易得了徐州,又被吕布攻占。直至被吕布攻打得无处存身,无奈只得投奔曹操。曹操当时已是声威赫赫,不但身为丞相,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将都城迁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昌。刘备后来随曹操灭了吕布,回朝面见献帝。献帝见是同宗,有意笼络,拜为左将军、宜城亭侯。按世谱排列,刘备还是献帝的叔父,从此人称刘皇叔。他胸怀匡复汉室的大志,却苦于没有实力,为了不让曹操看破,终日小心翼翼,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装出一副平庸老实的样子。而曹操却一直没有放松对刘备的戒心,由此才生出下面这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公元196年至 220年,是所谓的汉献帝的建安年间。这是献帝最长的年号, 也是他比较稳定的 24年的帝王生涯。这 24年,固然比以前好,但对献帝来说, 他不过是一个傀儡, 且是一个忍气吞声的傀儡,那时的大权,在他的丞相和大将军曹操手里。曹操才是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操对中央政权的实际控制力,对无法无天的天下军阀的威慑力,对一塌糊涂的混乱世道的整顿力……全面超过这位徒有虚名的小皇帝。曹操的这些力量  相似文献   

3.
曹操:天下子民皆姓曹,军队多得不想要。孔明今晚死翘翘,刘备不再唱反调。孙权:大乔不再跟我闹,曹操再来被我烧。关羽明天成都跑,荆州重回我怀抱。刘备:天下人人说我好,阿斗不再冒傻泡。献帝天天下血昭,叫我起兵扁曹操。  相似文献   

4.
统帅二十万西凉大军的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乱进军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他欺主弄权,残暴凶狠;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司徒宝刀一口,藏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见董卓坐在床上,  相似文献   

5.
袁绍轻视皇权,拒迎献帝,荀彧旋即弃袁投曹,曹操得到"吾之子房";曹操因为挟天子而赢得了政治上、人才上以及在割据势力分化组合等方面的主动,进而在最后搏弈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曹操消灭了袁绍,统一了北方以后,挥师南下,想趁势统一  相似文献   

7.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来到长江北岸,想侵吞江南的东吴。东吴的周瑜率领三万士兵驻在南岸的赤壁,与曹操的兵马隔江相对。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曹操便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地连起来,上面铺上木板,就象平地一样。周瑜手下的老将黄盖见到这个情况,就对周瑜说:只有用火攻,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他还想出了具体的打法,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周瑜自不量力,一定要失败,愿意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收到了这封信高兴得不得了。这一天,大刮东南风,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  相似文献   

8.
<正>董承等人立誓除掉曹操,捐躯报效献帝,不料,董承家奴秦庆童因事对其怀恨在心,入曹操府告发吉太医,吉太医、董承等人遭曹操毒手而死。那一纸盟书上的刘备、马腾等人也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曹操分兵五路征讨刘备。刘备欲趁曹操远道初至困乏之际偷袭曹操,可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走芒砀山,刘备落荒而逃,投奔袁绍。曹操取小沛,攻徐州。关羽护刘备妻小,死守下邳。曹操爱惜关羽才德,听取程昱计谋,  相似文献   

9.
张静娟 《四川教育》2004,(12):28-29
创造性阅读———让生命充满智慧【案例描述】《赤壁之战》:“给曹操的一封信”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之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三国戏剧中的白脸大奸臣,尤其是他说的那句话:"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也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对于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人们总是贬多褒少,只有少数学者为他"叫屈",替他"平反".在我看来,三国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于一身者,唯曹操一人.  相似文献   

11.
话说天下大势,越来越乱。灵帝那败家子也翘了,朝廷局势错综复杂,宦官四起,外戚也不甘寂寞,于是就宦官杀外戚,外戚杀宦官,乱杀一气。想不到杀出了个董卓,K,说起董卓那小子我就来气,什么本事没有,就会溜须拍马,就这样也能上去。不过他上去也是白搭,我敢肯定,他绝对不得好死。话说董老贼在那得意的时候,已经是天下大乱了,先是有袁绍大骂他之后招兵买马,准备干他。又有曹操假借献刀要刺杀他,虽然没成功,但是这次刺杀事件令曹操的人气值飙升,羡慕ing……在曹操跑路的时候又制造了吕家灭门惨案,这是曹操人生中的一大败笔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  相似文献   

12.
嗨!我是人见人爱,鬼见鬼愁,能让死人起死回生,让小孩子哈哈大笑的宇宙超级“衰”哥——曹植。大家都知道的,我老爹揭竿起义,挟献帝老儿号令诸侯,他可不愿落下一个不忠之名,有没有皇位不在乎,这样不照样威风?可我哥曹丕就顾不得许多了,成了新一代“奸雄”。他还嫉妒我的才干,怕我和他争王位,一心想找茬除掉我。  相似文献   

13.
官渡之战     
秋雯 《小朋友》2004,(1):2004
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袁绍决心消灭他。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向许都进发。曹操的部下听说了,都十分害怕。曹操却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知道袁绍这个人,他志向高大,却外强中干。”果然,袁绍的人马还没到官渡,就被曹操用计打败了两次,损失了两员大将。袁绍吃了大亏,但并不甘心失败。于是,袁绍和曹军又在官渡发生了激战。曹操败退,回到军营坚守。袁绍就在曹营外垒起土山,筑起高台,在高台上向曹营射箭。曹操就造出霹雳车,把十几斤重的石头射向袁军,把高台砸烂。袁绍又挖地道通向曹营,曹操让士兵在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的水渠,阻断地道出口。双…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北宋苏东坡在其笔记《志林》里就记载了当时街巷小儿听说书,听到曹操打败仗就兴高采烈,听到刘备打败仗就伤心落泪。可见曹操历来就是不受人民喜欢的。公元一八九年,曹操反董卓,逃出洛阳,间行东归,因疑心而杀故人吕伯奢一家八口,并说出“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话,谁个听了也会不寒而栗。可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大放卫星的年代,曹操时来运转,他的亡灵也从地下升到了天上。一  相似文献   

15.
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专权。汉献帝实为傀儡,不能主持朝政。其时献帝身边秘书监、侍中荀悦撰写《申鉴》五篇,献给皇帝。尽管荀悦身为献帝近臣,但献帝尚且不能自保,荀悦的《申鉴》最终也只能成为文人的空论,难被采用。再者,史家评价荀悦的《申鉴》,虽说“立论精切,关于国家兴亡之大致”,胜过曹操的谋士荀或和荀攸,但其“揣摩天下之势,应敌设变,以制一时之胜”,却“未必能也”。因此,苟悦在学问上虽得其祖上的真传,但其才终不足以用世,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慧眼识珠,在其编修的《资治通鉴》中,把荀悦摆上了适当位置,并撮《申鉴》精要,加以罗列,以用当朝。  相似文献   

16.
《光明日报》1983年12月10日第4版刊载了端木蕻良先生的《古诗流变片言》一文。其中有云:“我喜欢三曹诗,尤其喜欢曹操的诗。他传下的诗,并非全部,大体都是四言,……就以曹操的四言诗为例:‘东望夏口,西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如果这诗写成:‘东望夏口西武昌,山川相缪郁苍苍。’就成了七言诗了。也照样保持原意。当然节奏不同,损失了原有的高昂情调,横槊赋诗的豪情,不可复得。”我和端木先生一样,也“喜欢曹操的诗”,但读了他所引的几句所谓“曹操的四言”诗后,  相似文献   

17.
心知肚明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操:“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呢,还是会退?”曹操思忖:说要进吧,他可以往后退:说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着了。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  相似文献   

18.
同学     
许攸跟曹操是老同学。两人打小趴在一张课桌上念书。有什么好吃的分着吃,有什么好玩的一起玩。两人关系很铁。许攸喜欢叫曹操“阿瞒”,“阿瞒”是曹操的小名。两人还经常在一起谈论志向。许攸说,我想做一名太守,治理好一个州郡。曹操说,我想做一名宰相,治理一个国家。曹操便戏称许攸为太守,曹操还让许攸叫他宰相。但许攸还是叫他阿瞒。曹操说,你怎么不叫我宰相呢?许攸很为难地说,我叫你阿瞒已经叫顺嘴了,一时改不了口。曹操笑笑说,那你还叫我阿瞒吧。多年以后,曹操果然做了宰相。许攸呢?在曹操手下做一个谋士。跟小时候一样,许攸还是称曹操…  相似文献   

1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众多,但唯有三国时的英雄曹操最令我敬佩。《三国演义》把曹操描绘成一代奸雄,于是很多人就用一个“奸”字去评价他,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诈虚伪的人物。这种评价受了“尊刘贬曹”思想的影响,我认为这样评价是有失偏颇的。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可说引用《三国演义》开篇诗句,自然引出本文的“风流人物”。批驳他人对曹操的评价,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是历史上一个不折不扣的“风流人物”。曹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他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没…  相似文献   

20.
不妨学学曹操的“教子经”●李德山大家谈三国时期,曹操有一个儿子叫曹彰,很喜欢习武,曹操就根据他“好为将”的天性,向他传授武艺并教育他怎样才能当好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聪颖过人,喜欢读书,曹操就支持、辅导他写诗作赋。后来,曹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