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山堂印谱》是明代张灏汇辑时人篆刻作品的一部图像文献。序跋作为印学研究重要的文献资料,涉及印谱编纂、印人思想和印学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历史信息。目前国内外对《学山堂印谱》序跋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解读,首先从地域、亲疏关系、职业以及编排顺序四个方面考证序跋作者;其次从张灏与汪关晚年交恶和政治上的避嫌两个方面考证更改序跋署名的原因;最后,《学山堂印谱》序跋语言多过度赞誉之辞,大大降低了明代序跋评价的可信程度,通过考证其中的溢美成分,有助于还原序跋背后真正的印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文人篆刻艺术兴起和繁盛的重要时期。建国以后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物部门征集,收获了不少明代文人使用的印章实物,是研究明代篆刻艺术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图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考述和量化分析,对于明代文人印章的鉴定、断代、艺术特征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标本参考意义。本文将新出土明代文人印章,按照出土或征集的地域进行分类,并以印主活动时间为序,进行全面考述。对以往考古报告中所出现的释文、考证等错误,一并加以纠正。最后从这批印章实物的出土地域、印主身份、材质、印文内容、边款等多个角度,对明代篆刻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风格作出总结,从考古实物方面弥补传统篆刻史文献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万历《开封府志》是现存明代开封府最全的一部府志,其编纂是在明代修志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其凡例十三则和序跋,有益于了解明代志书的修纂原则及意旨,为方志学本身的研究提供了帮助。此府志是由地方官员主持,地方名士和儒学生共同参与编纂的。在坚持“鉴古知今,存史教化”的思想指导下,体例上遵循永乐凡例,亦有一地之特色。作为稀见明代府志,万历《开封府志》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明代开封府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料。充分发掘万历《开封府志》的价值,有利于开展开封府地域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明代南都金陵是明王朝的南方政治文化中心,人文荟萃,明代诸多诗人作家或籍贯、或宦游、或寓居金陵,与金陵之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渊源,金陵文学自是明代文学之重要构成部分.永乐迁都北京,南都金陵文学历经短暂的萧条、岑寂与复苏,于弘治、正德间日渐兴盛,文人社集蔚为大观.晚明大家钱谦益(1582-1664)在论及"金陵社集诸诗人"时称"弘正之间,顾华玉、王钦佩,以文章立蝉;陈大声、徐子仁,以词曲擅场.江山妍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①钱牧斋认为顾磷(字华玉)、王韦(字钦佩)为弘治、正德间金陵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时期金陵文学代表性作家,其生平事迹与艺文成就当为吾人研究明代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蒋晖 《档案与建设》2017,(12):59-63,55
《真赏斋图》是明代吴派画家文徵明的代表作.文氏两次以真赏斋为题展开创作,两幅作品中真赏斋室内外景物呈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创作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比较嘉靖二十八年与嘉靖三十六年两幅图卷中器物陈设、家具样式、人物关系的变化,结合文徵明的创作思想及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文人群体的身份特征,能够看出文徵明对传统文人雅集绘画模式的突破、对文人身份理解的视角转变.通过辨析文氏借由器物塑造具有个性化、差别化的明代文人形象的意图,从而探究器物对于明代中晚期文人身份建构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域角度考察了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台阁体的主要成员为江西文人,而江西科举之盛、阁臣翰林之多是产生此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台阁文学的创作及文风的形成得力于秉承江西乡邦文学传统的江西文人的努力,景泰年间问世的《皇明江西诗选》则是江西台阁文学创作的标本。  相似文献   

8.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旅游活动高峰期集中在他中老年时期,其旅游的目的一是访友交流,二是愉悦身心.通过旅游活动,他精神矍铄、身体康健,为明代文人大士的旅游活动书写了极为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在明代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与所题诗文往往形成互文关系,体现出较为复杂的含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赵金《江村渔乐图》历来少被关注,而此图可能是其唯一传世作品。赵金为明代隐士,长于诗词文章,与当时名士多有往来,在当时江南文化圈中具有相当的声望。本文认为,将《江村渔乐图》置于整个文人"渔父文化"的脉络中进行阐释有其合理性。该作品所显现出的特征及其图像与之后的题跋,不仅是对赵金、文徵明等人精神追求的诠释,更体现了当时文人在"入世为官"与"出世隐居"之间徘徊不定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皇族谱牒,一般称之为"玉牒".但"玉牒"一词,又有多种词义.就其指皇族谱牒而论,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整体上的皇族谱牒,而狭义上则仅指皇族谱牒中的一种.因而,在阅读和研究古代典籍时,就不能将所有资料中的玉牒与皇族谱牒完全等同起来.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须作具体分析.尤其是宋代的皇族谱牒,由于立国较久,就难免前后有变;又由于宗室管理较为严密,就难免记载庞杂.加之皇族谱牒作为秘籍,宋人也极少能够亲睹,因而各种史书的记载便显得有些混乱.我们今天要想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就不得不首先进行一番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