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已大幅度减少,但教师“语言暴力”的“软体罚”造成学生伤害的事件却剧增.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语言暴力比体罚要“文明”得多,但它给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的危害却不能等闲视之.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校园的人际关系都造成消极影响.要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必须从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立法保护、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德育》2012,(21):10-10
近段时间,不断有一些针对学生的软暴力事件发生和曝光,如"绿领巾""红校服""蓝印章"……一次次践踏着教育的规律,刺激着教育的良心,晃动着教育的形象。多年来,以体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显性校园暴力,一直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重点打击的内容,成为教师从业的"红线"。相反,由于学校和教师认识上的模糊、软暴力自身边界的隐性、受害学生的隐忍不发等原因,校园软暴力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多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教师体罚学生等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而另一种以写检讨、罚抄写、语言讥讽等为方式的校园"软暴力"的现象却又有抬头的迹象。对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冷眼相待;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讽刺挖苦。"哀莫大于心死",教师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给学生自尊、人格和灵魂造成的危害远甚于形体摧  相似文献   

7.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不会体罚学生的。其实不然,许多美国学校也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外教彼特向我讲起过一起美国学校"公然"体罚学生的事件——美国加州一所小学的校长发现校园里两棵小树被学生刻划了树皮。校长曾经告诫学生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想不到有的学生根本不听从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2.
罗实 《中学文科》2009,(9):143-143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少数班主任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对学生“十艮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语言暴力偷袭学生,而且所使用的语言暴力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连成年人都很难入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因为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本文认为语言暴力这种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体罚,因为它伤害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很难修复。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少数班主任在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对学生“十艮铁不成钢”,在教育学生时经常用语言暴力偷袭学生,而且所使用的语言暴力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连成年人都很难入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不能体罚学生,因为这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而本文认为语言暴力这种伤害甚至远远大于体罚,因为它伤害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很难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开展正常管理、教育期间,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与学校师生之间所产生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学校应建立校园暴力的三级预防与应对体系:针对全体学生开设预防校园暴力生活技能课程的初级预防系统;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早期干预和重点强化服务的二级预防系统;校园暴力发生后紧急应对危机的三级应对系统.学校通过建立细致的、可操作的校园暴力三级预防与应对系统,可有效地预防与应对校园暴力,保障师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一些学校通过师德师风学习和教育活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对于有些学校和教师存在"软暴力"的现象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刘湘子 《师道》2004,(2):10-11
校园,一直以来被视为社会中的一片净土,因为她是人类传播明与知识的地方。曾几何时,暴力,这一最极端的行为方式却在侵蚀着我们原本纯净而又圣洁的校园。学生的打斗,教师的体罚,血腥与残忍,仇恨与凶狠,这一切所构成的校园暴力就如同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幽灵,正在吞噬着我们所播种的真善美,正在吞噬着我们的孩子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教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学生还是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谩骂、嘲笑与歧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校园精神暴力,是指教师凭借制度赋予的权威地位,采取侮辱性语言、歧视或孤立等方式,对学生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实施惩罚和伤害。它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病态心理问题,进而造成学生人格尊严的丧  相似文献   

19.
教师暴力现象在学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法律诉讼也常常见诸媒体。关于教师暴力,过去谈论得较多的是教师施之于学生的身体暴力——体罚。近些年,体罚现象基本已经绝迹,教师的隐性暴力行为却开始成为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师使用“语言暴力”是目前校园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从表面上看,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