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端端     
我们家庭年纪最小的成员是我的小外孙女,她的名字叫端端。端端现在7岁半,念小学二年级。她生活在成人中间,又缺少小朋友,因此讲话常带"大人腔"。她说她是我们家最忙、最辛苦的人,"比外公更辛苦。"她的话可能有道理。在我们家连她算在内大小8口中,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她吃过晚饭还要温课,而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很好。我觉得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偶尔对孩子的父母谈起我的看法,他们说可能是孩子贪玩不用心听讲,理解力差,做功课又做…  相似文献   

2.
再说小端端     
一我还想谈谈外孙女小端端的事情。前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是三年前发表的,现在端端不再是"我们家庭最小的成员"了(我儿子结了婚,家里添了一个一岁的小孙女),但她仍然是全家最忙  相似文献   

3.
妈妈,谢谢您     
正12月19日多云大大的眼睛,细细的眉毛,红苹果似的嘴巴,再加上"木耳"一般的卷发,这就是我的漂亮妈妈。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相夫教子,我们的脏衣服是她洗,可口的饭菜是她做,每次不会的题是她教……别看妈妈个子有点矮,可做起事来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比如拖地,几分钟妈妈就拖得一尘不染,妈妈有一双不怕热的手,因为我和爸爸经常端钣都需要在碗边上围上一层厚厚的湿手巾,可妈妈端饭什么都不用围,不管多烫的东西她都能又快又准地端到桌上。妈妈的嗓门特别高,看吧!早晨六点钟,只要她的  相似文献   

4.
吃相一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要吃饭。我们这一家子,吃起饭来的样子,还挺有意思的呢!妈妈真不愧是来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只见她端起饭碗,细嚼慢咽,不发出一点声音。她十分小心,不让衣服袖子  相似文献   

5.
奶奶有个乖宝贝,她是爷爷的妈妈,我们叫她阿太。阿太已经九十多岁了,可是她的个子比我还小。奶奶说":阿太老了,人老了就会变得很小,就像你小时候那样,要大家宠着、哄着、疼着。"阿太真的像奶奶所说的那样,不但越长越小,而且吃饭要奶奶哄,要奶奶喂,不然就赌气,所以奶奶叫她"乖宝贝"。早上,奶奶起床后,给阿太熬稀饭,熬得很稠很稠,然后端到阿太的房间,哄阿太起床。"乖宝贝,起来了,看我今天给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来,我们去洗脸,洗完就吃。乖!"  相似文献   

6.
当代愚公     
正人,一生都在不断地精准定位愚蠢线。愚蠢线分为两类,一类关乎个人。不犯错,永远不知道对与错的界线,我们的一生也永远都在不断地试错。对愚蠢线的定位,从小都在探索,而这个定位将伴随我们成长。女儿一岁半时,父母从老家来北京,一起过春节。吃饭时,端上来一盘炸花生。在女儿看来,这些可都是好玩的"小圆珠"。她双手乱抓"小圆珠",抓起来放到别处。我轻轻地敲打她的小手,说:"这样做不对。"她疑惑地望着我的双眼,发现:原来不让这样做。过了一会儿(她思考着  相似文献   

7.
<正>丁老师是我高二高三时的班主任,她有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工作成绩突出,工作经验丰富。丁老师对我们特别好,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某一天我们都开始用"丁妈"来称呼她了。有时候我们在校园里迎面碰上她也是习惯性地抬手招呼"丁妈好呀",而她也总是笑眯眯地冲我们点点头,特别欢快地回我们"都好都好"。她的爱,让我们班成了一个温暖的家。刀子嘴豆腐心丁妈是典型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加之她常常是"小蜜蜂"(扩声器)不离身,每次我们  相似文献   

8.
我对我的新英语老师其实不太熟悉,老实说,我没记全她的名字. 我来到这个学校不过两周,来的第一天就撞上她让我们听写单词.我坐在最后一排,没有书,因此心不在焉地随手在本子上画着.她端着书一边报着单词一边环顾着教室,后来她好像发现了我,便一步一步朝我走过来,眼睛盯着我:"孩子,你是新来的吗?"  相似文献   

9.
蓉儿 《师道》2013,(4):15-15
音乐,可以让人抵御岁月的风霜。刘老师是音乐老师。她高高的个子,齐耳的黑发,四肢修长,姿态端挺,常给人干练清爽、鹤立鸡群之感。她肤色微黑,单眼皮,完全不同于"杨柳眉,杏核眼,樱桃小嘴一点点的"的古典美人。但她鼻梁细挺,嘴唇性感,目光清澈锐利,能歌善舞,活泼健谈,别有一番风姿。上世纪70年代的中学校园,教我们的老师大多读过师范,科班出身。但时代使然,刘老师毕业那几届,教师紧缺,于是一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被选拔出来,经过两个  相似文献   

10.
爱的故事     
星期五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真功夫"吃饭.在排队点餐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站在妈妈身后,低声地问妈妈:"妹妹,你能给我买一碗面吗?" 妈妈犹豫了一下,转身问爸爸:"会不会是骗子?" 爸爸打量了一下老奶奶,说:"应该不是吧!你就帮她买一碗面,老人家看起来挺可怜的." 妈妈点完餐后,端了一碗热腾腾的卤肉面放在桌子上,对老奶奶说:"老人家,这碗面是给你的,你快趁热吃吧!" 老奶奶用慈祥的神情微笑着说:"谢谢你,谢谢你,妹妹!" 安顿好老奶奶,我们端着盘子上二楼用餐.我问妈妈:"这老奶奶怎么啦?怎么会没饭吃呢?她的家人呢?"  相似文献   

11.
正讲多了,点拨多了,练多了,学生们逐渐有了心计,开始留心周围的事物;而且,他们的"触角"变得灵敏起来。我要求一周写一篇的"周记"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多彩了。下面是魏荣一篇"周记"的片段: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是学校的清洁工。每天早晨,她戴着大套袖和我们一起打扫清洁区。今天早上,我端着一簸箕垃圾向垃圾箱走去,迎面碰着她提着纸篓往回走。我向她鞠躬问好。谁知这时刮来一股风,把簸箕里的一片纸吹落在地上。那片纸像长了腿似的,飞快而又调皮地向操场跑去。去拾吧,又怕簸箕里的纸会被吹落得更多;不去拾吧,又挺气人。这时,她三步  相似文献   

12.
空中陷阱     
飞机起飞30分钟后,两名男子冲进后舱配餐室,端起手枪对着空中小姐,要她接通机长的机内电话。一个罪犯从她手中抢过电话:"是机长吗?你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08,(8)
她,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知心大姐。张老师是我们的朋友。下了课,我们常会开玩笑地叫她"老张"。每当这时候,她不恼也不怒,总是笑眯眯地听着我们说话。  相似文献   

14.
楚人 《作文大王》2008,(2):64-65
(阿必那时才两岁)她是个乖孩子,只两件事不乖:一是不肯洗脸,二是不肯睡觉. 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她便觉不妙,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慢悠悠""轻声"很传神地写出了小阿必的心理:她觉得"不妙",想逃,就说出来了,可爱的样子就写活了.)  相似文献   

15.
正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苏老师。班里有人称她为"雷公",有人尊她为"圣母"。她长着一头有个性的长发,上半部分是黑色的,下面是咖啡色的;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目光却非常凌厉,班上发生的任何事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她发起脾气来就如同"雷公"驾到,说话声"震耳欲聋",我们都害怕她;可她表扬你时,那小小的嘴巴能说会道,话语甜丝丝的,整个人犹如"圣  相似文献   

16.
端端的画     
端端画了一幅画和她一般高妈妈把画贴在墙上端端左看看右瞧瞧和她比比个还要和她说说话我是端端你也是端端我每天上幼儿园你每天呆在墙上我比你高了妈妈说因为我一直在长个你是小时候的我冬天到了,天冷了墙上的端端还是光脚丫妈妈,妈妈快给端端找双袜袜袜袜是脚丫子温暖的家只要你推开端端家的门一定能看到那张端端的画还有那双火红的毛线袜端端的画!北京@陈莉  相似文献   

17.
3岁的丽丽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点事情了。一天中午,她见妈妈盛好了几碗饭在厨房还没有端到客厅的饭桌上,就想帮妈妈放到桌子上。妈妈连忙阻止,对她说:"丽丽,妈妈来端饭,你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不经意间,她的笑脸常常浮现在我的心头,想念之情就像潮水一样,慢慢地在我的心海中涨了起来……那时的她,十三四岁,是我们班上的"小不点"。她有着小小的嘴儿,高挺的鼻,细细的眉毛,发亮的眼,红红的脸蛋儿,醉人的酒窝。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可爱快乐的"小天使",十分讨人喜欢。她爱唱歌,我们都称她"天王女歌星"。忘不了她教我们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情景:她蹦蹦跳跳地走到讲台上,脸上带着纯真的稚气。她往讲台上一站,昂起头,挺着胸,背着手,带着笑,一副小老师的神气模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预备——唱——"她开始领唱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中有很多表达与食物有关。今天我们就从食物说起吧。我妈妈常常告诉我们"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意思是说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挽回了,你没有必要动怒。人们常夸张我妈妈是"好人",她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们在她周围从来都不会感到"如履薄冰"———我们不用谨言慎行,因为她从不冲我们发火。妈妈也常教育我们要"打碎鸡蛋做煎蛋卷"。意思是说,人必须要向前看。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春雨霏霏的上午,我们班正在上一节"介绍民风民俗"的口语交际课。上课伊始,老师先让我们熟悉讲稿,同桌互相练习。完毕后,刘瑜灵就被同桌推荐上台,她介绍的主题是"藏族饮食"。"藏族人主要以糌粑为主食……"经过她一番详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藏族人的食物和吃法。她介绍得饶有趣味,大方得体,老师给她加了3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