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年,美国某石油公司有一名青年,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因为他负责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一次,他突然想: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经过一番研究,他终于研制出能节省一滴焊接剂的...  相似文献   

2.
雷蒙德·卡弗是美国最受崇拜的当代短篇小说家和诗人,尤其在近20年来,他的声誉日隆,几乎没有哪位美国作家比他更受到人们的尊重。当今美国的许多年轻作家放弃六七十年代盛行的讽刺幽默的写作手法,而追求严肃的写实主义风格,这大概是受到卡弗的直接影响。他被美国学术协会与文学艺术委员会接纳为会员就是对其才华的正式肯定。这位于1988年6月刚刚与诗人特斯·加拉格尔结婚的作家,在完成他的诗集《通向瀑布的斯路》之后  相似文献   

3.
纪念T.S.艾略特诞辰一百周年,没有呜咽,只有一片轰鸣。 T.S.艾略特于1888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圣路易斯市,1965年1月4日于英国伦敦去世。尽管这些时间和地点可以简单地概括他的一生,然而它们却被他一生中的无数反响所淹没。这是因为艾略特在其有生之年,不仅创作了《荒原》这首20世纪最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伦敦大学语言学院教授杰克·哈德森收到了一份电子邮件。信的作者姗姗来迟地回应了哈德森几年前在因特网语言论坛上提出的一个问题:在通晓多种语言的人当中谁在语种数量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而作者回答他:很可能是我的祖父。信的作者现在生活在美国并要求在媒体或者因特网上隐去其姓名。他告知,他的祖父是意大利人。20世纪初头一个10年他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移居美国。从来没有在学校里学习过,但是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多种外语。到告别人世时为止,一个目不识丁的西西里人已经会说世界上70种语言,其中有56种会读写。当这个非凡的人20岁…  相似文献   

5.
正弗兰克·詹姆斯和杰西·詹姆斯兄弟是美国西部历史上有名的火车大盗。也许用“盗”这个词有点过于“低调”了,因为他们用的是明目张胆地抢的方式。从1866年开始到1882年,他们兄弟的劫掠行径一干就是16年。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他们劫富济贫的记载,甚至在杰西·詹姆斯被暗杀之前,他还在策划一票银行抢劫案,以期能够在金盆洗手后有足够的钱来过上优游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对兄弟,竟成为美国人敬仰  相似文献   

6.
异想天开的梦想让他成为世界“冰王”1805年,22岁的美国波士顿人弗雷德里克·图铎心中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当时制冷技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做环球冰买卖生意。弗雷德里克和他的兄弟姐妹从小在夏天就能享受到美味的冰淇淋和冰镇饮料,冬天从农场池塘里取出的冰块被保存在专门的冰屋里,以备炎热的夏天消暑之用。1805年夏天,22岁的弗雷德里克和他的哥哥威廉在家庭的一次野餐中享受着那个时代非常奢侈的冷饮时突发奇想,他想,如果能够将冰运到印度和其它热带地区去肯定能赚大钱。他准备用船只将美国波士顿的冰块运送到热带地区去,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晚饭后的无数个夜晚,小华盛顿·欧文总是悄悄地溜出家门,去附近一家剧院看戏;到九点钟光景,又恋恋不舍地及时从剧院回来参加全家的晚祷;然后,再次跑出去看看戏的结局。他母亲时常悲叹道;“唉,华盛顿,你要是听话该多好啊!”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小儿子所喜爱的游逛日后使他得以走遍世界各地,从中发掘创作素材,进而成为美国文坛上第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家。欧文出生于1783年,正值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当时,最后一批英军仍行进在纽约街头。他一开始提笔写作,欧美两洲的人们都惊异地觉察到这个美国人写起小说、散文和历史传记来俨如一个生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了“普利策奖金”。这是一种授予美国新闻写作和文学方面优秀作品的年奖。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10月生日生于匈牙利的马科,但长在布达佩斯。他十七岁时来到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服役于南方联盟军队中。1867年,他充当圣路易斯的一家德国日报《西方邮报》的记者,从此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同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普利策便在地方新闻业中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当众演说的才能使他于1869年在密西西比州赢得众议员的席位。尽管任这样的职务从法律上讲他太年轻了,但他当选了。  相似文献   

9.
<正>瑞吉·杰克逊中等身材,身材瘦削,两鬓斑白。他戴着一副细边眼镜,表情宁静满足,说话沉稳平和,透出一种学者或牧师的风度。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杰克逊2014年11月21日刚刚告别牢房。他因为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谋杀案而锒铛入狱,一蹲就是39年,创下美国含冤坐牢时间最长的"纪录"。飞来横祸从天降杰克逊是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人,从小和母亲、继父以及其他四名兄弟姐妹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有这一切都在1975年5月25日戛然中止。当时他刚好18岁。  相似文献   

10.
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史华●达拉斯市郊的格伦湖地区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外,每天都有一个墨西哥裔的美国孩子隔着铁丝网看球,他恨不得变成小鸟飞进去打球。然而因家里穷,他只上过七年学,高尔夫球场的大门似乎永远也不会为他开启。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使他灰心,他首先设法当上...  相似文献   

11.
阎振瀛的画     
阎振瀛1940年生,美国杨百翰大学戏剧艺术与实用语言学博士;现任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前任文学院院长兼艺术研究所所长。曾于国内外举办个展24次,包括巴黎展、北京展、美国纽约亚美艺术中心(AsianAmericanArtsCenter)等展览。被列入美国颇具权威性的《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德国慕尼黑大学与美国宾州大学分别有两篇博士论文研究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阎振瀛的绘画,胸有成竹。他以探险式的行动从事创作,没有家法、没有师承,赤裸地呈现在单纯的形式和结构中。美国东方艺评家哈特妮女士(EleanorHeartney)著文,将他与毕加索、米罗、克力诸…  相似文献   

12.
毛旭 《世界文化》2014,(12):15-18
<正>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国父、第一任财政部长以及印在10美元钞票上的那个人。作为美国梦最初的实现者之一,他比本杰明·富兰克林出身还要低微:不只是一穷二白,而且还是私生子身份。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汉密尔顿,就没有美国今天的强大。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1月7日,一个声明在美国引起轰动。在洛杉矶湖人队效力12个春秋的篮球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向全世界宣布,他因患艾滋病而即刻退出湖人队。此后的十个月中,他格外繁忙。他在美国各地现身说法地讲艾滋病的危害和严肃两性关系的重要性,被指定为国家艾滋病委员会主席,但他在1992年9月辞去了这一职务,他发现他的体力一如既往,便坚持篮球训练。1992年2月,他获得美国篮球协会(NBA)最佳球星的殊荣,参加梦之队,进军巴塞罗那,捧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之后,他在9月又发表了一个新的声明:决定于第三季度重返洛  相似文献   

14.
结识克里斯多弗·里夫是在他一跃就能跳过高楼大厦的时候。那是1977年,他25岁,正在拍摄影片《超人》——一个会使他成为全美国人的偶像的角色。当时我是一名摄影师,为杂志拍名人照片,为电影拍剧照。在为《超人》拍摄剧照期间,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演员。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他会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名叫"美国饭店"的餐馆内,服务员把一份晚餐送到一个男顾客的桌上后转身走了.这位男顾客放下手中的报纸,却没有动饭菜,而是起身去卫生间"方便"一下.两三分钟后,他走了出来,看见一位手脚利落的服务员已清理完他刚才坐过的位子,端着还未动过的饭菜走回了操作间.  相似文献   

16.
(一)1906年4月,高尔基抵达美国的第二天早晨一开始,又涌来了几十名来访者。“高尔基先生正准备参加今天将举行的宴会……”布列宁向大家宣布说。“他今天无论如何不能会见你们了。他要和马克·吐温交谈……”马克·吐温的名字对最热心、最坚决的来访者都产生了魔力般的作用。这大概是布列宁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但是,在那个时候的纽约,甚至在当时的整个美国,这确实象他如果宣布高尔基将与复活了的乔治·华盛顿本人共进早餐一样轰动!纽约是个车声隆隆、人声嘈杂、交通繁忙、生意经十足的城市,就是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马克·吐温的笔和语言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70岁高龄的马克·吐温在掌握人类的智慧和心灵上甚至胜过一些国家首脑。难怪人们曾多次向他本人提议争取当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7.
土地庙情结     
谷祥云 《寻根》2006,(2):107-108
台静农先生曾来美国探亲旅游,自美国回台,在台大中文系闲谈时,他说:“美国有什么好,没有见过一个土地庙!”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之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金是当今读者最多、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被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他也是最有钱的作家之一,在《福布斯》2008年10月公布的全球作家收入榜单上,他排名第三。他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一家名叫“美国饭店”的餐馆内,服务员把一份晚餐送到了一个男顾客的桌上后转身走了,这位男顾客放下手中的报纸,却没有动饭菜,而是起身去卫生间“方便”一下。两三分钟后,他走了出来,看见一位手脚利落的服务员已清理完 他刚才坐过的位子,端着还未动过的饭菜走回了操作间。  相似文献   

20.
没有硝烟的战场——美国的广告倪大昕法国哲学和文学大师萨特在谈论他在美国的见闻时这样写道:“在美国(至少是我所熟悉的美国),你绝不会孤独地在街上走动。连墙壁也会跟你讲话。”(《萨特随笔》)他在这里指的是比比皆是的广告和招贴画。的确,美国是一个广告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