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文报》,创刊于1957年3月4日,是一张周两刊的傣文四开小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个以傣族为主体,汉、哈尼、布朗、拉祜、基诺等十几种民族杂居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这里有绚丽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精巧玲珑、令人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有美丽多姿的亚热带的迷人风光,被人们誉为孔雀的故乡。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把用自己文字印刷的西双版纳傣文报称为“孔雀之窗”。西双版纳傣文报的读者主要是广大傣族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他们大多数不识汉字,不懂汉语。过去的西双版纳傣文报,全靠翻译西双版纳汉文报和其他报纸。一条一千字的汉文稿,翻成傣文就二三千字了;另外,语法不同,写法不一样,念起来很别扭,大家不爱看。要把傣文报办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使读者爱看,就要有一大批傣族通讯员,直接用傣文写稿。几年来,他们在全州培养和发展了100多名傣族通  相似文献   

2.
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抢救是傣族记忆与传承的重要方式.此文论述了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分析其保护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建议.依托云南省"十二五"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规划,采用原件收集、载体修复与发掘利用等方式抢救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对构建傣族社会记忆、传承傣族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07,(10):27-27
虽然有关维、哈、柯、傣文的信息化工作至少已经开展了15年,但至今无法实现维、哈、柯、傣文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这已成为制约维、哈、柯文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由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主导研究的基于IS010646、网络环境下协同作业的、印刷出版与数字出版一体化的维、哈、柯、傣文电子出版技术,彻底实现了维、哈、柯、傣文信息共享与交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有关维、哈、柯、傣文的信息化工作至少已经开展了15年,但至今无法实现维、哈、柯、傣文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这已成为制约维、哈、柯文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障碍。由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主导研究的基于ISO10646、网络环境下协同作业的、印刷出版与数字出版一体化的维、哈、柯、傣文电子出版技术,彻底实现了维、哈、柯、傣文信息共享与交换。  相似文献   

5.
<正> 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字,据傣族文献记载,傣历669年(公元1277年),“佛爷”督英达第一次用文字把佛经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因此这种经书也叫贝叶经)。按照这一记述,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1953年,西双版纳自治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决定改革原有的傣文。1954年,有关部门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1955年,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参阅大量傣族原始贝叶经档案的基础上认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贝叶经档案可分为叶质经书、纸质经书,全傣语、半傣半巴利语、全巴利语经书,傣仂文、傣纳文、傣绷文经书,大藏经、单部经及其他经书等;贝叶经档案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等特点。对贝叶经档案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其进行整理、鉴别、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怡  田佳 《云南档案》2005,(3):35-36
<正>“傣”,意思为“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区有“傣那”、“傣雅”、“傣绷”等,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金平等地。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有德宏、西双版纳和金平三种方言,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20世纪50年代经过改进,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傣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献方面有千年的傣文文献,包括“贝叶经”和著名的傣历;叙事长诗《召树屯与楠木诺娜》、《峨并与桑洛》等。艺术方面有优秀民间歌手“赞哈”动人的演唱;有优美的孔雀舞;动听的象脚鼓和铭锣;欢乐的泼水节等。  相似文献   

8.
粉碎“四人帮”以后,云南民族出版社重新得到了恢复。目前归云南省民委领导,出版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傈僳文、景颇文、佤文、拉祜文等六种民族文字的图书。这家出版社编制五十七人,现有三十二人,其中编辑二十二人。去年共出书十三种。已出版的书,百分之七十是用少数民族文字著作的,如傣族长诗《五彩云》和《葫芦信》等;翻译汉文书只占百分之三十。  相似文献   

9.
二、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的研究价值 傣族、纳西族、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字的少数民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傣文、东巴文、彝文档案史料,是傣族、纳西族、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文艺和现实研究价值,并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民族文化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傣族聚居地区的贝叶经被形象地称为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贝叶经整理出版工程 ,并将陆续出版多达百集的《中国贝叶经全集》。贝叶经是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 ,内容十分复杂 ,被看做是傣族文化的“万有文库”。傣族贝叶经传说共有 8万多部 ,目前西双版纳已收集到 30 0 0多部。为了整理和出版这些贝叶经 ,有关方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计划投资 6 0 0万元。《中国贝叶经全集》包括贝叶经文原件扫描、国际音标、新傣文、老傣文、汉语翻译…  相似文献   

11.
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到今年3月25日止,已复刊和创刊的地(州)县报有10家。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中,5个自治州有了报纸,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团结报(汉、傣文两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西双版纳报(傣、汉文两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报(傈僳文),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报。此外,还有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简讯;思茅地区的思茅报,亦于去年一月复刊。已办的三家县报,是宜良报(曲靖地区),保山报(保山地区)和彝良报(昭通地区)。上述10家小报主要报道本地区的新闻,除特别注意民族团结的报道外,其中农业报道占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文贝叶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献,加强西双版纳古傣文贝叶文化保护和利用,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更好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泽 《云南档案》2006,(2):19-19
以耿马县档案馆收藏的傣文档案为基础,由耿马县原县志办主任杨铸老师翻译整理的《耿马土司历史译稿》,在该自治县成立五十年周年之际编印出版,这是一本研究傣族土司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稿。  相似文献   

14.
吴泽 《云南档案》2005,(5):46-46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前夕,中央、省、市各新闻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档案馆保存的实物档案,成为记者采访报道的重点。用白棉纸(构皮纸)书写的傣文耿马、孟定土司史(利肯勐)、土司礼仪、税赋底簿等数百年前的档案,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12,(7):9-9
以傣家经典贝叶经记载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使用傣、汉两种文字讲述的儿童故事绘本——“赞巴蝶傣语乐园”系列丛书近日出版发行。作为国内首套傣汉双语儿童课外读物.丛书填补了傣汉双语教育参考读物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尹文山 《大观周刊》2012,(26):152-153
傣汉双语者(bilingual)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傣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傣族个体。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何根据民族儿童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适时开发智力,是傣汉双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是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权和个人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活动、问题的历史记录.傣文历史档案、纳西族东巴文档案、彝文档案的内容宏富,载体多样.本文旨在对这三个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档案史料作一简要概述,同时揭示其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遗存至今的珍贵的民族档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是个巨大的宝库。在这个璀灿的文化宝库中,除大量的汉文典籍外,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典籍。例如满文、藏文、蒙文、维吾尔文、彝文、傣文等等,不仅量多,而且大部分是抄本、孤本,有的作文物保存,有的在图书馆中属特藏,因而更显其珍贵。在这些文献典籍中,保存了不少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春城晚报西双版纳报(汉文版、傣文版)团结报(汉文版、傣文版、景颇文版、傈僳文版)怒江报(汉文版、傈僳文版)思茅报楚雄报大理报文山报红河报昭通报保山报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6,(Z1):132-133
<正>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阿昌族人口只有3.39万人,主要居住在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陇川、潞西、盈江等县市,少部分居住在腾冲县以及缅甸境内。阿昌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使用汉字和傣文。其发展历程主要依靠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了阿昌族自己独特的口述档案。阿昌族口述档案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