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杜甫《秋兴》第八首中的一联。一些较权威的解诗者都认为,这两句诗是全部倒装,即“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选》解释这两句诗也持此说。  相似文献   

2.
第一步:读诗应知诗家语古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应该读懂诗歌,诗歌的意思读不懂就谈不上鉴赏。例如上海某年的高考题要求考生将杜甫《秋兴八首》中的两句诗按一般的语法结构加以调整,这两句诗为“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乍看起来,这两句诗既没有生僻的字眼,也没有古奥的知识典故,可是连读起来就是不知所云。其实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倒装的句式,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首诗里主要是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稻是被鹦鹉啄余的香稻,梧桐是被凤凰栖老…  相似文献   

3.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诗一般被人认为是倒装句,其常式句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认为读者在品读杜甫原句时,一般是不大会产生歧义。本文基于对这两句诗语言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而产生的7种表达方式的分析,对传统的读诗解诗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杜甫七言律诗《秋兴八首》之一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历来被推为倒置的范例,至于因何而倒,则见仁见智了。今有人认为:“只有按倒置句排列,才符合平仄节奏的要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否则就不合规律了。”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讨论的。我们先抄录这两句凡十四字《广韵》中的音韵地位,然后比较一下“正序”句与倒置句的平仄。  相似文献   

5.
《孤独的收割人》(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一诗中有这样两句诗: “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杜鹃声唤醒了春光”。《教师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认为这两句诗是从反  相似文献   

6.
对于杜甫《秋兴》诗"香稻"一联的句法,过去的研究要么未能认识到句子类型的多元性,要么未能准确把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其结论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从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汉语句法发展史、唐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香稻"联中的两个句子整体上都是属于存在句,其中"啄余鹦鹉粒"为定中型被动式,"栖老凤凰枝"为"定中型使动式"。  相似文献   

7.
这里说的“错综”.是指诗语言的一种颠倒错落之美。它的具体内涵在于。诗人采用将语词倒转、离析、拆卸等手法。让语言陌生化.从而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忧思与情感。请看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浃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相似文献   

8.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句,意象鲜明,厥旨遥深,实乃老杜精心结撰的千古名句,也是他晚年刻意追求律诗创作艺术的具体表现之一。然自胡适以来多有误解或贬斥者。本文实事求是,驳谬纠偏,探真赏美,还其本貌。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考查诗歌调序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1992年上海高考试题就要求考生将“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按一般语法加以调整。一些考生在解答这方面题目时,由于缺乏对调序句子的了解,所以失分较重。古人对诗句调序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一被尊为“诗圣”的杜甫,无疑也同样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可贵,不仅在于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脍炙人口的优美篇章,还在于他对于语言艺术的不懈追求。比如他在句法上的独创:“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何将军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阆山歌》);比如他善用虚字、叠字,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谓“五言用虚字易弱,独工部‘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古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人苏轼贬官在广东惠州时,曾作《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人教社编初中《语文》第三册《荔枝蜜》引用了这首诗的后面两句,教材注解这两句诗时又引出了诗的前两句,但没有时这两句作具体解释。高中《语文》原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亦引用了苏诗,教材注“卢橘”为“枇杷”。周有光先生在《语文闲谈·续编下》的《枇杷入诗》中释:“‘枇杷’又称‘卢橘’,现在广东还有这种说法”,并以苏诗为例。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一篇常说常新的不朽诗篇,其中疑而未决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恐怕一时难有定论。对起首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理解即是一例。近读陆精康先生的《说“五里一徘徊”之“徘徊”》一文(《语文学习》1998年第8期),觉得文中对起首两句诗的理解多有牵强附会之处,若不及时纠正,恐怕会影响到对原诗的理解,也会使得原来清楚明了的东西变得模糊或讹误相传。草写此文以供商榷。第一,陆文认为“兴比分野,彰彰明矣”。这是对的,因为兴和比尽管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陆文  相似文献   

13.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 “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目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16.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这是去年九月发表的毛主席诗《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两句。对于“战锦”的解释,从全国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看,绝大多数都理解为一九四八年的打锦州一役,从而认为这两句诗主要是批判林彪对锦州之战的干扰。这其中,《红旗》杂志去年第十期裘是同志的文章《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诗刊》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语教材第三册对《诗经·卫风·氓》中的两句诗“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是这样解释翻译的:“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对于“靡”,则注释为“无,没有”,是一个否定词,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我们看到,涛句只有“靡”一  相似文献   

18.
也谈“除”     
王海根同志《古代汉语反训举例》一文(见《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三期)中将除官之“除”解为授予之义,这是对的。但是,认为除官之“除”为“除去”义的反训则不妥。古书中除某官即授以某官,白居易《除苏州刺史》:“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可证。然“除”字,沈  相似文献   

19.
最近翻阅上海出版的《语文学习丛刊》第六辑,见到钱丰同志的《“扑朔”“迷离”试解》一文,觉得这一词语释义上的老问题,还有进一步来探讨的必要,就把自己的一点管窥之见,也提出来与大家商榷。《木兰诗》的结尾,过去解释虽多,但就“扑朔”“迷离”这两个词的词义和词性来说,完全不同的意见,实际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是动  相似文献   

20.
丁士虎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46-47,66
《诗经》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二句诗出现过三次,古今学者对这两句诗的注解、今译多不相同。笔者结合民俗学、语言学和古文献学的知识,对其重新考释,认为它与春耕前举行的一种宗教祈神仪式有关。“田畯”是指在这种仪式中扮演谷神后稷的“尸”的代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