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侠 《中国考试》2005,(9):37-38,41
怎样才能“答到点上”?这是学生常问的一个充满了困惑的问题。就此困惑,我们的回答是:要想答到点上。首先必须知道“点”是什么?怎样去找“点”?然后就是如何针对“点”来组织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2.
铁杆股民     
《学习之友》2011,(5):64-64
某公司一天下午开会有人迟到,领导面有愠色:“几点了?”答:“2700点。”领导:“我是问你什么时候!答:“收盘的时候。”领导急了:“出去!”答:“出不去,全跌停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4.
佚名 《班主任之友》2005,(12):59-5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的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天,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了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5.
一凡 《学习之友》2006,(9):56-57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荷兰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6.
问: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对吗?答:不对,“线段”是图形,“距离”是数量,二者的本质属性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成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这里的“长度”两个字是关键,不能省略.问:直线Z上有一个点A,在直线上与A点的距离为1cm的点有多少个?答:有两个且只有两个点.因为A点是直线l上的一个点.所求的点必须在直线l上且到点A的距离为1cm.因此这样的点只有两个.问:经过平面上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平面的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所给的3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其中任意两…  相似文献   

7.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话说有一个穷汉在海滩上晒太阳,有人劝他:“你该做点什么啊。”穷汉问:“做什么呢?”答:“比如说,可以弄条船去打渔呀。”问:“打渔干什么?”答:“挣钱啊。”问:“挣钱干什么?”对方耐心地开导他:“你有了钱,可以买再大一点儿的船,可以捕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这不比你现在穷着好?”穷汉又问:“挣了钱最后干什么?”答:“你有了钱,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享受这海滩上的阳光。”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3,(6):54-54
一位博士到一家企业去面试。面试官问他:“你什么学历?”博士答:“我有清华大学的学士学位,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接着问他:“你懂外语吗?”博士答:“我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对俄语也有一定的研究。”面试官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又问:“你有过工作经历吗?”  相似文献   

9.
枫叶 《初中生》2007,(1):9-9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一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一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0.
幽默谐趣     
《师道》2013,(1):63-63
老师问:“你怎么迟到了呢?”小明答:“因为一个路牌。”老师又问:“路牌?什么样的路牌让你迟到?”小明答:“路牌上写着‘前方学校请慢行’。”  相似文献   

11.
新西游记     
NO.1 悟空因违逆唐僧的意志,三打那变化多端的白骨精,被贬回花果山。几个月后猪八戒突然来访,进门就哭。悟空问:“队伍到哪里了?”八戒答:“山西。”悟空又问:“可是又遇到哪路妖怪?”八戒答:“没有。”  相似文献   

12.
考试妙答录     
考生实乃世界第一聪明搞笑专家。君若不信,请看:语文试题:“清水出芙蓉”,下半句是什么?答一:碧血洗银枪。(这位老兄应该是个古龙小说迷)答二:乱世出英雄。(有气魄!)语文试题:“奇文共欣赏”,后半句是什么?答:好酒同品尝。(要么本身就爱喝两口,要么是广告看多了。)语文试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一句是什么?答:人不风流枉少年!(此乃“新鲜人类”的心里话。)语文试题:“不畏浮云遮望眼”,后一句是什么?答:飞来峰上有晴天。(若不知正确答案为“只缘身在最高层”,似乎此答案也还蛮像那么回事。有意思的是,经…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写信一天,姐姐看到5岁的小西拿枝笔在写什么,就问小西:“你在干啥?”“我要写封信给小英。”小西回答。“可是你还不会写字呀。”姐姐又。。小西扬起头说:“那有什么关系,反正小英又不识字。”在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张晓:“黄河的发源地在哪儿?张晓答:“天上。”“为什么?”“诗人李白不是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吗?”黄河的发源地妈妈:孩子,你不感到羞愧吗?已经上了3年学,却只能数到10。这样下去,你将来能干什么呢?儿子:我去当拳击裁判员。答。姐又当裁判睡着了儿子不愿早睡觉,爸爸坐在床边给他讲故事。一个小时过去了,房…  相似文献   

14.
1.两头牛在草地上吃草,一牛说:“你那草啥味儿?”一牛答:“草莓味呀!”一牛说:“啊?”于是抢着吃了,吃完了,怒道:“你骗我!”一牛答:“没骗你呀!”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耳耳 《父母必读》2012,(6):136-138
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好像多是年轻人困惑的声音:“老人带孩子到几岁好呢?”“为什么老人总溺爱孩子?”“该怎么跟老人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呢?”其实,老人带孩子也有他们的苦衷和困惑。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会为你带来和老人相处、沟通的新感受,想出更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田占力 《河南教育》2006,(1S):34-35
相信这个问题是诸多老师、家长共同的担忧。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困惑:14岁的儿子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地左蹦右跳.我觉得很好笑,就随口问:“谁的歌让你这么陶醉?”“笔笔的。”儿子答。“笔笔?笔笔是谁呀?”“笔笔是谁都不知道,爸,你可真老土!”儿子头也不回地甩来一句话,留下我一个人干瞪眼。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下课以后同到家,妈妈总是会问:“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啊?”但是,孩子如果同答说:“我们今天上了幸福课。”你会怎么想呢?妈妈肯定会反问:“那是什么课啊?”  相似文献   

18.
开心岛     
难不倒 老师问一名智力早熟的男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答:“4月8日。”老师问:“哪一年?”答:“每一年”  相似文献   

19.
那天我去买菜,接到一个陌生老人的电话:“你是乔老师吗?” “是的,您有什么事?”我答到。 “你们班上有一个叫刘大明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20.
创新意识从哪儿来?从激活了的思维中来。在语文教学中,若经常地举行“答问”———“答小记者问”这种听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谁是“小记者”?讲台下的学生。谁“答”?讲台上的老师或由老师邀几个同学组成“答问团”。何时“答”?每周用一节活动课或晚自习课。“问”什么?有时以《世纪之交想什么》《关于人生与作文》等为题;更多的时候,只要估计学生感到困惑或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都鼓励尽情地问。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同学们将“问”些什么?这可以用笔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同学们每人至少提出10个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