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碧红 《林区教学》2010,(12):35-36
洛克提出个人自由在法律价值体系中占有绝对优先的地位,指出政治社会中的自由决不是个人乐意怎样做就怎样做,而是在法律制约范围内的自由。洛克的自由理论对现代西方法律发展和西方国家法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西方国家法律思想和制度告别了一个旧时代。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上,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历来有三种没的观点,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产生了社会预防论;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  相似文献   

3.
论自由概念(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相似文献   

4.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上 ,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 ,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 ,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 (包括重刑预防和一般预防 ) ;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 ,产生了社会预防论 ;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 ,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 ,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主 ,刑罚预防为辅”的科学的预防犯罪模式。  相似文献   

6.
杨军 《天中学刊》1998,13(3):19-24
上帝是犹太教的核心观念。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经常发生冲突,但又包容了人的自由意志。塔木德时期拉比们事实上悬置了圣经,人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发展。上帝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指导他们明智的运用意志。在犹太教中,上帝与自由意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应该"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但卢梭自己在<社会契约论>中却并没有对这个概念做出解释.因此,有学者就从霍布斯-洛克式自由的角度理解卢梭的这个概念.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第一,卢梭在他早期的<政治经济学>中实际上已经反驳了这种理解;第二,卢梭的自由指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有意志上的相互奴役,这根本不同于霍布斯-洛克式的自由.但应该如何在政治共同体中实现这种自由呢?卢梭认为必须到"自然自由"中去寻找,因为"自然自由"的两个特征可以保障在政治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意志不会受到另一个人的意志奴役.因此,卢梭的"像以往一样地自由"指的是"自然自由".  相似文献   

8.
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人生,是一个人的自由。只要是在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内,由不得别人说东道西、指手画脚。正如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是做泥瓦匠、工程师还是做设计大师,既取决于他的努力、奋斗、天赋和造化,同时也取决于他的自由意志、个人意愿。不同层次的人生固然有境界的差异,但他人不宜越俎代庖地作价值判定,更不能自作多情、主观臆想地去指导和要求。因为选择主体不仅是“如鱼在水、冷暖自知”,而且是“求仁得仁、求怨得怨”,自得其乐或自适其乐呢!转视教育中,近来有人大力倡导要“乐于”做一名普通教师,本觉无可厚非,可近来又发展为…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正>人的主要志向是对自由的渴望,这个自由,我不是指自然所给予每个人的自由意志,而是指那种自发的、发展的或自治的自由,指那种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努力和斗争才能获得的自由。但是这种愿望的更深刻和更基本的形式是什么呢?它就是对内在的和精神的自由的渴望……因此,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个人获得内在的和精神的自由,或者换言之,就是通过知识、智慧、良好的意志和爱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0.
洛克的世界观同牛顿创立的古典力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继承了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他的哲学体系,包括关于必然与自由的学说。洛克认为一切物质都受必然性的支配,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其他物质作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人的意志也在两个方面受必然性所支配,一方面受欲望所支配,另一方面又受客观可能性所制约。欲望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本能,是意志的必然动力。人类通过理性的判断,就能够使意志从单纯受必然性所束缚,进而达到自觉的行动,这便是自由。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的先天综合判断和先天认识能力,康德先验论哲学借助形式逻辑的判断形式,为认识现象世界织就一张认识之网。其结论是:人为自然界立法,而自由又为人立法,亦即自由是人的最高本质。于是,康德美的分析就是对人类自由本质深入全面的哲学论证。这一分析也将艺术本质及其创造过程的理解导入深邃境域、推向全新高度。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一个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原始问题”,同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感知自我的着力点之一。《圣经》是犹太民族以宗教方式掌握世界与探索自由的艺术结晶。而在黑格尔悲剧观视域下的《伊甸园》故事恰恰彰显了人类自由的悖论,并使我们对于她的理解不仅停留于宗教层面,而且更进一步地延伸至人类“自由”意义的思考维度上来。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笼统地对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中的所谓"第三种人"持否定态度,而实际上胡秋原无论是对民族文艺理论的批评还是对钱杏邨理论的指责都是为了守护文学自律,这并非意味着他否认文艺与政治、阶级的关系,但其底线是他律的力量不能破坏艺术之形式。尽管这些意见可以矫正其时左翼文学的偏颇,但由于胡文极尽嘲讽之能事、再加上苏汶高调的声援,有点儿"浪费的"论争在所不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小说《自由坠落》中主人公萨姆尔的人生轨迹,明确回答了人生是否有过自由的问题:自由与否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感受.认为虽然萨姆尔的叙述说明他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但他自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在困惑中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指出: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浮“自由坠落”,自由与否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  相似文献   

15.
霍布斯和洛克均以个人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创建"自然权利"。但在对人性的初始分析中,二者就有不同的趋向,霍布斯的逻辑一贯的论证将个人由自然状态送入"利维坦"中,洛克的折中与调和却为个人营造了一个"有限政府"。马克思的个人却是置于历史的社会形态中的具体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由是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自由概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维度:其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即自由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其二,自由是人的能力、素质的提高,这是马克思自由概念的现实性维度;其三,马克思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维度看待自由,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自由的关系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就此而言,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批判性,批判了资产阶级法律意义上的自由,遮蔽了背后的“社会关系”,从而在~个制高点上探索自由,夯实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其目的在于肯定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最后解放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萨特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学","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自由观是一种人道主义自由观。它在把人投向未来的同时,人也在不停的形成与创造中,人是人自己的未来。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版权平行进口中“首次销售原则”的适用问题,根据产地加以区分的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国内法对“首次销售”行为之效力的认定是关键.“首次销售原则”与版权地域性、独立性无关,一国对“首次销售原则”本身的地域性限制只是该国在制度设计上的选择,而并非该制度的天然特性,也并非源自版权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卢梭政治思想中的自由悖论问题是200年来西方政治思想家争论的焦点。卢梭的政治思想与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具有很大的区别。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并非没有天赋的自然权利,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欲望和本性享受着不受任何约束的个人自由,而不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侵犯也不得侵犯他人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只有在人类签订社会契约,摆脱自然状态,进入公民社会时才可能出现。卢梭认为,个人的自由就是对代表公意的法律的遵守,而这种自由在自然状态中是不存在的。卢梭这种对自由论证的逻辑并不存在矛盾,其关键点就在于人的自由只有在政治共同体中才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