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陈世英 《出版广角》2017,(20):41-43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悠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色:一是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二是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三是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有其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它的历史局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3.
考布切夫     
阿成 《出版参考》2009,(4):21-21
中华民族同犹太民族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犹太人沿古代“丝绸之路”到开封的迁移与交流。在近代历史上,犹太人多数是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到哈尔滨,哈尔滨因此成为国内接纳犹太人历史最早、停留时间最长、留下遗址遗迹最多的城市。这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国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成熟的章回小说是从“按鉴”开始的,“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密切相关。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在宋代率先雕刻经史著作,至于今日尚存的刻本中,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通鉴类图书占绝大多数。正是这样的刻书背景决定了建阳书坊最早产生刊刻“按鉴”小说的创意,大量“按鉴”小说的编撰和刊刻使历史演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影响深远之大宗。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从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一直到明清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过程,记述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概况,揭示了中国古代人才选拔机制的发展演变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晓雅 《兰台世界》2014,(10):83-84
现代很多人习惯把喜欢旅游的人戏称为“驴友”。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旅游活动从古至今一直受到国人的青睐,古代的超级“驴友”们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7.
从北京奥运会出发追溯历史,古代希腊人对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奥林匹亚竞技和其他的竞技会有过“报道”。这些竞技“报道”给后人提供考证古代竞技可贵的史料。不仅如此,古希腊先辈们在竞技报道中闪现的智慧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中国古代藏书学”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历史,简述了建立“中国古代藏书学”的意义及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天文记录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国家。中国古代辉煌的天文学成就与之息息相关。“候簿”为中国古代指代原始天文观测记录簿的专业名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天文观测记录的内容包括日照时数、行星位置、星月运动、太阳高度角、风向等。“候簿”一词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自唐代以后一直延续使用到清代,并在清代的使用频率达到顶峰。其义项在历史沿革中未发生较大嬗变。民国时期,“候簿”一词随着近代天文学的产生而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0.
“苦闷的煎熬使人醇化,战斗的生活使人干练……”读高中时,我曾因头痛休学而落下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立体几何》都没学。为补课,高二暑假里,每天面壁站立背诵历史课本20页,做16开本的数学习题集20页。一个暑假下来,二三百页的52开本《中国古代史》,三四百页的52开本《世界历史》能够从头背到尾,升高三后又把二三百页的16开本《中国近代史》全部背完,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古代是否有“报纸”这一文献类型,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史学界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报学界则认为“邸报”就是我国古代的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对“邸报”产生的时间,报学界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人认为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占上风。如梁家禄在《中国新闻业史》中称:“最早的报纸是距今一千二百余年出版的《开元杂报》”;郑如斯和萧东发在《中国书史》中也称:“‘邸报’  相似文献   

12.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文献学教育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提出应该整合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献学两个专业,设置统一的“中国古代文献学”专业,并对古代文献学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位置和该知识如何推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黄嘉英 《大观周刊》2012,(19):23-23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被公认为世界古代史上十大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产生着巨大影响。1988年初,75位世界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他们发出如此呼吁是因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共同关注的危机,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论丧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倡导“仁爱”思想,“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等对解决当今世界的现实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天“中国”的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历史上,这个词的含义是逐步变化的。我们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证据,是在陕西出土的一个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铭文,其中已经出现了“中国”两字。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秦皇岛市虽然是一座小型城市,但也堪称人杰地灵。像秦皇岛这样因人而得名,因人而知名,因人而闻名于天下的城市可谓世上少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市总是因名人而兴而立。古代的英才,书写了秦皇岛的历史,也丰富了秦皇岛的文化。秦皇岛古代名人文化已成为秦皇岛市旅游开发的强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3,(10):44-45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全书共三卷,l30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1840年前),以历史时代为纲,以重大历史问题为目,对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上、中、下三卷分别论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产生与形成、丰富与发展、繁荣与嬗变,全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面貌和成就,既从横向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8.
刘钦荣 《新闻爱好者》2011,(11):130-131
历史上的“名片” 我国古代拜见时投帖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初年,有身份的人,在拜访谒见时,为避“造访”之误.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当时名帖的质料是用削竹木制成.上面书写有自己的姓名.这种名帖称作“谒”。  相似文献   

19.
西安西半部城区(东自北大街,西至西城墙;北自莲湖路,南至西大街),地处中国隋唐两朝长安帝都的“皇城”和“宫城”地域,也是宋元明清各代主要官署所在地和繁华街区,化遗存和古代名址相当丰富。笔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区传统化风情浓郁,人景观破坏较少;认为可以依托该街区地理优势,打破民族界限,恢复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古代中国人对动物的观察非常敏锐,尤其对“猿”与“猴”的观念有明确的区别。柳宗元《憎王孙文》中“尊猿贬猴”的观念,就是其表现。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