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革命先行孙中山思想发展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他的思想经历了从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两次重要的转变。特别是第二次转变,集中地体现在对三民主义的“真释”上。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位优秀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为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屈不挠地奋斗毕生。尤其是他的经济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一份非常珍贵的遗产。一、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伟大贡献我们之所以说孙中山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一份珍贵的经济思想遗产,主要是因为孙中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举世闻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谱写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是他完整的、系统的革命思想体系的起点,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只有理解了它,才有可能把握孙中山思想如何从爱国主义到旧三民主义,再向新三民主义发展的脉络,从而展示出孙中山思想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图景.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是杰出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孙中山逝世后,他高举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伟大旗帜,继续从事民主主义革命,并对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对外开放问题作出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包括对外开放的原因、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在内的可贵的对外开放思想。邓演达对外开放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坚持和推进对外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止过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始人,中华民国的缔造,他的业绩和思想曾经光照人间。他是一个愈挫愈奋,开拓进取的革命家,直到停呼吸的最后瞬间,仍没有停步过程振兴中华的事业,把三民主义发展为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的反帝封建的新三民主主义,是孙中山晚年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孙中山的最重要的革命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家和活动家朱执信,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在前一阶段,他积极阐发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反对袁世凯及封建军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后一阶段,他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中国革命的道路,较早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部分内容介绍给国人,特别是十月革命爆发后,他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他自身的思想认识超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范畴,走上了彻底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施复亮是国共合作实现之前较早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可以说,他从1922年成为跨党党员起就开始接纳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后,他开始涉足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国民革命失败后,由于对革命前景的判断失误.他选择留在国民党继续奋斗。从此,他以大量的精力研究三民主义并形成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施复亮“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复活“革命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以挽救中国革命为最高宗旨,寄托着施复亮探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全部希望。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是一位杰出的革命理论家。他基于对祖国的高度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深切同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并用这个革命纲领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民族压迫,拯救陷身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十月革命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为孙中山开始了新的历程,“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  相似文献   

11.
王万里 《培训与研究》2007,24(10):74-75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五权宪法是其法学思想精髓。其主要内容是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离,主权在民,人民享有政权,政府只享有治权。五权宪法思想具有民主性、科学性、民族性、人民性、超越性等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融合中西文化而成的。孙中山以传统文化诠释民权主义,是为了适应民主革命的需要和中国的国情民俗。这种诠释有其合理性,却缺乏科学性。其嫁接中西异质文化的努力在实践上也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并适时将其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但作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继承人的戴季陶、蒋介石等国民党人却有意将其异化。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忠实的传承者,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孙中山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以“五权宪法”为主要内容,涵盖了民族、民权、民生等方面.它的积极成果主要有: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权利必须有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何使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等重要举措.当然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归根到底来由于他的英雄史观、唯心史观.但孙中山的宪法思想在当时也推动了民国时期的宪法建设,直到今日,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立法思想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民主、民本立法思想。其核心是以立法为保障和发展民权,以民主立法、民本立法荡涤暴政污垢,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赋予大众民权,谋求国民福祉。孙中山的立法思想包括立宪思想、民权立法思想和行政管理立法思想等。  相似文献   

17.
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孙中山丧事为国民党提供了表达诉求,言说政治主张的契机。国民党以治丧活动为契机,运用党的组织系统和宣传机器来宣传孙中山思想、塑造孙中山形象,希图通过孙中山偶像地位的塑造来强化普通民众和国民党员对党(国民党)、国(国民政府)的认同。国民党对孙中山丧事的运作,透露出许多信息,如对意识形态宣传之重视,其群众动员意识之自觉,对现代宣传手段之娴熟运用等,映射的是国民革命前后一段时期另一个面相的国民党。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把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德育思想有关德育的政治功效、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手段等理论都被孙中山所借鉴.这种借鉴始终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以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由于传统德育思想的封建本质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是不相容的,所以这种借鉴只是一种表显层次上的认同,而在深隐的层次则含有许多对旧观念的否定.而且,由于服务于政治的功利性很强,导致孙中山对传统德育思想的借鉴和对自身国民道德思想的建设是不系统和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思想生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他不仅提出农业发展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功用,而且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等四个层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朱执信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著名理论家和活动家,他始终不渝地宣传和捍卫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承受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提出了土地国有的主张,并对土地国有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