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2.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对古典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一生创作了许多乐曲并采用了不同种类的体裁,被后世尊称为"乐圣"。在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中《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规模最为庞大的,因此又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本文将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征、音乐内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协奏曲。  相似文献   

4.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5.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古典主义时期,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协奏曲和宗教作品两个方面的比较。文中列举出了一些作品,例如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临终七言》;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安魂曲》。通过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作曲家之一。《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他35年生命历程中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以温和、从容的曲风向广大听众倾诉了莫扎特人生暮年的心声。本文通过对作品曲式结构和谱例弹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品位一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音乐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8.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D大调小协奏曲》是大提琴众多协奏曲中的经典的基础之作。其创作手法与音乐表达方式是在大提琴的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练习曲目之一。文章对《D大调小协奏曲》曲式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K467是莫扎特晚期成熟的协奏曲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后十年心境的展现,文章对如何更好的演奏这首协奏曲所需要的演奏技巧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钢琴协奏曲是最富特色的,他后期所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特性,而最明白显示着这样倾向的,正是钢琴协奏曲.本文选取后期创作中较为代表的K.467号第一乐章,从其音乐形态的分析来探寻莫扎特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因素,尤其浪漫主义因素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2.
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一直以来是许多钢琴演奏家的音乐会保留曲目。通过对他的作品研究发现,拉威尔的钢琴作品极有可能是以管弦乐配器的思路来进行创作,从而为他的钢琴作品打造出了精致美妙而又华丽多彩的音响效果。在拉威尔后期的管弦乐作品中,几乎有一半是改编自他早期的钢琴独奏作品。本文把拉威尔的钢琴作品《高贵而忧伤的圆舞曲》与后期拉威尔自己改编的交响乐版本进行比较,寻找之间内在的联系,发现交响版中有着更为丰富的音响色彩,曼妙华丽的音色,不同乐器的技巧,对钢琴演奏者有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拉威尔在后来的交响版中较理想地还原了他当时创作钢琴版时脑海里最初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琪 《甘肃高师学报》2004,9(3):100-10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变化节拍的运用、拉格泰姆和布鲁斯的运用等角度探讨了爵士语汇在此作品第一乐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钢琴音乐集体创作的成功范例,它的创作过程反映了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是莫扎特管乐协奏曲中的顶峰之作,这首曲子能让人体会到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特点。我之所以选择这首曲子就是因为它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在学习单簧管时就接触到莫扎特的曲子,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看到有很多学生在演奏时的不足,这首曲子综合了多种曲式的结构特点,表达了多种艺术家的感情。文章主要讲述《A大调协奏曲》的三个乐章的分析,以及学生在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通过对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以及这部作品留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五钢琴协奏》是贝多芬创作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也是他在协奏曲领域里的终结之作,整部作品在各方面都代表着贝多芬协奏曲创作的最高成就,尤其是进一步推进了协奏曲的交响化倾向,开启了浪漫钢琴协奏曲创作的大门,对后世的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分别从作品中丰富的钢琴演奏技巧及表现力、钢琴与乐队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作曲家对乐曲乐章之间的设计及华彩部分的独特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举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十二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珍贵的音乐作品.其中《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最为成功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特征以及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