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不太熟悉他的人,赞羡他的幸运;对他有较深了解的人,更欣赏他勇于和命运抗争的精神.无论怎样说,朱清时的确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1991年,45岁的朱清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为当时最年轻的学部委员之一.近年来,他曾7次到国外讲学和从事研究工作,被国际同行公认为选键化学领域的权威.1991年和1993年,他的学术论文连续被世界分于光谱学界权威的《光谱化学》杂志提名为“汤姆孙奖”.这是一种很高的学术荣誉.因为《光谱化学》杂志每年都发表大量高水平的学  相似文献   

2.
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师昌绪院士被任命为副主任.当时他已逾65岁,但给大家的印象是精力旺盛,思路清晰,务实开拓,为人开朗,待人和蔼可亲,善于团结同志.师先生身为院士,有深厚的学术造诣,但同时又是不可多得的科技管理帅才.早在1981年5月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4次学部委员大会上,师先生就为在我国实行科学基金制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中国科学院设立面向全国的科学基金后,特别是师先生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后,对中国科学基金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高屋见瓴的见解和思路,并努力为之奋斗.鉴于师先生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所做出的杰出贡献,1989年被基金委广大群众推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0年以后任基金委特邀顾问.在庆贺师先生80华诞之际,我们就所了解的他在科学基金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贡献做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中心.由我国优秀科学家的代表——学部委员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各学部,是这个最高学术机构的主要体现和标志.学部委员代表着我国科技队伍的水平和声誉.多年来,许多学部委员作为我国现代科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人,和全国科学家一起,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以此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敬仰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是在1953年开始酝酿的,当时提出学部委员的条件是:学术成就,对科学的推动作用和忠于人民事业。1953年在推荐的527位候选人中,选出了233人,其中技术科学部40人。第二次增选是1957年,在21名中有3人是技术科学部的委员。第三次增选是1980年,在1000名候选人中选出了283人,其中技术科学部委员64名。第四次增选就是去年,在当选的210名中,有68人是技术科学部的学部委员,占32.4% (不幸的是建筑学家戴念慈在选完后即逝世)。当前技术科学部共有学部委员135人(其中女委员5人)。原有学部委员的平均年龄为74.7岁,增补后平均年龄为68.1岁,比原来降低了6.6岁,仍然偏高。这些委员来自70多个单位与工厂企业。如果按信息,材料与矿冶工程,机、电、宇航、能源与工程热物理,土木、水利、建筑与力学四类学科划分,委员的分布如表1。  相似文献   

5.
我于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录取为著名声学家、学部委员魏荣爵教授的第一个研究生,从事分子声学方面的研究.50年代是分子声学的“黄金时代”,无论是美国、苏联,或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都有一流的声学家在从事分子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即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规律的研究了解液体分子结构及弛豫效应.当时,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是获得了今年的中国最高科学奖,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吴文俊”这个名字。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吴文俊就已饮誉国际数学界。他在“现代数学女王”——拓朴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被称为“拓朴学大地震”,将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1956年,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今天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7.
(一)顺利完成了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在学部委员推荐和全国有关部委、部门初选的基础上,经过两轮的认真评审、民主讨论和充分协商,1993年11月24日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18位新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8.
1981年5月召开的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实行领导体制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试行章程》,依据章程民主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及其学部的领导机构成员,实现了学部委员大会由咨询机构到决策机构的重大转变,使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委员大会和主席团决策的集体领导制与领导机构民主选举制、领导职务任期制。这是中国科学院领导体制的一次历史转折,标志着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进步,在全国具有率先示范的意义。然而,主要由于学部委员间的分歧很大,这次大会未能实现建立与学部委员并行不悖的院士制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于1984年1月5日至12日在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方毅、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姚依林、秦基伟、乔石、田纪云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接见了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全体成员,并同与会的学部委员合影留念。张爱萍同志还从外地寄来了贺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严济慈致开幕词。方毅同志首先向大会表示祝贺,并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全文见1984年1月6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传达了赵紫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召开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给国务院的报告上所作的批示;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对召开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和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重要指示;并作了工作报告。他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中说,自1981年5月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以来,中国科学院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一系列指示,在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加强学术领导,组织了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学术评议;积极参加了全国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一些地区、行业的规划提出了建议,并在着手编制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0.
第六次学部委员大会通过并经国务院同意颁布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名额不超过60名。继1991年增选之后,今年又在全国各有关方面推荐、初选的基础上,经过学部委员认真评审、民主讨论和充分协商,并于11月下旬进行差额无记名投票,产生了选举结果。按规定程序,各学部常委会对选举结果进行了检查确认,12月11日学部主席团会议对各学部的选举结果进行了审议并通过,紧接着,一并将选举情况和选举结果报国务院备案,选举结果已分别正式通报全体学部委员。今天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1.
1月3日 我院举行学部委员增选新闻发布会,公布新当选的210位学部委员名单,周光召院长和张玉台副秘书长介绍了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情况.6-10日 我院1992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加强我院思想政治工作.11日 学部委员、土壤学家、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连捷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12日 学部委员、电子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教授毕德显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14日 学部委员、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顾功叙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新当选的210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又一批佼佼者。介绍他们(实际上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各个研究集体)的科研成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我国若干年来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为此目的,我刊从本期起在“成果与应用”栏目特设“新学部委员的主要科技成就”专题,约请学部委员本人写作,以使读者更确切地了解他们在科研上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时间限制,本期刊登的只是少数在京新学部委员新写的文章。我们热诚地盼望和恳请在全国各地的新学部委员们为本刊撰稿(随稿附本人二寸照片和签名),比较通俗易懂地介绍本人在科研工作上最突出的一两个方面的成就(字数长短不拘),我们将陆续登载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在走过了30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后,于1984年1月召开了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学部蓬发展的新时期。从那时起,到1994年6月召开第七次院士大会,其间整整十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明确性质、职能,学部委员改称为院士,建立院士制度,完善学部领导体制,参照国际惯例和根据中国国情,逐步与国际科学界接轨的十年,是通过三次选举,增选了一大批学部委员(院士)和首批外籍院士,使增选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十年,是学部委员重振雄风,学部工作再创辉煌,进一步发挥学部和学部委员(院士)作用的十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已成立45周年,在它成立以后的第六年(1955年)就建立了中国科学院的学部,从全国优秀科学技术人员中选出172人作为第一批学部委员,而后又在1957、1980、1991及1993年经过几次增选达到了742名,目前健在的有535名。他们在我国科学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增选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第一年,经学部主席团会议决定。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其中生物学部12名。经学部委员直接推荐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各部、委、局、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初选,生物学部共计有效候选人176名。学部委员们根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章程》(试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6.
正张宗燧,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位在剑桥大学开课的中国人。作为剑桥哲学会会员,被收录到美国《世界名人录》(1950年刊出)。张宗.燧1915年6月1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张东荪的次子,母亲吴绍鸿贤惠持家。中学时的张宗燧受戴铁君先生启蒙,即对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部委员(院士)制度及学部工作逐渐恢复并得到发展。1980年,在学部委员停止增选20余年之后重建了选举制度。经过短期的实践与摸索后,在1984年的第五次学部委员大会上确定了“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学部的这一功能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十日至二十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是我国科技界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这次大会的重要成就,是实行了中国科学院的体制改革。参加大会的有三百三十二名学部委员。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科学家的优秀代表,庄严地行使了学部委员大会作为中国科学院最高权力机构的各项权力,第一次真正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决策。这次会议宣告:中国科学院不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而是依靠科学家进行领导、特别是学术领导的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2月3日,我们曾举行过新闻发布会,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文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增选20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确定了各学部的增选名额。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这次增选工作到目前已经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20.
李国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不仅在数理科学领域成就斐然,而且在诗词、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