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幼训班学员淡到,她在教幼儿学习“4的认识”时,让幼儿数一张桌子有多少条腿,结果大多数幼儿数不上来。为什么幼儿能把桌面上排列着的4个布娃娃正确地数出来,而不能把桌子的4条腿数出来呢?这要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数数本身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在儿童对“数”的认知结构中,“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家甚至说“数数很象儿童进入数学领域的一把钥匙”。所谓数数,就是利用自然数列的顺序和客观事物的每个个体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方法。幼儿通过数数,不仅可以掌握基数,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3.
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是从数数开始的。“数数”是一个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它是“按照自然数列的顺序与客观事物的每个个体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清点的过程。”因此,它包括背数(依顺序说出自然数)、点数(对物体进行清点)、比较数目的大小(知道实物的多少)和认识相邻数(了解数群间的关系)四个方面。目前在我国,不少家长囿于传统,教幼儿数数往往不得法,片面地认为幼儿会背“1 2 3 4……”就是会数数了。其实这不过是幼儿机械地接受了几个数词的抽象概念,而能否用之于实际(具体点数实物),则为不少家长所忽视。一些托幼班中的数数教学也存在忽视实物点数的现象。此外,会背几个数的幼儿,受到不恰当的过多的赞誉,使这些孩子萌生一种自负感,入园后对数数教学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会了”,不愿再学,也给教学带未了困难。去年我们对衡阳市十一所幼儿园三至五岁幼儿的数数能力进行了随机调查。被查的395名幼儿,绝大部分口头背数在10以上,不少还能背到100。不会或因胆小不开口的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向中班幼儿提出10以内数数的要求似乎十分简单,其实要正确而迅速地数数并不容易。我们发现大多数四五岁幼儿仅停留在逐一点数的水平,一旦数得快或超过五的数量就易出错。我们认为,目测数群能力是幼儿数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首先通过拍皮球、“开火车”等游戏让幼儿学会从10以内任何一个数接着往下数。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目的地设计、制作、投放大量供幼儿操作的学具(如下),引导幼儿积累“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经验。这些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操作性强,能让幼儿动手动脑,反复练习。②具备多种目测数群的条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可以流利地唱着数“一二三……十……”,但当你伸出五个手指,问他“这是几个”,孩子却回答不出来。幼儿学数数有一个发展过程,他们流利地唱数,只是学数数的开始,远未学会。幼儿学数数,  相似文献   

6.
幼儿数数有两种形式,一是口头数数,即1、2、3……地念,是模仿成人的顺口溜数数。这种数数不是建立在对数词意义的理解上,而是凭机械记忆,幼儿只能像念儿歌似地按顺序背诵1~10的数,而对数词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往往不能用以表示物体的数量。二是按物点数,即口头数数和手指点物对应,计算物体的数量,并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来。幼儿学习数数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数的组成和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呢?首先在幼儿会口头数数的基础上,教幼儿按物点数。教幼儿按自然数的顺序,用右手从…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一张桌子有四条腿,当木匠把一张桌子做好后想检验桌子的腿是否能保证桌面平稳时,他只须将相对的两条腿的顶端拉条线,另外两个相对的腿的顶端也拉条线,如果两条线接触于一点,木匠师傅就认定这四条腿能保证桌子平稳。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不少教师认为小班数学没什么可教的,且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最基本的数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下面就我们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小班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集合集合是计数的前提。小班幼儿空口数数或顺口溜数数,有的能数到5、10,甚至更多,但要问他某个数的实际意义,他们并不知道。幼儿只有把某些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更精确地说是看成一个集合,才能开始计数或按物点数。集合又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幼儿数概念主要是通过对集合的认识和对集合大小(包括元素的多少)的比较形成的。因此,在小班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有关集合知识的渗透,如分类、排序、比较等。分类有利于幼儿把相同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9.
刚入园的幼儿能教10以内数,这是模仿大人,像背顺口溜一样,并不代表对每个数实际含义的理解,不懂得“1”代表一个物体的数量,“2”代表两个物体的数量,不能把数与物联系起来。为让幼儿真正对数有初步认识,培养幼儿认数、计数的意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教幼儿计数时,首先,让幼儿练习按物点数、用手触摸和移动物体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要求幼儿做到手口一致,既不重复,也不漏数。如:玩“蚂蚁搬家”游戏时,让他们数数自己搬了几粒豆;在幼儿吃午点时,让他们数数是几个苹果;发放餐具时,让他们数数桌上的碗筷;摆放椅子时,数数有几把椅子等等,并要…  相似文献   

10.
动脑筋(17)     
1.一群猪,一群鸡,数数脑袋十一,数数腿三十,你说多少猪和鸡? 2.请你把“云”“南”“教”“育”换成不同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一题多解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增强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也是检验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标志。本文通过下面一个具体例子作分析。鸡兔有30只,共100条腿,问鸡兔各多少只?解法一:假定30只都是兔子,30只兔共有4×30=120条腿,比100条腿多了20条,为什么会多出20条腿?因为我们开始时把一些鸡假设成兔子来计算的。因为多一只兔就多二条腿,现多20条腿,所以20条腿中包含有几个两条腿,就是多的兔子数,因此兔的只数应为:30-〔(4×30-100)÷2〕=20(只)鸡的只数为:30-20=10(只)同理,假设30只全是鸡,计算鸡只数的方法应为:30-〔100-30×2)÷2〕=10(只…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盆豆子,你们猜一猜,这些豆子是干什么用的? 生1:是让我们数数用的。 生2:是帮助我们学数学的。 师:对! 今天我们就是要在玩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师:我们先做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同桌相互合作,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另一人猜他手中有多少粒豆子,然后数一数。看谁猜的最接近实际数。注意:数完豆子后把它放回盆中,别掉在地上。(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师:谁能说一下,你们玩得情况怎么样? 生1:我们玩了4 次,我赢了3次,他赢了1 次。 生2:我们也玩了4 次,我赢了2 次,他…  相似文献   

13.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之父”、法国数学家韦达首先使用的,也 正是用字母表示数,大量的实际问题数学化,许多规律相继被发 现.今天,用字母表示数同样是我们学好数学的法宝.N 一、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不完的数表示出来 小时候我们都唱过下面一首儿歌: “1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这样唱下去,这首儿歌能唱完吗?当然不能!但是只要唱出 下面一句,便…  相似文献   

14.
张建兰 《早期教育》2001,(23):37-37
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幼儿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提问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它是什么颜色的”“数数它有几条边”等等。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怕幼儿的回答离题太远或一次就把老师后面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使活动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捡落叶     
目的:培养手口一致地数数和爱劳动的习惯,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准备:标有1-10数字的小筐10只,大筐一只,放在院子一端。玩法:带领幼儿到户外院子里活动。成人说:“秋天到了,树叶一片片飘落下来,我们做个捡落叶的游戏吧!”然后提出捡树叶的数字,让幼儿分散去捡。第1个捡完后就把树叶放在1号筐里面,表示第一名。待10只筐都有人放后,便发出信号让孩子们集中,请各人手口一致地检查所检树叶数与要求是否相符,对捡得又快又对的幼儿进行表扬,然后将树叶倒入大筐。游戏继续进行。注:每次所捡落叶数的要求可根据各班幼儿数数水平和落叶的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16.
一、报数接力目的:①训练幼儿的数数能力;②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方法:幼儿坐成一列横排。游戏开始,由排首第一个小朋友任意说一个数,第二个小朋友接着往下数,如果那个小朋友把数报错了,就请他唱一支歌或模仿发一种大家熟悉的声音,之后,大家鼓掌,并让他坐排首的位子,接着报一个任意数往下数。如果中间没有人报错数,那么顺次报完后由排尾去做排首,游戏重新开始。注意:教师应根据幼儿数数的能力规定数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史小书数数     
史小书长着一头漂亮的卷发。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当然,要把头发一根根数清是很难的。问题是,他压根儿就不会数数。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玩去了。郝老师把史小书喊住。“史小书,”她说,“你先别去玩,我们练一练数数。”“老师,我已经会数数了,”史小书说,“还是  相似文献   

18.
如何促进幼儿早期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早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很多家长仅仅把儿童口头数数的能力作为幼儿早期数概念形成的唯一标志,以幼儿会数10以内的数为满足。在指导儿童学习时,也总是单纯地把练习口头数数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其实,这是一种不够正确的做法。因为,儿童在幼儿早期通过练习口头数数所掌握的自然数列,只不过是一连串有节奏的语音符号而已。不管是按顺序说出的数字序列,还是胡乱说出的个别数词,他们所记住的都是这些数字的外在表现形式——语音上的特点,都是对于语音信号的纯粹的机械识记,而不是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因此,口头数数纵然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也并不意味着已经掌握了多少数的概念。当然,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幼  相似文献   

19.
在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数数问题:请问图1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图形的个数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一定能数得正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呢?  相似文献   

20.
那一刻,阳光明媚;那一刻,爱溢心扉;那一刻,充满好奇;那一刻,掌声雷动。那一刻,课堂中的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拥抱属于自己的精彩。记得一次数学课上,我们在讨论数学试卷上的一些题目,其中有这样的一道题:"明明家养了一些鸡和兔,小红数了数,鸡和兔一共有头12只,腿有40条。明明家养了鸡和兔各多少只?"这道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假设头12只全部是兔的话,兔的腿数学有4×12=48(条),与题目里的条件"腿有40条"相比,腿就多出了:48-40=8(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