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要有两种趣味--情趣与理趣,有了两种趣味才是完整的语文课. 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是在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美的同时,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在当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认清教学本真,回归教学原色是众多语文教育者的心声。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注重追求谐趣、情趣和理趣。有谐趣,就有和谐的交流;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了理趣,就有了深切的感悟。有交流,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既应有情趣,又应有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有感悟,语文教学才能到达知情达理的美好境界。在讲授《夹竹桃》这篇课文时,我从语  相似文献   

4.
有了好的课文文本,就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情感体验及发现其中之乐的有力条件,但如何引导学生领会、感悟文本作品的文化内涵,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已经是当务之急。本文就谈谈如何在语文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既要有情趣,也要有理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有感动,又有感悟,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全面提升。《月光启蒙》就是一篇情趣与理趣交融的散文。作者同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作者用月光传递着母爱,字里行间散发的诗情画意读来真是美妙。文中有很多富有“言外之意”的语言,吸引我们去思考,去体悟人生的精神价值。笔者现将备课前后的心路历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周晓丹 《学子》2015,(3):44
情理交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学求"感悟"。感,即"情趣",是让学生走到文本中去,进入作者的情境,与其情感进行交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悟,即"理趣",是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入自身,是一种豁然开朗、自我重生。能让情趣与理趣在课堂教学中"比翼双飞",让学生感而能悟,悟而能省,那便使课文更"丰富"了。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情趣化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学习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8)
一、整体感知内容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是在文章描绘的生动形象中,对课文主要人物、内容的情感的理解。我们的语文课要在保障必要的理性理解的基础上,多一点情感体验。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教学缺乏生动的形象,缺少情感纽带的联结,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一、依托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许多教师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以此加深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其实,引导学生有效感悟的主要途径是唤醒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在此,笔者将以《桂林山水》教学为例,简要剖析这一问题。一、细读文字,感悟文本语文课文都属于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学生须自能读书,须自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迂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积极促成体验胜学习,使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5.
何谓感悟呢?感悟是指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透过文本言语的表层意义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对文本进行一系列品味与揣摩、审视与重组、提炼与升华,从而领悟作品内涵,发现理趣。语文课的阅读感悟旨在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抓住文本中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深入挖掘,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开阔视野、丰富想象,进而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提高感悟生活的情趣和能力。因此,在每一堂阅读教学课中,我们都应找到文本中能刺激学生积极感悟的动情点、兴奋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买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将记叙类文体的主旨进行仔细分辨和精细剥离,使之达到最窄化的程度,就会发现,记叙类文体的主旨主要分为:意旨、情旨和理旨。意旨重在表达某种意义体认,情旨重在表达某种情感体验,理旨重在表达某种理性体悟。从审美角度看,这三类主旨首先给作者,其次给读者带来三种不同的审美愉悦。意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意趣,情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情趣,理旨产生的审美愉悦为理趣。意趣、情趣和理趣是文章神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给文章增添意趣、情趣和理趣,就成了给文章注入神韵美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动。语文课要上得有情趣,就得让学生进得了课文,在课文的情景中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为此,语文课贵在教师能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中,走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这样,情趣才会缘情缘境而生。可喜的是,这些年语文课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诗意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教学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使在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在语文课堂上,传统阅读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选择教学策略时旨在实现乐学与会学的统一,通过以画引趣,理解感悟;以演动情,体验领会;以换促思,比较揣摩;以读悟情,陶冶品位;以说激趣,积累运用;以写抒情,拓展延伸这些策略的灵活运用,使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和共振,充分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