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快乐     
吃鱼 饭桌上。妈妈:宝贝,快来吃鱼!女儿:妈妈,这是什么鱼?妈妈:这是鲅鱼。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9,(10):14-14
姓名:英文的还是中文的?年龄:这是私人问题。身高:这跟工作有关系吗?体重:随时改变,饭前饭后都不同。  相似文献   

3.
师:(出示红辣椒)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知道它是这种颜色的? 生:这是辣椒。它是红颜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红颜色的呢? 生:我是通过眼睛观察的。 师:(出示地球仪)谁上讲台说说这个地球仪是什么形状的?  相似文献   

4.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生:伯牙绝弦。师:“绝弦”是什么意思?生: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不再弹琴了。师:那“伯牙绝弦”呢?  相似文献   

5.
公鸡儿子:爸爸,我们为什么长着高高的鸡冠? 公鸡爸爸:这是向敌人展示我们的威严。 公鸡儿子:那我们的嘴为什么尖尖的? 公鸡爸爸:这是攻击敌人的武器呀!  相似文献   

6.
黄桂林 《四川教育》2013,(12):42-43
【问题呈现】案例一:阅读《峨眉道卜》,学生初读了解内容后,教者让他们浏览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并说明理南:生:我认为第一自然段是重点,课文题目是《峨眉道上》,而这一段都是写峨眉道的,因此这是重点。师:真是这样吗?(显然教者对此答案并不满意)生:我认为最后一节是重点,课文主要是赞美峨眉道上的铺路人的,赞美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而最后一节就点出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这是重点。师:这是你的看法,其他人呢?(显然教者对此答案还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杜磊 《儿童音乐》2013,(9):70-71
课堂实录(片段1) 师:哪位同学能够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师:嗯,你真棒!  相似文献   

8.
案例一:生。:老师,我不明白,天那么冷,雪那么大,这老翁为什么要出来钓鱼?师(略一沉吟):这是一个问题,还有没有别的同学有问题?生:老师,我认为这首诗是假的!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8年9月24日 地点:福建漳州市立人学校 年级:初三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这是一篇议论文,是驳论文,再放开一点看是杂文。这篇课文我们大家已经学过了。我们先考虑一个问题,对这篇课文,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10,(11):9-9
肋骨 公共汽车上,一个老太太怕自己坐过站.每到一个站就用雨伞桶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到第五个站的时候。老太太又捅司机:“这是展览中心吗?”司机:“不是,这是我的肋骨!”  相似文献   

11.
一、评析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2009年广东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推陈出新”的作文题。首先,它不是“话题作文”,因为这道题没有明确提出话题。其次,它也不是“标题作文”,因为这道题里没有指定以什么为标题:再次,它也不是“材料作文”,因为这道题没有提供“材料”:按常识,我们确实无法共识这是一道什么题型的作文题:但不少老师认为,这是一条新颖的好的作文题:赞赏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耿雪丽 《山东教育》2002,(27):33-33
主题的产生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冯静亭:“这是蚂蚱。”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  相似文献   

13.
教学实录 一、直观感知。寻找特征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三角形,但是我能很快把它变换成漂亮的图案,想看看吗? 师:(指图2和图3)谁发现了这两个漂亮的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生:旋转。 师:说得再具体点,按什么方向旋转得到的? 生:图2是顺时针旋转,图3是逆时针旋转。 师:再观察观察,这两个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得到的?  相似文献   

14.
[片段] (映现对话内容) 师:这是船长与谁和谁之间的对话? 生:这是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 师:你能分一分吗?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双语学习》2013,(3):20-20
老师:这作业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替我做的。老师:回去告诉你爸爸,让他这星期天来补课。  相似文献   

16.
及时雨     
正干旱时下了一场大雨,这是及时雨:正寒冷时,有人送来了棉衣,这也是及时雨:正苦闷时,来了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这也可以说是及时雨。  相似文献   

17.
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有一个自然段显得十分特别,是哪一个?生:第3自然段。师: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生:只有很短的一句话。生:这么少的字怎么能成为一个自然段呢?师:是啊!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用意呢?提示一下,看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生:樟树。  相似文献   

18.
一位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1+1=2——这是数学课。1+1=?——这是科学课。1+1=……——这是语文课。这比方背后的意思是:数学课注重客观,科学课注重思考,语文课则承担着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看病真难啊     
乔:天啊,你这是怎么了? 林芝:你是指这个?我知道这看上去很糟糕,但,只不过是脚骨折了而已。  相似文献   

20.
做家务     
阅读小助手: 乐天:do housework是“做家务”,do homework才是“做作业”.千万别把这两个动词短语摘混喽。(琪琪:我爆料!其实是乐天自己经常把这两个短语搞混)我们都应该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