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阅读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和体验,所依赖的只有学生自己积极的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3.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地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程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传承优秀的文化,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心灵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和感悟文本的实质内涵,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朗读环节必不可少。我们要把语文课还给学生,要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和所学的课文内容发生碰撞,从而更充分、更准确地感知文本、感悟语言,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独特感受,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一、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配合"自己详尽而死板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走进文本,吸收文本精华,丰富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读”和“悟”这两条主线,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及心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本身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心智活动,强调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我感受。然而,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只注重发挥语文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直面作家、作品,用自己的眼睛阅读作品,解读作家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抚摩作品,生成自己的人生感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文本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深入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语文滋养每一个生命,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毕金艳 《成才之路》2010,(23):I0015-I001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有了个性,语文阅读的课堂才充满活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感悟是一种智慧形态,也是一种人文形态,又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是联结感性和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它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更具活力。离开了感悟的语文教学,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到语文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生活内涵和人性美、自然美、语言美,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变得机械乏味。  相似文献   

12.
“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感悟式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情感和想象,体味、领悟课文内涵的一种学习方式。感悟式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八手:积累体验、诵读涵泳、创设情境、联想想象、质疑讨论和点拔引导等。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多向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本质是发展语言能力,最终实现内化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和心灵感悟力。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心灵感受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那么何谓心灵感受力?说简单点,就是对事物的高度敏感,能够深入文本,产生情感体验,而后产生共鸣。但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丰富的言语资源,面对情意兼备的文字,学生却漠然视之,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心灵感受力呢?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教学建议: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加深体验和感悟。这里的“深入文本,加深体验和感悟”,就是培养学生心灵感受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己在《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是一种心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理解,是建构意义。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种多重对话关系的中心是每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所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7.
包建华 《广西教育》2009,(31):43-43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是学生的直接感悟对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朗读,读得越多,感受越真,领悟也越深。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体验”是通过亲历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体味、揣摩。“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教学的感悟就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走进作品生命完成从无觉无悟,到有觉有悟,再到领悟的生成过程。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  相似文献   

19.
李茹华 《快乐阅读》2013,(22):20-2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