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还要回来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 他问:"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野猪群(下)     
正五这白大爷不让人打猪,猪已如此疯狂精怪,让人不好想啊!猪打一头少一头,有什么不好呢?不止文所长,大家心里都疑惑:这老人是不是昏聩了?这是一定的。文所长已经发现,他的徒弟们也没对他作多大指望,他的存在不过是一种精神象征。他受人崇拜,是猎王呀,可他已经死了,就算从棺材里爬起来,也已经死了,已到了神龛上,或者说是活着的神像。可沿途的百姓认他,打到哪个村子,村子  相似文献   

3.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9)
挂招牌包笑做的事情很滑稽,得到滑稽先生的绰号。他是在酒店里当伙计的。一天早上,他去挂招牌,一不小心,招牌跌成两半,主人很生气地说:“怎么这样粗心,该死!”滑稽先生却不慌不忙地说:”主人:你快要开分店了,这是很好的预兆呀!恭喜你!”  相似文献   

4.
8年前,特纳尔在一次酒后驾车时,撞死了一名叫苏珊的年轻姑娘,她还在上高中。当时他接受了一项由姑娘的父母提出的处罚:每周要给死者的父母寄一张支票,支票必须是开给苏珊的,金额只有1美元——不多不少,仅仅是1美元。而且要在以后的18年的每个星期五寄出。真是"黑色的星期五"哇!特纳尔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每周1美元,18年加起来不过是936美元,太小意思了。苏珊家的亲戚朋友们也大惑不解,认为苏珊的父母因悲忿过度被气糊涂了。每周1美元是个什么数字若想用罚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乐透彩券乐透了全台湾人的心,人人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买了吗?"有一天,国小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公益彩券抽奖节目,问我:"妈,你买了吗?"见我点头,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你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嘛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感到惊讶,我问:"妹妹呀!买不买彩券和幸不幸福有何关联呢?""妈,你不是常说,上天待每一个人都很公平的吗?他在这里少给你一点,就会在别的地方多给你一点……"没错!因为女儿出生时脑部受了一点伤,所以在IQ上比同龄孩子差了一  相似文献   

6.
深谋远虑     
深谋远虑这词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做到,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在一叶障目的情况下,谁还看得到泰山呀再说,眼前有了一叶,谁又愿意再去看什么泰山呀!也就因为这个缘故,我们这里才流行诸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之类"格言"。也正因为深谋远虑不容易,所以对那些真正能深谋远虑的人和事,我们就该标而出之。商朝时,纣王开始还艰苦朴素,身上穿着打了补丁的干部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有一天,他突然要工匠用象牙给他制作筷子了。这事儿要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没什么奇怪的:纣王是国君  相似文献   

7.
震惊和心痛     
辣眼 《文化博览》2006,(3):45-46
中央二套经济半小时曾演播过一个系列节目"直面贫困",我看了三期,看得心痛,看得震惊。有一期讲述的是一位50多岁的老人,是贵州一位农民。说是农民,他赖以生存的其实就是其他村民救济的一点粮食和一屋子的冬瓜!他就那么坐着,很无奈的眼神面对记者的摄像机镜头,他眼中没有欲望也没有希望,他所仅有的一个愿望,竟然是能每年见一见他的两个儿子。他的两个  相似文献   

8.
她想她是海     
七八岁的时候,她很喜欢恒生叔。恒生叔一头怒张的鬈发,腿上的牛仔裤永远是破的。她注意到他时,他就微微一提裤脚:"这是我上次去西藏的时候,青藏公路的车太颠簸了……"他滔滔不绝给她讲雪崩遇险、藏女奇缘、在无人区逃生的种种情景,她如饥似渴地听那丰富而感伤的经历,像海洋全无防范地迎接怒吼的大江。然而母亲不过淡淡一笑:"恒生呀……"很快,她知道了恒生叔的落魄。他在周末若无其事、仿佛偶遇地到她家蹭一顿饭,一边吃一边点评新闻联播:"这地方我去  相似文献   

9.
正"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句最近很热的诗是元代画家王冕写在他《墨梅图》里的。画史中的王冕,以擅画墨梅著称。明朝画梅高手姚浙说"王家元章传墨法,雪月风烟种种奇"。明末清初的张岱当年搜集绍兴府旧属八县名人家传遗像,后来刊刻了一部书,关于王冕,他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诸暨人,隐居九里山,种梅千树,还把自己的住处题为"梅花树屋"。王冕的画都有一个特点:"凡画必题诗其上"。所以,今天我们能读到他  相似文献   

10.
李书福在公园里一站,就吼开了,"来,来,来,同志,拍个照片,你看这假山多美呀!留个纪念吧!"那时候还不兴叫人"先生、小姐",他还是个楞头青,没传统意义上的"工作",颈子上挂着个相机,去公园给人照相.  相似文献   

11.
我是虫子     
兰草 《生态文化》2011,(5):44-44
说起来是十几年以前的事情了。一个高中生说他在食堂吃面条的时候,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觉得有些味道不对。于是把吃的东西吐出来,发现了一个虫子。那正是我大妹妹的躯体,而且是半条躯体。当时他怪叫一声,当机立断跑到洗手间拼命地漱口刷牙,他恶心得三天没有到食堂吃饭!嘻嘻,你们看,我们虫子厉害不厉害?我妹妹的半个躯体,就令他一生难忘,我妹妹多有魅力呀!  相似文献   

12.
阿甘的智慧     
阿甘是一个弱智的,头脑简单的,想问题单纯的,目标单一,行动始终如一的傻瓜……结果,他成功了!为什么?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所以单纯的人容易成功!当一群孩子要欺负阿甘的时候,他的女伴告诉他,快跑!脚跛的他单纯地听从了,没命地跑,快得超过了正常的男孩;球场上,教练告诉他:"什么都剔想,抢着球就跑!"他又单纯地听从了,结果他跑  相似文献   

13.
何心安"借鸡生蛋" 何心安是清道光年间浙江台州人,以善于经商理财而远近闻名.有一次,他带了一些钱财货物到福建经商,走到延平地界遇到强盗抢劫.这伙强盗只给他留下一条被子和-件外衣,幸好他在外衣的夹袋里还藏着几十枚小钱.眼看天色已晚,何心安在延平又无亲友可投,只好选择了一家便宜的旅店住宿.  相似文献   

14.
叶广苓 《文化博览》2005,(12):58-59
1956年,我7岁.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结果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死。第一个学生:"老师,什么是缸?"我晕!现在的初中生不知道什么是缸?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他:"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第二个学生:"哪儿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东西砸了吧?"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  相似文献   

16.
"送"出市场     
刘希先的新型节能灶具厂在生产出100台产品之后,就开始停产了.他和几个供销员跑遍了全城所有大大小小的灶具经营单位,尽管他们几乎磨破了嘴皮,但就是没有人愿意经营这名不见经传的新产品.这可是他辛辛苦苦两年多才研究出来的专利节能产品呀!望着这摞满了小仓库的产品,刘希先对着工人们把大手一挥:"放假3天,以后再说!"  相似文献   

17.
廖康 《文化博览》2006,(7):30-31
我竟然戏说了汉语的荒谬!当然激起了公愤:"你数典忘祖!侮辱祖国文字!伤害民族感情!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抹黑。"在下沉痛地认罪,真诚地反悔。立即遵嘱,找到美国教授 Richard Lederer 那本书,选出现成的范例,声讨英语的荒谬,昭显汉语的清晰和逻辑。英语的荒谬,那才真叫比比皆是:我们汉语说"直达航班",英语却说 nonstop flight!那我还下不下飞机了?汉语说"一夜情",多么明确,虽然有时候那是白天的浪漫。可是英语叫什么 one-nightstand,谁站一夜了?累不累呀?还  相似文献   

18.
临终关怀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老人的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讲故事。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女孩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  相似文献   

19.
翼翔 《职业圈》2004,(12):52-53
效验神奇的"循经火疗" "‘循经火疗’真是太神奇了!这真是太神奇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致富创业交流洽谈会上,笔者突然被一阵赞叹声吸引了过去.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展台,前面却挤满了驻足观望的投资者.笔者凑上前去,才弄明白原来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试用完"循经火疗"保健疗法后发出的赞叹声."循经火疗"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投资者留连忘返呢?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3月中旬,将暖还寒,一场小雨过后,空气清新了许多。这天上午10点,我如约按响张企程先生家的门铃,开门的是小保姆。老人坐在沙发上,微笑着迎接我的到来。“张老,您的身体还好吧?”我大声向他问候,但戴着助听器的老人没有听清。于是,我贴近他的耳旁又重复一遍。“噢,还好。”他点点头,“就是腿没有力气,耳朵也聋,而且聋得很怪,尤其听不清女同志的声音,看来它有些歧视妇女了。”说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充满活力,我这才意识到:87岁的高龄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不仅仅意味着生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