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生物体全体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模式,以评价生物体的整体生理功能状态。与普通的生物学实验不同,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一整套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如样品破碎、电泳分离、质谱分析以及数据库检索等。本课题组依托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淮海工学院生物学实验中心,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进行了初步建设。借助于该平台,我们对多种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包括鲫鱼的血清蛋白质组,盐地碱蓬的胞质蛋白质组以及天蓝色链霉菌的膜蛋白质组等。同时,该平台为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2.
邓琳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43-43,37
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和背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策略和范围、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剂量三氯乙烯(TCE)诱导L-02肝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L-02肝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TCE和溶剂对照(DMSO)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银染显色,经Imager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组分析比较四组图谱,并对差异蛋白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l-TOF-TOF-MS)分析鉴定.结果得出差异较明显的蛋白质斑点15个,不同剂量TCE刺激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或消失,提示TCE可引起肝细胞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通过质谱鉴定和lPI human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9个TCE诱导L-02肝细胞相关的蛋白质.结论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TCE毒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及TCE毒作用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并为阐明TCE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意义、策略与范围 ,评述了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与发展趋势 ,并根据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呼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不同剂量三氯乙烯(TCE)诱导L-02肝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L-02肝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TCE和溶剂对照(DMSO)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银染显色,经Imager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分组分析比较四组图谱,并对差异蛋白斑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鉴定。结果得出差异较明显的蛋白质斑点15个,不同剂量TCE刺激后表达分别上调、下调或消失,提示TCE可引起肝细胞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通过质谱鉴定和IPI human数据库检索,鉴定了其中9个TCE诱导L-02肝细胞相关的蛋白质。结论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TCE毒作用相关的蛋白质及TCE毒作用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并为阐明TCE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人类血清中含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常常能够反映机体病理情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血清中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探寻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成为新的肿瘤研究领域热点。本文综述了血清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及其在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从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分类、实验流程、支撑技术及主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俏俏  王清路 《内江科技》2007,28(11):143-143,174
以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质谱技术,为蛋白质组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被称为蛋白质组研究的三大关键性支撑技术之一,而质谱-质谱联用、质谱与其它技术联用以及高产出筛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蛋白质组的研究在高准确度、高灵敏度以及大规模化水平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糖基化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杜鑫  陈玉银 《科技通报》2009,25(6):773-778,78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蛋白质糖基化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糖基化在细胞免疫、信号传导、蛋白翻译调控、蛋白降解等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基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糖基化的分类、在生命体中的作用、最新的研究技术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电喷雾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电喷雾质谱技术的优势,并且对电喷雾质谱技术及其与色谱联用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如何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中国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研究所所长何大澄教授5月18日在北京宣布,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蛋白南质片技术筛选出15个肺癌血清标志蛋白分子。这不仅对发展肺癌的早期诊断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表明在我国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分子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通过一滴血就查出人体是否有癌变倾向,而不是等身体里长出一堆堆的癌细胞才能查出。蛋白质组学是现代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课题组利用新开发的"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了大肠杆菌抵抗酸刺激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Comparative proteomics reveal distinct chaperone-client interactions in supporting bacterial acid resistance(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细菌抗酸伴侣蛋白的独特底物)"为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链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6/09/09/1606360113)。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政  许健  于涟 《科技通报》2004,20(6):542-545
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近十几年来,随着基冈组学、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药物发现为中心的药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蛋白质组学这门新学科的兴起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加速和简化了新药开发的过程.本文主要就蛋白质组学的产生背景、相关概念、相关技术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4,(9):i006-i007
科学时报消息: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会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在大连召开。贺福初等7位院士出席并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芯片技术是采用微阵列方法,对样品中蛋白质进行高通量、高灵敏度分析的技术。它不仅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固相基质和蛋白质的固定、信号检测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工业化进程加快,伴随工业生产产生的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多,这些污染物毒性较高,还会通过其生物富集的特点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近年来有机物检测的新方法,根据这个技术可以进行多种有机物独立检测的实施。本文对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农药、环境上的检测应用进行了分析,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景文  倪章文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43+45-43,45
火灾调查中,可以通过对残留物的分析来查明火灾发生的原因,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是火灾物证分析鉴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本文简单介绍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几个应用这种技术的例子。其他技术(如微萃取技术,热裂解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的结合使得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虽然GC/MS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正确性很高,但是为了科学全面的鉴别火灾原因,还需要利用别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刘敦一教授长期从事质谱技术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当代国际优秀的锆石年代学及质谱专家,中国同位素地质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他将46年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同位素地质事业,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如果在五年前提到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恐怕知之者甚少一而在略知一二者中,部分人还抱有怀疑态度。但是,2001年的Science杂志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其“热度“仅次于干细胞研究,名列第二。蛋白质组学的受关注程度如今已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质谱学的迅猛发展,在有机化学的研究中质谱技术早已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拓展了质谱学在该领域发展的同时,也为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的研究理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本文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提出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体的质谱分析新技术与策略,并对其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